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朝君,又名兆君、朝根,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于嘉禾里侯卿(后坑)。年幼丧父,稍大,就读于乡塾,因家境贫寒辍学。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17岁的叶朝君到菲律宾吕宋岛树殊银谋生,受雇于当地一家华侨店铺。

叶朝君(1871—1947)

叶朝君刻苦节俭,不久就有了点积累,转而独立经营椰干生意。他向当地土著人收购椰子干品,然后转运出售,从中盈利。在赚取“第一桶金”之后,叶朝君开始实行多元化经营,建立起城乡购销网络,创办信孚公司、信丰公司,又在马尼拉创办信诚商号,涉足棉布、丝绸业和房地产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华侨在外谋生,离不开相互之间的互济和支持。叶朝君总是急公好义、济困扶危。他经常出面调停华侨和当地人之间的矛盾,在维护华侨利益的同时,维持华侨和当地民众的良好关系。叶朝君还捐献地皮、房产,投巨资开办吕宋“中华学校”,出任校董会主席。

叶朝君的事业蒸蒸日上,在当地华侨中的声望与日俱升,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被推选为树殊银省华侨总商会会长。叶朝君“平时自奉极薄而恤贫周急则慨然不吝,侨胞沾其惠者匪少,树殊根省社会妇孺咸知华侨有叶某其人也。”(《华侨名人史略》)

叶朝君事业有成,心系家乡。早在宣统三年(1911年),叶朝君带头捐款,和本社华侨叶长庚一道,在后坑创办禾山益齐学校,叶长庚为校长。

侯卿小学旧址

民国15年(1926年),叶朝君向旅居南洋和香港的后坑籍人士筹款组建“侯卿农牧公司(Hou Keng Agriculture Co.)”,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发起“众筹”,共同开发土地资源,经营实业,让家乡的侨眷有稳定的收入。他的倡议得到了旅外后坑人的相应。叶朝君带头出资,多次以“不列期”的形式缴交股款。

福建禾山侯卿农牧公司股票

民国20年(1931年),“禾山侯卿农牧公司”注册成立,叶朝君被推举为董事长。

农牧公司在后坑社东北侧到金山脚之间,辟出100多亩土地。用于栽种果树,套种番薯、花生、芝麻等耐旱作物。过了几年,栽种的果树陆续挂果,往来于江通(江头—五通)公路上的人们,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春花秋实,尤其艳也”。

益齐学校于1927年更名为侯卿学校。叶朝根都是学校的热心支持者和有力的资助者。农牧公司的利润,主要用于侯卿小学的经费。同时,侯卿篮球队在农牧公司和叶朝君的资助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扬名禾山体坛。

蜚声禾山的侯卿篮球队(1936年)

1938年,日寇侵占厦门,侯卿农牧公司的产业被台奸周龙潜所霸占。

抗战胜利后,叶朝君回乡定居,意在收拾农牧公司残局,重整旗鼓,没想到不及一年竟然病逝。

叶朝君逝世后,1951年底农村土改之时,侯卿农牧公司土地成为“无主农地”。农村合作化,土地和龙眼林也充为合作社、生产大队的公产,办公楼一直是合作社和大队部的办公室,那片龙眼树林大家叫“果子园”。

卫星图上的后坑果子园(1960年代)

侯卿农牧公司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不止有办公楼、果子园,还有一系列的土地名。那时,江通公路在果子园边的路口有卖茶水的亭子大家称为公司亭。从这里到金山下的塔仔墓脚(后来的湖边水厂的位置)之间的一大片坡地,大家叫公司园、公司尾。

斯人早已逝去,侯卿农牧公司也已湮没在时间的深处,但是,当你把历史的折皱展开,上面分明写着他们对这片土地曾经的贡献。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