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田(1731-1807年),名斓,字叶章,号文田,漳州龙溪县石美人(今角美镇石美村),官至四川成都府简州知州,例授奉直大夫。

石美文岸黄氏大宗祠

一、由商从仕

黄文田世世代代生长于具有浓郁商业氛围的石美城下,其宗族子弟自明迄清,不管海氛是否澄清,大多驾舟楫往来于东西洋间。至康熙复界后,作为漳州府对外贸易的窗口,石美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商贸热度,黄文田因迁界而被迫迁居于后溪石夹社的祖父黄钟偕,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南下的船队,并长期驻扎在荷属吧城从事中荷贸易。黄钟偕因商致富,总算能给三个儿子免去漂泊的童年,后来黄钟偕于吧城去世,黄文田的二伯黄增殿赴吧处理后事,而居家年方十九岁的父亲黄增光,则不得不开始谋划未来。大概是自小的耳濡目染,黄增光对经商之道颇有心得,他并没有顺着黄钟偕的商路继续走下去,而是另寻商机,改以吕宋为主要目的地,他坚持“勤信”为本,竟一跃成为当地颇有名望的商业领袖。

有所成就的黄增光,在衣锦还乡之际,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当代的财富永续传承,变成百世不变的资产,其上上之选,无非读书仕进一条路。于是,黄增光开始用心经营,先是完善小家,为赴吧经营的二兄立嗣,分财产以给赡养,为长次兄立祭田,资助未婚娶者,恤养孤孀者,建小宗祖祠、董理大宗祖祠,各置产以充祭费等等;再是,延请名师,教育自家及族中子弟,让族人老有所依、少有教诲,世世皆能明理上进,西边黄可润甚是赞赏黄增光的若干举措,常语人曰:其欲以诗书裕后而贻谋燕翼。正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影响下,黄文田自小便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目不窥园,作文有金石声,早早地便通过各类府、院试,入泮接受更系统的学习和熏陶。

石美文岸黄文田自建家庙,原保滋堂

二、特选从仕

从目前可知的资料看,黄文田并未在福建乡试中脱颖而出,似乎是以例监的身份进入国学生行列。有一次,黄文田按例赴京参加北京乡试,非但未中举还遇父亲过世,于是他便悻悻离开国子监返乡操持家业。三年服丧期满后,黄文田再次整装上京以便完成父亲的遗愿,然而刚到半途,听闻生母王氏生有脓疱,危在旦夕,于是他立马转头南下,日夜星驰刚到江浙一带时,又收得家书汇报平安,黄文田再三确认后,方才舒了口气,安心北上,然而事与愿违,黄文田又落榜了。面对家父新丧,生母与嫡母又年事已高、病患缠身,若就此没完没了苦读登第,又要费去多少年华?一番深思熟虑后,黄文田做了最后决定,放弃科考,直接以国学生身份参加吏部组织的谒选。或许是天公垂爱,黄文田之前的至孝之举,竟早已传入京中,为诸老所知,在这次谒选中,黄文田竟被破格提拔为四川成都府简州知州,时乾隆二十五年,此祸兮福兮?

三、果敢有声

出身商贸世家的黄文田,初入仕途,便展现了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从政魄力。其到任的简州,因盛产红花和盐井,一直以来就是川蜀大地闻名的经贸要地,然而因有利可图,一些地方官吏以其地远离京师、父母官皆是苦读书生的契机,互相勾结,以公谋私,不仅使官税亏空,还造成百姓营生不续。黄文田到任后,以其天生的商业敏感性,通过对商品产出、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调查和分析,很快地便将其中各官吏的腐败一一剖析清楚,尽数去除贪蠹,还百姓一个太平商圈。

此外,黄文田在办理案件时,也充分演绎了不拘泥于教条、活学活用的本能。有一位妇人,因奸情暴露而杀害了丈夫,事后,她谎称是邻居与之有奸而将其丈夫杀害,并相当充分地展示各类有力证据。黄文田觉得事件过于缜密,必有蹊跷,于是他命心腹下属的家属装扮成有罪老妇入狱与那妇人同监收押。在若干日相处之下,那老妇与之套近乎,慢慢从其口中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最终还那邻居清白并给与那犯罪妇人以应有的惩罚。黄文田办案方式之清奇,为简州百姓所叹服,时人赞曰: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四、归老为公

