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学(?—1942),禾山凤头社人。早年在菲律宾经商,经营源发号布庄和裕发号肥皂厂,还有皮革厂,颇有建树。上世纪20年代末,五通旅居南洋的华侨纷纷在家乡兴建楼房。周文学便请人设计,汇回巨资,从南洋运回水泥,从日本买来瓷砖,请兄长周坤堂代为督理,大兴土木,在凤头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洋楼。
周文学和夫人像
此楼平面布局延续闽南传统建筑,是一座外表具富西洋特色,内涵深厚中国传统的二层建筑。灰色水泥粉饰的外墙,朴素而庄重。主楼正面的半圆形前台和立柱,具有欧洲罗马建筑风格,一楼圆形立柱二楼方形立柱的柱头,采用了经典的饰样,整体挺拔优雅。主楼的右侧的副楼,其高度、建筑风格与主楼无异。
凤头“汝南衍派”楼
中堂的红漆木屏上画有双喜和仙鹤金粉饰图,楹联为魏碑体:“传家有道惟存孝,处世无奇但率真。”揭示着楼主人对信念的坚守和个性的特色。长供桌和八仙桌均为坚木素雕,嵌有福(蝠)贵(桂)喜鹊等吉祥纹。
门楼边堵上的泥塑花鸟
1930年9月,大楼将成,周文学返乡,特地请厦门书法名家题写楹联数对,雕塑于楼前的4根大柱子上。一为楷书“樊重高楼平地起,鸱夷万里一船歸”,豪情满怀;一为小篆:“端木多才称亿中,加禾有里卜安居”,怡然自得。二楼的柱子上的两幅联,均为魏碑:“一代文章传仲直,千秋学说绍濂溪”“吏治文渊流世泽,儒林学古振家声”,都巧妙地嵌入楼主人的名字“文学”,并且引用了历史上二位周姓名人周仲直、周敦颐的典故,抒发了主人的追求和对先人的景仰,具有鲜明的儒家遗韵,也印证了楼主人的雅儒的一面。
造型各异的窗檐,窗檐下精美的泥塑
造型各异的窗檐,窗檐下精美的泥塑
造型各异的窗檐,窗檐下精美的泥塑
窗檐下的安琪儿
窗檐上方的双龙,窗檐下黑皮肤的安琪儿
窗檐上方的双龙,窗檐下黑皮肤的安琪儿
窗檐上方的双龙,窗檐下黑皮肤的安琪儿
楼的正面窗户上方的窗檐,有五六种之多,造型各异,且左右并不对称,点缀其间的泥塑双龙、双犬、飞鹤、花蔓,还有双翼天使安琪儿 ,造型优美流畅,风格中西融贯,这是此楼建筑的另一点睛之处。
大楼最高处的楼冠,左右塑有双狮,下书“汝南衍派”4个魏碑大字,苍劲有力,出自于厦门书法大家欧阳祯的手笔,突出了楼主人姓氏的郡望。
楼冠上欧阳祯所书“汝南衍派”
楼宇新成之际以及迎娶长媳之时,周文学回乡操办,自是一番热闹。 1933年底,楼主人长子回到家乡,在此楼完婚并小住,新婚不久,竟然遭受来自同安“过水”的匪徒劫持,只好花费大笔赎金消灾。那时的社会,无法给给回乡的华侨最基本的安全和保护,恐惧和无奈让他们心灰意冷。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侵犯南洋诸岛,周文学一家仓促于战火之中。为率家人连夜赶挖防空地道,他突发脑溢血,含恨逝于异乡。
1938年5月10日,日寇侵略厦门,从凤头一带登陆。守护周家的老老少少躲藏于大楼之内。侵略军隔着粗大的铁栅门,发狂地用洋锹挖凿厅门。坚固的厅门牢牢地庇护着大家,侵略军恼羞成怒用汽油点燃了附楼一层的门窗,幸好大楼的结构严密,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坏,只留下几道深深的伤痕和烟火的遗迹。
1954年,盘踞在金门的蒋军飞机,偷袭位于五通的解放军雷达,炸弹横飞,竟然有一发漂到楼的北侧的农田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和掀起的泥块,炸塌了顶层凸起的洋瓦楼盖。从此,大楼饱受风雨侵袭,以致楼梯和底楼的木屏风渐遭侵蚀。
公社化时期,大楼左侧的附楼曾经让生产队占用当成仓库。楼前宽敞的埕场成了晒谷场,晾晒好的谷子、花生直接从宽阔的楼梯挑上二楼。
1958年“大炼钢铁”,那曾经救护过日寇刺刀下的人们的大铁栅门被强行拆去,拆不下的硬是敲打挖翘,以至于楼的石门柱碎了一边。
……
2020年8月,周文学“汝南衍派”楼被公布为湖里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后由政府加以修缮。这座刻满时代烙印的番仔楼从此迎来新生。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经过修缮的“汝南衍派”楼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经过修缮的“汝南衍派”楼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