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社位于厦门岛西海岸,东接村里,北连上何、长岸,南望南山。
相传今湖里和南山之间地势低洼,形如大坑,水侵为湖,水竹丛生,故名竹坑。从寨仔山俯瞰湖里社,肖如凤形。凤头向海,是一块独立的大石,又叫皇帝石,在今公交场站的后山顶上即原湖里街道边上,叫埔仔顶,是湖里社的最高点,解放前国民党军队曾在这里建了一个2层的炮垒。凤身就是湖里社。凤翅一支伸向上何山,一支伸向社东的宫后山。所以湖里又美称为凤湖,今尚有凤湖街、凤湖俱乐部等。
1975年的地图,湖里及其周边的村社(红色圈是后来标上去的)
《重建凤和宫序言》曰:“本社原名竹坑湖社。”清乾隆《鹭江志》和道光《厦门志》同时有竹坑、湖里、竹坑湖等称呼。在本地“湖”指边上高中间低的大片地,并非是积水的湖泊,竹坑湖即竹坑这片田园,就是南山、牛公岭、湖里社三者之间相对平坦的这一片。湖里因这片地而得名。
1960年代地图上的湖里社及其周边
湖里杨姓聚居,建有杨氏宗祠,是厦门涉台文物古迹。宗祠有对联:“地接河南竹坑衍派 脉分山北凤湖开基”。清代康雍年间,开基祖杨运老由同安迁居竹坑湖,至今300余年。湖里杨氏分三房,原本各有祠堂,后于1993年在长房祠堂原址重新合建总祠。杨氏宗祠二进,中设天井,左右环廊,雕梁画栋,古朴有致。宗祠号“四知堂”,以杨氏先贤、东汉名臣杨震拒金不受贿赂的典故命名,极富教育意义。
湖里杨氏宗祠四知堂为市级涉台文物古迹
湖里杨氏宗祠四知堂祖龛
位于长岸路东侧的大榕树,湖里社人称“种祖树”
湖里社西面临海,有一大榕高踞于海边大石上,即今恒丰花园内,这棵榕树是湖里的根基之一叫“敬祖树”。榕树下是当年社人下海的路,树下就是海边的小沙滩,停泊几只小船,海岸由石块砌成,边上就是大片的滩涂。今公交场站边上原来的海滩上有块皇帝交椅石,50年代开采去修海堤了。敬祖树的海边叫沙坡尾,再向北相当于今加油站一带,解放前这里就围海造堤形成一片埭,叫内埭。埭岸头有一处小小的土地庙。70年代,在湖里和上何两个突出的岬角之间筑了一条堤岸,堤岸内形成一个叫内埭的水库,又叫沙坡尾水库。在这之外是解放前湖里华侨杨肇根所建一条通到海里的大石桥,既可以从石桥走到“港仔底”,同时石桥又是实用的码头。
1984年的湖里社,边上的大楼已经不少
湖里“三山一海”,三面靠山,一面临海。社人以农业为生,农闲时收海蛎下小海讨鱼虾,部分人兼有作塭捕鱼,下海也捉江鱼仔,后来的生产队才置有几只叫阔嘴仔的双桨舢板。这里并没有渔民,特区发祥之后,文人们把湖里写成“小渔村”,完全是臆想罢了。
俯瞰湖里社(2015年)
俯瞰湖里社(2015年)
湖里社分1、2、3三个生产队。现在的凤和宫一带地势较高,称埔顶,大榕树叫下埔。湖里民居依着这个埔顶不同朝向。1队在社南叫窑尾角、下湖角,向南,对着南山;2队在社东,叫上围角,向东,对着牛公岭;3队在社北,叫上间角,向北。
湖里凤和宫,奉保生大帝和妈祖
湖里凤和宫神龛及“德配天地”匾
