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潮卿(1858~1921),名必成,字潮卿。祥店社人,兄弟5人,排行第四。年轻时黄潮卿入同安县学读书。第二年,在菲律宾经商的伯父去世,急需他去打理,黄潮卿只好中断学业,只身南渡菲国。在菲律宾,黄潮卿一人兼理数间商行,指挥若定。他一边梳理原本经营的头绪,一边创建新的商业基础。他所采取的一些举施,即便是商务老手也不敢轻视,很快成为商界巨贾,名扬海内外。在禾山本地,民谚有“祥店黄潮卿,田头孙高升……”之说。

黄潮卿是至孝之人。母亲去世后,每逢年节忌日,他都要回乡祭母,从不间断。每每诵刘宗远《山中梦母诗》“忽梦吾母来,宛然度山阿”一句时,眼泪夺眶而出。每当去巡视祖上的茔墓时,他总是低徊不忍离去,数十年如一日。

黄潮卿(1858—1921)

清光绪十年(1884年),禾山成立保董公会,协理地方治安事项。黄潮卿被推举为总董。民国3年(1914年),思明县设立禁烟分局,黄潮卿和黄瀚一道,担任禁烟分局总负责人,对烟犯实行缉拿,处于罚款。

黄潮卿勇于任事,不负众望。乡里有讼事,他出面排解;出现盗情,他请兵加以防守;上峰有疑难问题,就找他咨询答疑;乡人有冤屈,他则站出来为之辩白。

宣统元年(1909年)黄潮卿任福建咨议局议员。民国初年,黄潮卿参与厦门同善堂、市政会的政事,勇于任事,事事皆“果敢负责,无所趋避”。他曾经说过:“我辈不肯肩责任,谁人肩责任?处此乱世,不容我辈闭门居也。”

黄潮卿在晚清年间被授奉政大夫,在禾山颇具声望。清末民初,厦门地方办的学校、书院兴起。黄潮卿以其能力和声望,为地方教育,不遗余力。他先后担任厦门中学堂(省立厦门中学、厦门一中前身)的监督(时中学校长称监督),以及玉屏书院、紫阳书院、禾山书院的董事。民国元年(1912年),薛厝华侨黄瑞坤在禾山书院原址创办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推黄潮卿为董事。

1921年,黄潮卿逝世,葬于祥店社后的布袋山下(今虎头山)。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平整土地,墓葬被挖掘,虽贵为富商、著名乡绅,也曾从政,但并无贵重陪葬。

祥店49号黄潮卿故居

如今,祥店49号黄潮卿故居,在成片红砖大厝被拆除的过程中,被黄潮卿后人保护下来。黄潮卿故居是一座燕尾翘脊双突归、8房5间张的“大展部”民居,规格宏大,宽敞轩拔。黄潮卿以“奉政大夫”的身份,建造这样规模的居所,是一座没有立牌子的“大夫第”。

其大门口有7级台阶,当地人称之为“7崎(阶)大厝”。大门的门楼做成凹寿,雁只砖立柱,龟寿形砖饰墙,就连梳篱门也镂雕和彩绘着花卉图案,相当精致,对看堵是泥塑四季平安、太平有象等祥瑞器物。

宽阔的砛墘,高大的砛前柱(2008)

砛墘上粗大的立柱撑起大厝的檐前,柱础是精雕的鼓状。旁侧前房门开在廊道上。两侧的龙虎门边堵还用深雕蠇虎脚做底,左侧门边堵用白描的手法画了一尊人物,神态潇洒,据说是姜子牙。上下深井都铺上细雕的石板,对面墙脚的花架上,深绿的官兰、银白的芙蓉,生机勃勃。

大厝的屋顶是前7后9的橼架,灯梁华美,半厅红艳丽。大厅中的太师椅是嵌贝黑木托大理石面,长案桌是珍贵的南洋木料所做。屏风堵是贴金花卉雕刻和密集的几何状图案。大厅的面墙是精雕细刻的笼扇门,门上镂刻了蠇虎蝙蝠图。厚实的厅门加上罕见的铜门钉,门扇上的对联“忠孝传家国,诗书教子孙”,透着主人殷切的期望。

黄潮卿像高挂在中堂屏上

祥店原本保存有57栋闽南古建筑,组成气象恢弘的古建筑群,被房地产商蚕食殆尽,今仅存此栋,显得尤为珍贵。高挂在中堂的黄潮卿像,那冷眼向洋般坚毅的目光,似乎能穿透到他逝世一百年后的今天。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