祖地文化

湖里掌故之24 中埔海猪粉

成熟的海猪仔交配之后,爬于附着物上产卵,卵与卵之间相互以蛋白腺分泌的胶状物,黏成细长如绳索状的长条,看去如同粉丝,人们叫它为“海粉”“海猪仔粉”。海猪仔粉是名贵的海产品,既能食用又能药用。

湖里掌故之23 禾山锰矿

民国《厦门市志物产》载:“竹坑湖里社内岩有锰苗,民国25年(1936年)曾开采,旋为区长阻挠,遂中辍。”此处锰矿的位置,在今仙岳山西北麓内岩的山脚下,湖里骨灰室下方的龙眼树林里。

湖里掌故之21 罪证

侵略军恬不知耻,公然在登陆地点竖立硕大的牌子来显摆“最先登陆的荣耀”。令侵略者没想到的是幻想“武运长久”却最终落个战败投降的结果,这照片成了他们侵略厦门的罪证!

湖里掌故之20 三角石

泥金街头有这样一块三角石头,上了岁数的人们对这样的石头再也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的记忆里,这种三角石曾经在海岸边三四行地排列,两块三角石之间大约有不到一米的间隔,密密麻麻,沿着海岸,望不到头。他们都知道,这是用来防御坦克的三角石。

湖里掌故之19 石狮公

旧时,本地风沙肆虐,人们饱受其苦,俗信石狮能阻挡风沙,“镇风止煞,祈祥求福”,所奉的石狮尊称“石狮公”。

湖里掌故之17 彩云古地

忠仑公园东南侧,在东芳山之东北麓,今忠仑骨灰室“安息堂”附近的小庙后,豁然可见一块高三四米的巨石上刻有“綵云古地”4个行楷大字。字为阴刻,每字约有70厘米见方。字体端庄,笔力老道,饱满圆润,颇具苏轼楷书《醉翁亭记》的笔力风格,应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无奈边上没有任何题跋和落款,一时无法判断是何方家笔迹。从所拍的照片和厦门其它摩崖石刻比对,也难以从其字体的相像来推测书写者,仅从刻痕的风化程度看应该属清代中晚期。

湖里掌故之16 石鼓山

湖里区的山头称为石鼓的有4个地方,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殿前社南的石鼓山,因为建有石鼓山立交桥而出名。

湖里掌故之15 石虎礁

钟宅湾里的石虎礁,闻名遐迩。按《厦门地名志》的说法,“处于钟宅湾口渔民作业的海道中部,如拦路虎,故名。”

湖里掌故之14 百果山

百果山原名兴山,位于旧江头街西北,海拔高度37.6米。上世纪60年代在其东南的山脚下辟有水库,截住从薛岭山和祥店布袋山经三条桥下来的水。水库不大,呈六边形,俗称“六角池”。山脚下六角池边,有一个叫陈盏的小社,社早年就已废,但是这个小山包江头人也叫陈盏山。

湖里掌故之13 鳖子沟

鳖子沟有东、西两条支流。清代道光《厦门志·鹭江山水形势记》称:“小文圃山(即今仙岳山)北流之水,过后浦、马垅、庵兜,出霞尾而入于海。”

湖里掌故之12 骑马山

位于湖里高新技术园里的骑马山旧时是钟宅、墩上的分界。山在墩上社东南,又称墩上山。山的西面较为陡峭,山脚泉水涌出,墩上龙泉宫石碑称有“龙泉飞腾,玉津深长”的景象。

湖里掌故之11 朱公山

朱公山因朱熹曾经游历而得名。相传朱熹到此山时,脚力见乏,躺在松树下一片香附草(本地俗称涂豆香)上休憩,香附草像绿绸子一般柔滑,他竟然睡去。忽然一阵风来,吹落树上的松蕾打在朱熹身上,惊醒了美梦。朱熹不禁感叹,香附草惹人喜爱,子子孙孙生生不息;松蕾扰人,松树虽说傲然屹立,注定形影孤单。

湖里掌故之10 风动石

塘边社西南介于石头皮山和牛公岭之间有个小山包叫风动山,海拔高程56.5米。山上有风动石。风动山如今处于兴隆路和宜宾路交口处的华景花园小区内,山包上的风动石保存还相当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