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苏姓渊源
苏法科
同安苏姓,主要分布于洪塘镇洪塘村、新厝村、东宅村、下溪头村、康浔村、新学村、苏厝村,新店镇澳头村,马巷镇三乡街,西柯镇埭头村,莲花镇军营村、云埔村,大同镇各街。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苏姓13484人,居全县姓氏排列第十三位。
同安苏姓科第鼎盛,簪缨相继,尤其是“宋之苏颂,为有名三贤相,道德学问,世所钦崇”,英国著名世界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高度评价苏颂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宋、明、清三代,同安苏姓有进士17名(宋12,明2,清2,清武进士1),举人16名(明4,清7,清武举人5)。据不完全的统计,北京市、长春市、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河北承德市、广东油尾市、广西藤县以及福建省和我省的厦门市、南平市、永春县均设立苏颂学术研究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印尼、美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的台北、台南、基隆、高雄、台中、嘉义都成立苏氏(包括苏许连周)宗亲会,世界苏姓总会已举行了三届联谊活动。
得姓之源
苏姓得姓之源,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已姓。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苏,古国名,又称有苏氏,曾为夏所灭,商与西周时复存。都建于温(今河南温县)。也称温(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二是以封地为姓氏。“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据《姓氏考略》)苏忿生封地即今河南温县。郡望:扶风、武邑、武功、蓝田、洛阳。也有少数民族如辽东乌桓、北魏拔略氏因汉化改为苏氏(据《姓氏考略》、《魏书。官氏志》)。
战国时代苏秦,洛阳人,师鬼谷子,习纵横家言,往说燕、赵、韩、魏、齐、楚合纵抗秦,并相六国。汉高祖徙天下豪杰充实关中,苏秦八世孙苏建,字敬宇,也由河南河内迁入京都西安,遂家于杜陵。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苏建以校尉随卫青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后为游击将军出朔方,为右将军出定襄,以代郡太守卒官,葬乾州武功山。“武功”成为苏氏郡望。
世系与入闽
建之子苏武,字子卿(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单于迫降,武持节不屈,流放北海,仗节牧羊,被扣押长达19年,凌辱至昭帝时匈奴议和始获释回朝,拜典属国,宣帝赐爵关内侯,名垂青史。苏武二十世孙(以下均以苏武为世系)苏绰,字令绰,北周度支尚书兼司农卿。绰子苏威,字无畏,仕隋,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二十五世孙苏诜,字廷言,唐授汾阴尉,累迁给事中,徐州刺史,有治绩。诜子苏震,字东乾,官殿中侍御史,长安令。天保末年(756年)安禄山陷京师,公弃家出奔讨救兵,一昼夜至灵武。肃宗嘉之,拜御史中丞,累迁太常卿,封岐国公。二十七世苏奕,字渊源,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6年)至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年)任河南光州刺史,奉政大夫,定居光州固始县林德乡。二十八世苏纠。二十九世苏深。三十世苏晚,生三子,长子益。
苏益,又名利用,字福增,856年生,随王潮入闽,任泉州都统军使,生四子:光谊、光谓、光诲、光曦。卒葬泉郡万岁院(今内厝镇锄山苏坑)。苏益墓已列为同安县文物保护单位,苏益已成为同安“芦山派”苏氏始祖,同安苏姓以芦山为灯号。二世光诲建宅城西北五炉(葫芦)山下,取名“芦山堂”。
三世佑图,四世仲昌,昌生七子,其次子绅。绅,字仪甫,生于996年,博学多智,喜言事,登天禧已末榜进士,累官三司盐铁判官,时以灾异求直言,绅上疏言时事,迁翰林学土,出知河阳。徙河中,未行卒。娶陈氏生衮,颂。他与从弟缄、子颂三人政绩、文豪齐名于世,被誉为宋代“同安三苏”。
