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七年(1660年)赤山坪之捷是郑成功厦门保卫战的关键。

郑成功旧部杨英在《先王实录》中写,五月初十,清军“一股由同安南北港来犯,圭屿炮响,拥挤驾至牟尼屿,从赤山坪登陆。彼地水浅泥深……虏即拥挤而上”,“时水将涨,虏下水者为我师堵杀,不得一起登岸。……其先登岸之虏大半在水泥中,被我师所杀及淹死者不计其数。……数日,尸浮海岸万余。”

郑成功旧属阮旻锡《海上见闻录》、清代彭孙贻《靖海志》所载几乎相同:“是日辰时,达将军总督满汉兵船至牟尼屿,从赤山坪登岸。……满兵先登岸者被杀及溺水不计其数,生擒巨马喇及披甲三百余人,皆断手掌放回。达素率全师回省。数日,尸浮海岸万余。”

《厦门市志》“郑成功抗清和收复台湾”一节:“五月初十日,清军发起进攻。……同安清军船队驶出南、北港,从厦门赤山坪一带登陆。驻泊高崎的郑军水师出击……各镇援兵合力奋击,杀死登陆清兵甚多,生擒300余人,其余被赶下海。登陆清军多为披挂兵,入海后陷入泥淖,千余人全被淹死。”

赤山坪路,留下古战场的地名

当年鏖战的赤山坪,究竟在哪里?众说不一。

一说在高崎寨北海滩,一说在县后北段海滨,一说在墩上西侧海岸。

文物普查中认为赤山坪在“高崎村北部”、高崎寨北侧的海滩。从常识看,同安清兵进攻厦门,不会挑选郑军已有屯兵的高崎寨登陆。

《海上见闻录》还载:庚子(顺治十七年),成功拨右虎卫陈鹏守五通、高崎东一带……颜望忠防守蠏保寨并赤山坪。《台湾通纪》也援用了以上记载。

“颜望忠防守蠏保寨并赤山坪”,可见赤山坪近蠏保寨(即湖莲寨)而非近高崎寨。

赤山坪并非在高崎北侧,而是在高崎以东,即今高崎新村所在地的海岸一线,延绵一二公里,都是被海水冲刷后形成的红土崖岸,高二三米、四五米不等,当地人叫“赤坪”“红土坪”,这便是赤山坪古战场的地方。因为这段海岸靠近湖莲(后莲)、后莲尾,又叫“后莲坪”。

1885年日人所绘地图(局部)上的“赤坪”(紫日提供)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厦门的战役打响,担任北线主攻的85师254团在后莲坪一带,越过几十米的沙滩和敌人设置的障碍,率先登陆。迎头的是一丈来高的悬崖。在滩头悬崖上,敌人居高临下从水泥碉堡里猛烈射击,海水、礁石激起了一片片水花,硝烟弥漫。战士们搭上竹梯,冒着枪林弹雨攀登悬崖,龟缩在工事里的敌人,丢出一枚枚手榴弹像下雨一般在战士身边爆炸,梯子被炸坏了,战士从悬崖上掉落下来。他们搭起了人梯踩着肩头登上悬崖。战壕里的敌人被分块围歼,敌军很快土崩瓦解。我军迅速推进,天亮前就控制了敌人据守的禾山机场并突破所谓的高崎要塞。

厦门解放战役示意图(局部),图中蓝色线的位置即后莲坪

赤山坪/后莲坪在今地图上的位置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标志石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志

改革开放后,这一段红土海岸有的做了石头护岸,有的崖壁削矮下来,填平了海滩。海岸逐渐失去原先的样子。只能从断断续续的高度差辨认出原本的岸线。**平滩

近几年来,随着机场北部建设的加快,赤山坪/后莲坪海滩已经填没了,海岸往北推出了几千米远。这里成为物流园区和商务中心。**岸线1、2、3,**商务中心

回望这片原本的战场,当年鏖战的硝烟早已散去。这里成为“红色教育基地”,70多年前解放军战士搭人梯、攀悬崖的故事还在继续;360年前,清军在这里“尸浮万余”,据说收埋在墩上海边的“皮尖仔”,人们叫它“万人坑”——已经没有人在意。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