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劲,旧时,这正是上山耙草割柴的好时候。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厦门志卷十五 风俗记)厦门的山,都是草木不长的“童山”,一捆草、一尺柴,都要靠岛外来。倘若春雨连绵,粮米柴草贵得像珍珠桂皮一样。

日据时期,柴草不济,当局强迫砍伐了许多榕树充当柴薪,其实榕树枝干烧起来火力并不好,再者百姓多以榕树是神树为由加以阻挡,部分榕树才得以保存。

柴草是厦门紧缺的资源,不仅城里,禾山的农村也如此。当然,也有例外,难得像湖里社这样的村子,紧靠着仙岳山,划山为界,柴草不愁。以至于流传着民谚:“湖里柴山泉水好,湖里人吃饱半躺倒。” 又说:“吃米淡水田,烧柴松柏须,翘脚捻嘴须。”——不愁柴草不愁米,吃饱可以“葛优躺”捻嘴须。

上世纪90年代的仙岳山,草木稀疏(陈善同 摄)

上世纪30年代的仙岳山,远看几乎光秃秃(紫日 提供)

多数村子就没有这样的美事,农民多靠作物的秸秆当柴火,高粱秆、甘蔗叶、花生藤、地瓜藤还有稻草,都用来烧饭。地瓜藤、稻草最不经烧,尤其在春雨连绵或者台风不停的时节,柴草潮湿灶火吐烟,熏得烧火的小孩煮食的大人两眼通红,咳嗽连连。

“腹肚吃米,灶空吃柴,毋了毋尽。”——灶口和嘴巴一样,是填不满的窟窿。那时候,就连小孩童都知道缺柴火的困难,他们上学带铁线打成的铁签,养成了路上随时见到落叶就戳起来的习惯,一天戳一二串回家当柴火。

禾山东北部村社稠密,几无山地,不仅缺乏水源、粮食,烧火的柴草也成了大问题。农民只好向数十里外的云顶岩山下,从古楼、店上,甚至越过石茂头到塔头、茂后,找无人禁止的地方,砍柴耙草。

农历九月底十月初,时节正好,太早了,天太热,柴草还绿,太迟了,许多柴草已经败落老碎,有的也早就被勤快的人割光了。

到远处去耙草割柴,是一件大事,事先得向生产队请假,借来板车,一家人或者叔伯几家人结伙,六七个大人、大孩子,准备好镰刀、耙子,麻袋、绳索,带着自家做的“面粉馃”当干粮,把水壶装满,天蒙蒙亮就得出发。到了山脚下,比拼的是眼光和体力,能找到柴草多的地方,能尽快地割下打捆,耙了装袋,就是本事。荒坡上,石头下、墓穴旁、壕沟边是他们的身影,树上的枯枝,树下的落叶,山坡的野草,脱叶的灌木是他们的目标。带的干粮吃没了,忍一忍;开水喝光了,喝山泉水;手臂被刺仔扎了,不当回事;不小心割破了手,撕下布条扎一扎就行。

他们耙的是相思树叶、木麻黄叶和马尾松须,割的是大腹草、埔姜仔、红花刺、赤查某,反正能烧火的就行。山上有巡山看守的护林员,不让你砍伐树枝,大家也很遵守,再说,新砍的枝杈重的很,大老远拉回去也不划算。但是,有能耐有心计的人会提前几天去“侦察地形”甚至偷偷地砍折一些树上的枝杈,等到几天后来割柴,名正言顺地收获这些干枯的枝叶。

山上有时遇到成熟的“冬娘仔”,黑紫色的果实甜甜的滋味可以充饥,用伤痕累累的手剥开浆果,塞进干渴的嘴巴,满是汗渍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这是他们仅有的乐趣;偶尔在部队的营房边上捡到丢弃的木头,算是好运气。

“冬娘仔”黑紫色的果实甜甜的滋味可以充饥

过了午后4点多就得装车,大大小小数十麻袋和困扎的柴草,叠放得如同一座小山,仔细用绳索捆绑好。在坎坎坷坷的山路会不会散掉,考验人们的经验和技巧。太阳快落山才能启程回家,推着一车“战利品”,还有三四十里路程二三个小时才能到家。

割回来的柴草,经过几天晾晒,堆满柴草间,人们有一种辛苦过后的满足感——来年的春天雨季可以度过了。

动物在秋天储备过冬的食物,我们是准备雨季的柴火。生存的本能驱使人们跑到几十里外千辛万苦搞回来柴火。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禾山人也烧煤渣、煤球,后来使用上了煤气、液化气,告别了缺乏柴草的年代。如今许多工地丢弃的模板、工厂废弃的包装木柴,都没有人捡拾当柴火,更不用说漫山遍野的枯枝落叶,铺成了厚厚的草甸。偶尔看见,心里不由感叹,这些在当年是多么稀缺的存在。

那个年代曾经也有“千人植树”,曾经也在金山、仙岳山、云顶岩,年复一年的绿化造林。其实,厦门的山,并非不生草木,而是禁不住人们砍割才成为光秃秃的“童山”。只要人们没了索取,大自然很快就会修复、涵养这些山体,还其满山绿树的面目。

湖边水库边上的金山,其得名的由来在清代乾隆《鹭江志》和道光《厦门志》都说得很明白:“山赤色,无草木,故名。”也就是说,金山是一个红土山,山上无草木,山体发红,所以叫金山。现如今,只经过二三十年的休养生息,金山满目苍翠,根本看不到裸露的红土。要是放到那个时候,还会叫“金山”吗?

远眺金山,满目苍翠(2010年)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