黄文田在简州知州任上,突遇生母王氏过世,按制即归家守丧,期间颇守礼制,为子弟和乡人树立了榜样,颇受好议。期满之后,朝廷即下文书招揽黄文田回归仕途,当时嫡母林氏年岁已高,有摇摇欲坠之感,黄文田遂坚辞不出,专心供养嫡母。至嫡母林氏卒,黄文田倍伤感,色衰如槁木,几不欲生。之后,他看淡了自己的前途,开始将有限的时日奉献给家族和地方。尤其是办学劝学之事,最为上心,创办“后山学”,专门筛选良师教授子弟,对于族中聪颖好学之后生,必助之、劝之、导之,每当听到孩童们郎朗读书声,他便会侧耳倾听,露出颜笑。在家则自建“为圃”书斋,闭门谢客自娱自乐,如果兴致起,黄文田也会将自己的求学、为官经验和感悟分享与一众学子,故而自其之后,石美后生出身博士及有志者济济,人皆以为黄文田之功。


“为圃”拓印

此外,黄文田的善举更是遍及家乡的各个方面。其一,龙溪县学拟重、扩建,然而历经十二年,更换了三任董事均无法完成,最后于乾隆四十六年由黄文田担任董事方才建成,蔡新为之作《重建龙溪县学碑记》;清进士、锦宅族人黄涛曾主持重修龙池岩及文圃书院,黄文田深表赞同,继其后,购复龙池岩放生池并凿讲堂下荷池两处,自题“荷池”二字于上,以为读书人休闲娱乐之所;石美文岸大宗祠年久虫蛀腐败,黄文田带头捐资重修,为之一新,其时朝廷为表彰黄文田的宦绩,追赠其曾祖黄河沾、祖父黄钟偕、父黄增光为奉直大夫,他便将家宅捐出,辟为家庙,专祀黄增光,以为子弟四时祭祀;黄文田积蓄尚厚,建有十三座半大厝,遇族里有贫苦人家,即给予钱米丝枲,每春夏青黄不接时,便出粟以济,又时时出资修道路、施棺木,凡有暴露的尸骨也为之重葬,而对于家人们却力求节俭,子女不穿礼服、绸衣。

龙池岩“荷池”铭刻

五、谷诒子孙

黄文田一生践行忠孝礼义,为官为民,为富且仁,他以自己的行动丰富了自己,也荫及后辈。在他七十七岁过世时,子孙繁盛,计有子十三人,女七人;男孙二十六人,女孙二十人;曾孙男八人,曾孙女七人;元孙男一人。这些后辈,大多步其后尘,以科举为进,其中举人2人,国学生4人,郡庠生1人,县庠生8人,武学生1人,如此高光,实属罕见。他们或仍在积极备考,或早已在官场展露头角,如长子黄对扬,在嘉庆五年中举人,任建郡司训,嘉庆八年二月调任台湾县学训导,蔡逆叛乱时,因守城有功提升为广西来宾知县;次子黄琏,工部营缮司主事,朝议大夫;五子应锡,举人,候选教谕,历任署福宁府学、侯官、福清县学等。

龙池岩铭刻

从黄文田祖父、父亲两代从事海外贸易,到黄文田完美收官,三代人敢闯敢拼的努力最终为整个家族谋取了丁财两旺的完美结局。达则兼济天下,在黄文田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细节,若非黄增光造福乡里,若非黄文田至孝之举,何来璀璨的人生,而这种精神,便是在闽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经过百世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人生真谛:通过下南洋聚集财富,再兴教育使子孙明理上进,最终登仕途保持良性循环,从而延续了既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图文/石美黄跃忠

编辑/圭海春秋公


参考资料:

黄可润《壶溪文集》

乾隆《龙溪县志》

王作人《墓志拓存》

咸丰《简州志》

光绪《龙溪县志》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