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文化

湖里掌故之142 从禾山自治会到禾山保董公会

清末民初,禾山先后成立自治会、保董公会二个自治组织,“禾山”之名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光绪甲申年(1884年)8月,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马尾海战爆发,福建水师损失惨重。随后,清政府下诏对法宣战,沿海各地严防法舰艇入侵,厦门戒严。

湖里掌故之141 嘉禾断人种

今年又是癸卯年,360年前的康熙二年也是癸卯年,这一年,“嘉禾断人种”!明末清初,同安阳翟人陈世胄,脸多胡髯,人以“泥鳅”呼之。陈世胄善占卜算命,四处游走。他常把一句谶语挂在嘴边:“同安血流沟,安海成平埔。嘉禾断人种,泥鳅死半途。” 清代的《闽海纪略》《靖海志》,厦门文人李禧的《紫燕金鱼堂室笔记》中都录了这个典故。

湖里掌故之140 江头商民抗房铺捐

禾山旧属思明县,思明县税务局派员在禾山征收房铺捐。有征收员称,预算禾山每年可征得八万元,而承包者只需付出九千元。如此厚利,无怪争相染指,勾心斗角。禾山建设促进会以“禾山向来为郊外农村,不应征收房铺捐”为由,多次和思明县党部交涉,要求转呈省政府豁免禾山房铺捐,但都没有下文。

湖里掌故之139 “十四社”复社和“新湖莲”

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4月,以张厝社张竹如为代表,组织“14社难民复乡会”,“向南洋各界及有关机关呼吁,冀得建成禾山模范新村。”后来,又推举内英人李瑞圭等为代表,组织“复社委员会”(后改为“复社代表会”),推行“复社运动”。

湖里掌故之138 枪声中的选举

抗战胜利之后,禾山区曾组织选举区民代表会。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二届区民代表会选举期间,高安保(辖高崎、安兜、林后、枋湖、斗门)在选举中发生了流血事件,导致全区选举延后,高安保也因此拆分为高崎保、安兜保。

湖里掌故之137 推倒“去思碑”

1938年参加攻打厦门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少佐堀内丰秋,事后参与“主政”禾山。1940年底,日本参谋本部决定组建日军空降部队,为发动太平洋战争做准备。堀内丰秋受提拔为中佐,准备赴任。在他豢养下的禾山152名保长、诱导员(日据时期甲长一类),竟然联名呈送继续挽留的“请愿书”,为堀内歌功颂德。

湖里掌故之136 石碑刻的命运

石碑刻是历史的见证,每一方石碑刻都留下一个特定的历史记忆,都是当地的文化遗产。湖里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民国及之前存世的石碑刻本来就不多。解放后政治运动中毁之,平整土地和修建公物利用之,大拆迁大建设遗弃之,残存下来的如今只有寥寥37方而已。

湖里掌故之134 防疫

三年了,疫情还未消匿,人们和它的斗争看来还要持续。本地疫情,且不说清代科学尚未昌明之时,就是到了民国,隔离、消毒、注射等现代手段已经逐渐普及,对疫病的防治已经大有进步,不至于出现如同清代那样“今天扛死人,明天被人抬”的惨状。但是手忙脚乱之中还是折射出如同万花筒般的社会。

前埔之光2 云梯故居,精美绝伦三落大厝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南渡27年的林云梯,再次回到前埔。已经成为马尼拉殷商的他,在家乡倾心建造的三进新居落成。这一年林云梯正值40岁。看到容光焕彩的新居,他百感交集,踌躇满志,欣然把新居名为“林氏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