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起,“中国第一侨乡”在哪里,我想,绝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广东江门市,其响当当的“江门五邑”名号,几乎响彻全世界,特别是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广东时,对江门所辖台山县“中国第一侨乡”的盛誉,更是坐实了她的名与实。然而,就在江门、台山的盛名之下,另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华人祖籍地“台山”,却在默默忍受着由“福”被误认为“粤”的困扰。
埭头社古今对比图
甚者,就算是在福建“台山”的原乡,知“台山”名号者,仍然屈指可数。此“台山”,是厦门海沧区最早被整社拆迁的自然村之一,原址位于今海沧延奎小学附近,其唯一可见的遗存,只有那棵处在三叉路中央的榕树,而其整社则被移至海裕路石塘社社口重新安置,从而成就了远近闻名的石塘村。此地,便是“埭头”,雅称“台山”,旧属漳州海澄县三都,现为石塘村下辖之埭头新村,已与石塘社合二为一。
石塘村埭头社即为福建“台山”的所在地,这是若干本地文史爱好者多年研究的共识。只是,前不久山仰嘉伟兄发来的一张贞庵村永泰宫正门照,让我对于“台山”的归属产生了怀疑。永泰宫门联曰,“万古长青垂圭海,千秋庙貌傍台山”,按对联对仗关系,此台山定然是贞庵所在的某个位置,属于圭海的下一级,而贞庵辖域曾经又有埭头、埭口的自然村,以“埭”因闽南语发音雅化为“台”看,台山对应埭头或埭口,似无不妥。
石塘埭头新村“现瑞堂”
为了解除疑虑,我特地到石塘埭头新村的社庵“现瑞堂”一窥究竟,其正门对联为“佛法无边祥云再临现瑞,神恩浩荡甘雨永覆台山”,如此,埭头新村与台山的对应关系,算是扳回一城。嗣后不久,抽得半天闲暇,特地跑到钟山村龟山水库搜山寻迹,原本只是查看柯挺父亲的墓地,因过程太顺利,便追加半个山头的搜寻,不曾想,竟找到一方埭头的旧墓碑,其铭曰,“台山显考巽侃林公墓”,立碑年代为“康熙丙寅孟冬”。
钟山村龟山“台山”墓
如此,结合旧时所识,关于台山的归属,便可暂定结论如下:石塘村埭头社,又称地头,林姓聚居地,以姓和社相结合,也称林埭头,雅号“台山”。“台山林”,与周遭“新江邱”、“霞阳杨”、“石塘谢”、“钟山蔡”等类似,形成了海沧,乃至整个九龙江口最习以为常的华人祖籍地标签。他们往往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延续明代月港贸易的路径和方式,结伴一起闯荡南洋,故而,年代越早,他们在南洋各商埠出现的概率就越高,因当时南洋华人群体基数尚小,周边又多是九龙江口人,故而在祖籍地记忆方面,多半以“社”为单位。只是,年代一久,华人日多,人们对于他们以“社”和“姓”为标签的辨识也就大不如前,这才导致后来很多学者误判了早期华人的籍贯。
那么,我们将“台山”与“林”合并后,在海沧或九龙江口百姓聚居的南洋各埠去寻找“台山”,便可以将被广东人吃掉的福建人,一一复归原位了吧。
首先,是华人较早定居的马六甲。
南洋学者庄钦永在《马六甲、新加坡华文碑文辑录》【庄钦永: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第12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1998】中谈到,“诺大的三宝山,绝大多数的清朝时期的墓葬,墓主绝大部分都是福建省人”。在作者搜罗的148座马六甲墓葬中,清嘉庆及以上年号者计35座,其中被认定为福建籍者占34座,最早年代为明万历年;而广东广府人最早为嘉庆七年;广东客家人和潮州人皆为道光年。另细数嘉庆以前墓葬的籍贯归属,除去未标明籍贯地的部分,写县级者计5座,分别为龙溪3、南靖1、同安1;乡社一级计24座,几乎都来自九龙江口的海澄、龙溪和同安三县,其中归属今日海沧区者合计8座。以至于庄先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出一个强烈且鲜明的印象,“嘉庆之前的墓葬,有许多墓主是从福建禾浦(即厦门)南来的”。
然而,在这35座中墓葬中,有一座被福建人包围着、编号为甲32、落款嘉庆七年、被认为是最早广府人的墓葬,显得异常突兀,其碑铭曰,“台山 显考荣宗林公府君、妣孺人旺娘黄氏寿域”。此墓之后至甲41方才看到广府人的第二座墓葬,铭曰“广府 东莞公司义冢墓”,落款道光八年,与嘉应籍的首墓道光五年相当,之后至甲47,有广东潮州首墓,“潮州 义冢公司之墓”,落款道光丙申(十六年)。从铭文格式、装饰等各方面看,“台山”林荣宗夫妇合葬墓与同期的福建墓葬基本相同,如此,不禁让我怀疑,她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来自海沧的台山社。
其次,是与马六甲并列为三州府之一的槟城。
槟城,因海沧人大量聚居,而产生诸多带有浓厚海沧特色的闽南文化遗存,在其多处福建公冢中,遍地可见海沧人的影子。据说,在其地出现的海沧社名,计有108个,较海沧原乡任一时期的乡社数还多得多。《海沧文史资料》第十二辑《海沧侨冢集录》共收录三方石塘埭头林氏的墓碑,采集地均为槟城峇都兰章福建联合公冢,其一为“三都地头显妣金雀林门李氏之墓”,民国乙丑年(1925)立碑;其二为“台山皇清显妣牵丝林门张氏佳城”,光绪丁酉年(1897)立碑;其三为“台山林门柯氏凉娘母”,民国十三年(1924)立。显然,这三方台山林氏墓来自石塘埭头无疑。
槟城“台山”林妈栽墓,陈耀威拍摄
而未收录在案,又属槟城台山籍赫赫有名者,必推林妈栽。槟城至今尚有一条以林妈栽命名的马路,“Lim Mah Chye Road”;此外,槟城宏愿开放大学(Wawasan Open University)也保留有一座1918年由林妈栽聘请苏格兰土木工程公司名家设计和建造的私人别墅,只是该建筑在1933年被林妈栽的儿子卖给了叶祖意。林妈栽逝世于1927年,墓地选择在福建联合公冢中,其籍贯地仍写作“台山”。但即使这样,在槟城文史研究中,仍然有很多人误把林妈栽当做是广东人,如吴龙云在《平章会馆与中华总商会及槟城华人社会:廿世纪初期的帮群、领袖及其互动》中所列的“1916年平章会馆为讨论入息税所举之各属代表”中将林妈栽标记为“广”。按理,槟城有两位较著名的林妈栽,一位是以上所举例之台山人,另一位是林红柿的父亲,二人虽属于不同的乡社,却都来自海沧,故而任何将他们视作广东人的说法,皆是误将台山当做台山县了吧。
槟城林妈栽别墅
槟城林妈栽路
以我所知,最早提出可能存在两个"台山"者,是槟城已故学者陈耀威先生,他通过研究槟城台山籍华人的履历和墓碑,确定其中有相当数量来自海澄县。但是,在海沧的文史爱好者,在此前却多未听闻过“台山”,直到郑来发先生将“台山”隶属于三都的证据一一讲解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台山便是埭头了。如今,有了本地“台山”墓碑的出现,台山的归属也就无可争议了。总之,以福建人为主要组成的海峡华人,因从先辈开始便以社为祖籍地,经过几代人后,大多忘记了自己的根所在,以至于久而久之人云亦云,或指鹿为马了。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