五世缄,字宣甫,宝元进土,仁宗时知英州,破侬智高有功,熙宁中以皇城使知邕州,交趾入寇,缄率吏民固守凡四旬,城陷,阖门偕自焚死,神宗赐谥忠勇。缄没后,交人谋寇桂州,见大军从北来,呼曰:苏城隍督兵报怨,惧而引去。邑人为缄立庙,元祐中赐额怀忠。
六世颂,字子容,绅之子,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生,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廉退有古君子之风,英宗时迁度支判官,元祐五年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为相务在使百官遵职,杜绝侥幸之源,戒疆场之臣要功生事,巍然卓立,为时雅望。为官56年,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以太子少师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正简,赠太师魏国公。创“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苏魏公文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博物学家。水运仪象台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钟表)。
七世以下择要者以图表表示:
七世携(字季升)→ 八世象仑(字孟容)开基潮州 → 九世咸,留居同安 → 十世渊 → 十一世景仁 → 十二世渐 → 十三世天民 → 十四世维庆 → 十五世因丁粮冤案,元朝廷派兵来抄家灭族,唐兴逃避到乡下,开基蓝田田头(今苏厝大乡),唐琅、唐珠逃居海滨澳头 → 十六世来 → 十七世志诚 → 十八世永振 → 十九世晚福 → 二十世顺杰 → 二十一世惜儿,生七子,子孙繁衍苏厝24社,分支埭头、马巷三乡、黄厝、小嶝、前房及晋江东井、龟湖等地,为以上各地开基祖。
丁粮冤案
元朝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益十五世孙唐官、唐萤、唐郁3人各带10名家丁,领解泉州府三县丁粮5180两大银上缴国库,途经扬子江,惨遭江洋大盗,粮银被劫,33人当场殉难。
斯时,苏家立即奏本入朝,陈述被掠详情。待至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朝廷派邱宗鲁、曾日修为钦差大臣,会同县尉黄童查理此案,苏家一接圣旨,二宴钦差,三陈始末,岂知邱、曾俱是贪官污吏,强行勒索,横敲竹杠,对所陈实情,置若罔闻。颂九世孙唐阶、唐英为人正直,而性刚暴,兼有酒意,一怒之下,踢死钦差,唐阶、唐英、唐实、唐将等人当场被捕入狱,元兵前来抄家灭族,田地房屋尽行拍卖,芦山堂被纵火焚毁,子孙更名换姓逃匿,造成“一夜奔九州,化姓许连周”的历史悲剧。
堂号和昭穆
苏姓堂号芦山。昭穆:
1、同安苏厝乡(蓝田)40字:平存世子德,君国有道庆,象贤允克盛,守法宜永宁,文章灿奕冀,勋猷振盈庭,嘉谋昭伦绪,踵懿耀景声。
2、马巷镇三乡街苏氏:启明俊德,懒族传芳,赞成祖武,团廉比章。
3、新店镇澳头村苏氏:汉树昆培钟,清根炳圻钊,源林炯城钜,注枚灼垣铭。
徙居台湾
自明清以来,同安苏姓陆续迁居台湾各地,子孙繁衍昌盛,至今,台湾苏姓有28万人。
苏结派下:乾隆年间苏明岩(台北古亭)、苏禄(彰化)、苏光和(台北多止)、苏其缘(台北泰山)、苏兴存(台北景美),
嘉庆年间苏清癸(台北汐止)。
苏颂派下:乾隆年间苏秀璋(台北)、苏寅(台北)、苏秀星(台北三峡),嘉庆年间苏秀颜(台北三峡)、苏炳选(台北新庄)。
苏诒派下:乾隆年间苏昌龙(台后里)、苏章焕(苗栗头份)、苏周琮(苗栗头份)、苏承益(新竹宝山)、苏怀德(新竹宝山)、苏禄进(新竹香山)、苏乾秀(新秀香山)、苏乾德(新竹香山),嘉庆年间苏新长(苗栗铜锣)、苏进魁(新竹芎林)、苏湖宗(桃园芦林)、苏拨益(苗栗公馆)、苏成昭(新竹关西)、苏开金((新竹树圯林)。
明清自同安县流台者:明永历苏泽恩(台南安定)、苏正顺及长子苏振文(台南安定);清康熙苏嘉祉(高雄湖内),雍正苏国浩(台北),乾隆苏共(嘉义)、苏武(台北士林),嘉庆苏全、苏燕、苏道、苏田、苏忒、苏老、苏足(台中大肚),道光苏瑞祥(台北士林)、苏圆(台北三芝)、苏进步(桃园)苏宗信(淡水),同治苏振信(嘉义朴子)。
清代自晋江县流台者:康熙苏恋道(嘉义六脚),乾隆苏彭(嘉义布袋)、苏文清(台中清水)、苏文万(清水)、苏克国(淡水)、苏昌启(台北林口),同治苏式月(台南)。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