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文化
老禾山掌故之5 禾山米绞
“米绞”是厦门方言,即“机器碾米”。早年在东南亚的厦门华侨,有许多以经营粮食加工的“米绞”为业。禾山围里的华侨陈迎来在菲律宾从事米绞业和大米贸易,获利颇丰。陈嘉庚父子在新加坡也创设过过碾米厂。
老禾山掌故之4 老禾山的篮球运动
老禾山的篮球运动最早是由东南亚华侨引进的,起兴于上世纪20年代初,至今已经百年有余。后坑(侯卿)、殿前、何厝、江头、五通、昭塘、祥店,莫不如此。
老禾山掌故之3 禾山地下火
自从1926年2月中共厦门党的组织建立以来,到1949年10月厦门解放,在广袤的禾山农村,党的地下活动如星星之火,虽隐忍但炽热,终成燎原之势。
圭海四记丨仅此一位!被海沧人建祠供奉的海澄县令→姚之兰|二四〇记
2023年3月19日,海沧区政协文史学委廖艺聪先生在海沧区后井村衙里社尘土飞扬的整村拆迁现场发来喜报:一座碑身与底座均完好无损的明代石碑记意外出土。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9 73年前坂上的军民联欢
厦门解放后初期,为了积极准备解放金门、解放台湾,进驻了大量的解放军。那时候极少有营房,绝大多数部队官兵都住在禾山农村民房里,每一个村子都驻扎了部队,每一个较为宽敞的农家都住了战士。他们在大厅中打地铺,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湖里掌故之200 农民文化人陈天福
陈天福是地地道道的禾山农民,他凭一把琴一支笔,会弹唱会编词会写大字而为大家所熟知,有人叫他“弹琴陈”有人亲切地叫他“陈的”,有人还直称他“陈仔天福”。不管大家怎么称呼他,他都迷着眼笑呵呵地应着。
圭海四记丨水美宫三府王爷“尊讳”的猜想|二三九记
作为厦门市最负盛名的王爷庙之一,水美宫在很多方面都是当地同类宫庙的标杆。然而,人们只知朱、池、李三府“王爷公”威灵显赫,却不甚清晰王爷的尊讳如何?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圭海四记丨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圭海四记丨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