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同安 杨氏渊源

杨氏出自姬姓,来源有二: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于杨(今湖北省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于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名虞,字子干,封杨侯,食采弘农(今陕西省弘农县)。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唐叔就成了晋国的始祖。唐叔的后裔有封于杨者(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北),春秋时灭于晋,成为晋国大夫羊舌肸的采邑。其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郡望“弘农”、“天水”。

同安 苏姓渊源

苏姓堂号芦山。昭穆:1、同安苏厝乡(蓝田)40字:平存世子德,君国有道庆,象贤允克盛,守法宜永宁,文章灿奕冀,勋猷振盈庭,嘉谋昭伦绪,踵懿耀景声。2、马巷镇三乡街苏氏:启明俊德,懒族传芳,赞成祖武,团廉比章。3、新店镇澳头村苏氏:汉树昆培钟,清根炳圻钊,源林炯城钜,注枚灼垣铭。

同安 吴姓渊源

吴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氏。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仲雍“让国南奔”(让位给弟弟季历),以采药为名,从陕西岐山逃奔到东吴荆蛮地区的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从事农业生产,安居生息。泰伯被推为君长,号称勾吴,建都梅里。周灭商后,泰伯的四世孙周章被封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因以命氏。同安吴姓尊古公亶父为先祖,泰伯为始祖。

明清嘉禾“义门王氏”家族

明正德嘉靖间,同安嘉禾里外清社有秀才王高立,人称清溪先生,传五世至清康熙间王家奖,累世同堂,一门六十余口,书香不断,时人仿唐宋江州“义门陈氏”故事,称之为“义门王氏”。

西安桥的创建者许宜及其裔孙

《同安县志》记载:县城有双溪合抱,其中西溪又宽又深,水流特别湍急。东桥建造百年,还没人敢建造西桥。宋元祐八年(1093年),本县人士许宜与和尚宗定才创建了西安桥。

同安 许姓源流

同安许氏在宋、明、清科举颇负盛名,计有进士14名(宋6,明6,清文武进士各1),举人26名(明9,清11,清武举人6)。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许姓人口18770人,居全县姓氏第八位。同安许姓主要有三个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