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文化

湖里掌故之111 赤山坪/后莲坪,当年鏖战急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厦门的战役打响,担任北线主攻的85师254团在后莲坪一带,越过几十米的沙滩和敌人设置的障碍,率先登陆。迎头的是一丈来高的悬崖。在滩头悬崖上,敌人居高临下从水泥碉堡里猛烈射击,海水、礁石激起了一片片水花,硝烟弥漫。战士们搭上竹梯,冒着枪林弹雨攀登悬崖,龟缩在工事里的敌人,丢出一枚枚手榴弹像下雨一般在战士身边爆炸,梯子被炸坏了,战士从悬崖上掉落下来。他们搭起了人梯踩着肩头登上悬崖。战壕里的敌人被分块围歼,敌军很快土崩瓦解。我军迅速推进,天亮前就控制了敌人据守的禾山机场并突破所谓的高

湖里掌故之110 烟墩

厦门地处沿海,海防不可不设。明洪武到嘉靖年间,倭寇在闽沿海劫掠。为了防范倭寇侵扰,设置沿海卫所的同时,也广置瞭望的墩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总兵俞大猷请备沿海墩台,以备瞭望。”一有敌情,墩台燃放烟火为号,故称之为烟墩。

湖里掌故之109 大队部

大队部留给几代人是五味杂陈的记忆,那里有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的豪迈,也有生产指标“放卫星”的浮夸;那里是民兵营的营部,还有广播站,也有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卫生室;在那里有送走当兵入伍的光荣仪式,有“忆苦思甜”的眼泪和口号,还有批斗“四类分子”的声嘶力竭;那里有入党宣誓的庄严和激动,也有大喇叭突然吼叫的胆战心惊。有些人到大队部代表着权利和荣光,有些人被“叫到大队部”,等待的是“修理”或者批斗。

湖里掌故之108 禾山有几个乡?

厦门刚一解放,新的禾山区公所便于1949年10月22日成立。新政权一成立,就着手农村中的乡村建设,设立乡人民政府、村委会。禾山区公所辖江头、湖里、高殿、五通、后坑、枋湖、钟宅、何村、西林、吴村、前埔、莲坂12个乡。

湖里掌故之107

民国初年,鼓吹地方自治,县之下成立若干个“自治区”。后来,福建省府订出“省(福州)厦(厦门)保甲办法”,规定“按所属各(公安)分局区域划分为若干保甲区”。于是“自治区”定名为“保甲区”。

湖里掌故之106 禾山改属同安县?

“有关部门会同审查厦门设市问题,结果决定厦门可准许设市,但思明县不得列为市属。”后来,正式通过的“厦门设市案”决定:撤销思明县,厦门设市;厦门岛除了城区之外,设“禾山特种区”,改属同安县。

湖里掌故之105 街市

旧时禾山,阡陌纵横,百十个村社星星点点。其间街市,以江头街最著,其次是桥头街。二者在民国初年就已成规模。还有何厝中街,至今尚存其名。三者构成禾山农民进行交易最基础最便捷的“鼎足之势”。桥头街湮没于1960年修建的水库之中,江头街则延续到90年代才摇身一变为“台湾街”,何厝中街一直到近年还顽强地存在。稍逊者还有昭塘街、安兜街、殿前街。更早些,五通的西头也曾形成过小规模的街市。

湖里掌故之104 神兽虎爷

人兽之间的矛盾,最大的莫过于人与虎。旧时的厦门及周边,虎患连连,人们谈虎色变,以至于本地人用“虎姑婆”“虎猫咬去”来吓唬小孩。人们把烈性传染病霍乱称为“虎疫”,畏之如虎,源于霍乱的英文cholera ,用的是厦门话音“虎列拉”。

湖里掌故之103 湖里虎地名

历史上,老虎对厦门“情有独钟”,频繁泅渡越海,出没于厦门岛,这是一种比东北虎体形更小、毛色更深的老虎,名“厦门虎”,其学名P. t. amoyensis ,词根 amoy 即厦门。后来更名为华南虎。厦门岛上曾经虎患连连,今之湖里范围内也不例外(见“湖里掌故之40虎患”)。人们惧虎又崇虎,或以其肖形,或以其传说,在湖里留下了许多“虎地名”。

湖里掌故之102 黄水桥

黄水桥修建的具体年代没有文字可考。黄水桥为2墩3孔的石板平桥,每孔由宽约六十厚约五六十工分的4条大石板铺就,每条石板约四五米长,足有上万斤重。在那种年代能用如此巨石架设桥梁相当不易。石桥没有护栏,上下桥面都有石阶,天长日久,桥面和台阶的石板都磨出了光滑的一溜。这座石桥本地人称“大桥”,是来往于江头、市区的必经之道。

湖里掌故之101 五通,五通

古时五通是一个游离于厦门本岛之外的近岛。五通岛上东有澳头山,西有趴鼎山,趴鼎山上曾有规模不小的北山宫,所以五通岛又称北山岛。

湖里掌故之100 湖里之辩

作为特区发祥地,40年来,湖里日新月异,声名鹊起。“湖里是个小渔村”“濒临长满竹子的湖泊”等等说法,屡见不鲜,“湖里”是怎么来的?原本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正本清源,恐怕后人以讹传讹。

湖里掌故之99 三个“下尾”

下尾,作为地名,指的是地势较低的、靠后或较远的地方。本区曾有三处村社名为“下尾”,分别是埭辽边上的下尾、钟宅边上的下尾、西村边上的下尾,都是处于海边,地势较低、位置较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