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时荣(1779—1861)字希胜,号芝圃,厦门坂美社人。年少即赴台湾,是台南石氏家族的开基祖。石时荣在台南创办“鼎美号”行郊,从事两岸贸易,经营得法,积累财富,誉为“台南首富”。他大力捐输于平乱、疏港等,首办台湾育婴堂,多次受赠、诰封,成为台南首屈一指的“红顶商人”。石时荣先后建造台南“石鼎美宅”和厦门坂美“大夫第”。这二处精美的私宅留存至今,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建筑。

赴台发展

石时荣“幼时读书怀志,不甘株守乡里”。嘉庆二年(1797),十九岁的石时荣东渡台湾,落脚台南,从此在人生大舞台演绎了浓墨重彩的故事。

清代的台南是全台重心,台湾府的府城。石时荣初到台南,一开始就佣于名商林朝英所经营的元美号。他机灵勤勉,努力学习,继而担当元美号会计,逐渐升迁。不数年后,石时荣颇有积蓄,遵例捐官,被授监生。这是他边从商边得功名的开始。

嘉庆年间,石时荣开设“荣盛号”,经营糖业。后来,林朝英将元美号的生意转给石时荣,石时荣遂将“荣盛”改为“鼎美”,即鼎承元美之意。他深谙经营之法,把台湾盛产的糖和大米贩运到大陆,同时把大陆所产的茶叶、纸张、建筑材料运送到台湾销售,两岸贸易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石时荣画像

台南安平港海运和贸易非常发达,形成了各色“行郊”。“郊”是交关、交易的意思。行郊以贸易地、货品或者地名分类,如以航渡口岸的厦门为分界点的北郊与南郊,以货物分的米郊、糖郊、茶郊等。

台南最大的三个商人公会分别是北郊、南郊与糖郊,称为“府城三郊”。石时荣是三郊董事,以实力丰厚,运作有方,信守公道,善于维护众行郊的利益并平衡商民、商官关系,树立了威望,成为府城三郊之首。鼎美号除了经营传统的贸易之外,还大量购置田园埤塭、公馆行店等租业,为台南首富。

仗义疏财

石时荣崛起为郊商领导之后,以买卖获利为基础,以为人慷慨为特色,将所得回馈社会,济弱扶倾,襄助公益,协助地方,解决官方不及之处。当时的台南族群械斗层出不穷,抗官民变此起彼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石时荣多次出资修筑城防,招募乡勇,捍守府城治安,协助官府先后平定蔡牵、张丙、林恭之乱。官方授给“急公尚义”匾,并诰授朝议大夫,地位显赫。

他还仗义疏财,疏通港道,修筑桥梁,开发埔地,救济灾荒,对台南社会与经济做出诸多贡献。石时荣出资疏通台南安平港航道,修建南河石桥,府县特地立碑南河港头。

咸丰元年,澎湖遭受“大风霾,下咸雨”之灾,百姓缺粮严重。官府紧急奏拨道库银两,调外地番薯丝接济。石时荣及多位郊行富户带头捐银,多载薯丝来澎救灾。(《澎湖厅志》)

咸丰四年(1854),石时荣76岁时,捐出自家大宅后院临外新街的房屋,倡建台湾育婴堂,并捐五千圆生息,以为经费。育婴堂收救弃婴孤儿,“活人无数”。

台湾知府洪毓琛为石时荣寿像题赞

咸丰八年,石时荣年届八十,台湾各地名绅85人联名祝寿,台湾知府洪毓琛为寿像题赞,彰显石氏受尊重的崇高社会地位。金门进士黄绍芳撰写寿文。旅居台湾的著名书画家谢馆樵书八幅寿屏而声名大噪。

石鼎美宅

道光二十三年(1843),石时荣四子石耀宗赴福建乡试高中举人。石时荣大兴土木,在台南建造一栋有花厅、大厅与左右厢房的“九包三进”大宅,堪称当时府城最著名的豪宅。因主人的郊行商号而被称为石鼎美宅。

台南石鼎美宅

石鼎美宅坐南朝北,目前该宅保有的是初建的部分,格局仍然完整。宅邸内各种雕刻仍相当精致。其前厅大门正上方石雕“衍庆堂”堂号,两头五彩云龙高拱着廊檐,两组门簪各雕刻双喜字与花卉纹,门板上缘雕鲤鱼跃龙门。这些细节巧妙呼应“衍庆”二字的意涵。正门石雕对联“好把文章延世德,且将诗书以传家”,似乎随时提醒子孙,世世代代诗书文章。正厅悬石耀宗中举所立“文魁”匾,对联则意义深远地写着“鼎以铭勋,百世犹思祖德;美其如玉,千秋永赖孙谋。”教导下辈垂念祖先恩泽百世犹思。果然,从这座老宅中走出不少文化名人。

石鼎美宅中厅曰“怡和堂”,书斋曰“仰轩”,至今犹存。180年来,古宅历经战乱、财务产权问题及市区街道整建等数度劫难,幸而在石氏后人竭力维护下,现今格局基本保存,成为是台南著名的古迹。

石鼎美宅内院

建造“大夫第”

石时荣在台南建造石鼎美宅之后的第四年,回到厦门坂美再造一座宅院。因石时荣父亲石义卿曾被朝廷诰赠奉政大夫,所以便将这座新造的红砖大厝命名为“大夫第”。

“大夫第”的规模比石鼎美宅略小,但其规制之严整,装饰之精美,尤其是建筑的正面,仿佛是石鼎美宅的姐妹版。

“大夫第”仿佛是石鼎美宅的姐妹版

 “大夫第”坐北朝南,梁架跨度宽阔,屋面举驾高敞,双燕尾脊的屋顶造型和“二落带左右护龙及后界”的平面布局非同一般,采用石雕、砖雕、木雕、泥塑、瓷片剪贴等装饰手法,工艺精湛。门廊檐下的“福星高照”“白虎堂”故事木雕、墙上的菱形图案以及木门、窗棂形式多样的艺术镌刻等,无不诉说着往昔的精美与雅致。此外,屋檐下和山尖的动物、山水彩绘泥塑、“交趾陶”以及屋脊基上的彩色剪贴花鸟造型、“联登甲第”“添丁进财”文字等传统装饰,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大门两个侧堵的图案分别是“富贵平安”“太平有象”,和台南石鼎美宅几近相同。

“大夫第”的平安富贵泥塑

“大夫第”的木雕“白虎堂”

“大夫第”屋脊上的剪瓷色彩斑斓

“大夫第”的岁月里,日军焚烧、文革破坏,风华渐失,辉煌不再。但是,“大夫第”仍然是湖里区范围内保存至今最精美的红砖大厝,已经列入“不可移动文物”。

坂美“大夫第”、台南石鼎美宅,两岸这两座精美的建筑,凝集了石时荣的心血,见证了一百多年前厦台郊商的奋斗和成功。

阳光下的坂美“大夫第”

咸丰十一年(1861年),83岁的石时荣去世,葬于台南。民国58年(1969),石时荣墓重修,墓碑上的“厦门”二字特别醒目。从坂美走出来的“红顶商人”,其富有和荣耀的往事留在了厦台两岸。

石时荣墓碑,“厦门”二字特别醒目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