湖里处于海边一隅,交通不便,到市区长期有舟船相渡,直到20年代禾山公路基本形成,“竹坑湖帆船三五运载客货靠第一码头。”湖里曾被形容为“西伯利亚”,南面有南山横亘,隔断了到东渡渡口的交通。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监生杨升等人捐银从南山北麓的渔翁石修筑一条二百丈的石堤,大约通到今海天路和华昌路相交处,留下了《南山石堤记》碑。日据时期,辟高崎、寨上到东渡的简易公路,路经湖里,下坡经一条堤岸到南山的入海处,削掉山尾,上一个极陡的坡到濠头,叫南山尾崎。堤岸的这头有一间窑尾宫仔,这个坡叫窑尾崎。窑尾宫是一处圣妈宫,后来做了牛棚,位置就在今特佳自选商场。1953年从塘边修一条简易公路经蔡厝、村里上一个很陡的坡叫村里崎,今纪念馆到免税商场之间,在社北和寨上—东渡的公路相接。
1966年的卫星地图上,海中的岛屿、湖里到南山之间的堤坝都十分明显(转自Amoymap)
社南的一系列山通称南山。从今仙岳山隧道往下,中心小学车站的位置叫崎尾坑;工业学校是陈石壳,早时边上有潘厝社,又叫潘厝前;仙岳山主峰叫大山母;再往西是内岩,早期有开采过锰矿所以又叫矿物山,民国《厦门市志》载“内岩有锰苗,民国25年曾开采,旋为区长阻挠,遂中辍”,今山上建有湖里骨灰室,还有炸药仓库又叫炸药山;洪厝山仔即派出所后的小山;西狗山,现在山上有电力铁塔;寨仔山,山上的石头有蚵壳,应是地壳活动的依据;马峰山,特区开发时是采石场,如今是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福隆体育公园;最西入海处的山叫南山尾又叫窑尾山。
建设中的湖里,前为牛公岭、红卫水库(董成发提供)
牛公岭边上的深坑叫虎坑,水流下来叫崩缺河,1968年在虎坑修起了红卫水库。红卫水库成了今湖里公园的水面,水面中的小岛叫老鼠屿。湖里小学和原湖里影剧院一带是一个叫赤牌山的小山。修水库时挖掉了赤牌山和今公园大门对面的公山头的泥土。现在赤牌山只剩下一块叫乌鸦头的大石还立在华泰路的公园角上。红卫水库这条水大致沿今海天路往下流,叫坑沟,大家形象地称是牛公的绳索。而栓牛的牛楔是一支天然的直立的二人多高的石柱,又称土地公拐,大概在今湖里中学对过来的特房公交站。
右侧是湖里红卫水库即今湖里公园水面(董成发提供)
社南自从修筑了南山石堤和后来通公路的堤岸后,形成了大片的埭田和靠海的叫外埭的一大片水面。现在的鹭发美食城就是当年大埭的东部。靠南山脚下的大片园地叫埭园。从南山和牛公岭下来的水滋润着这片田园。
坑沟流到土地公拐后地势较平,形成一个叫南埭头的池塘和茭白笋潭,靠“牛楔”边上的水很清又有天然的石岸,很多人到这里洗衣。茭白笋潭边是茭白笋田,一直到如今的麦当劳、百乐园一带都是烂泥田。南埭头边的解仔岸沿今海天路通向红卫水库脚,其南侧是四角河、渗才河、脚窟仔、新河仔,还有中港脚、新水利、水竹仔脚。肠头河在今湖里中学围墙北和肯德基之间,水过三涵仔流到新河仔,进入咸沟、大埭,过一个很深的涵叫窑尾涵入海。以上这些河实际上是一段一段的池塘。
社东,今华昌小学一带叫洋田、许埭,因华昌路对面今湖里医院边旧时有一个废了的小社叫许厝而得名。这一带水田最好,泉水多,水井也多。
立在长岸路湖里社口的社名石
早年的凤和宫在今华昌小区内的榕树边,其南侧靠坑沟的水田里有3粒圆形的石头,叫鸭母卵石。北侧叫宫后山,湖里华侨杨朝根(兆昆)于民国21年(1933年)在宫后山置办民光织造厂,生产三洋牌呢布,是全禾山最早的现代纺织厂。其范围在原湖里医院东侧北侧。这一带至今还叫布厂,还留有当年的玉兰树和杨桃树。布厂的最上几排厂房较长,叫长厂,后来成了湖里小学的教室,即湖里医院、荣华大厦一带。布厂向东今华泰苑是刺仔墓、官园,接近今湖里公园大门的虎坑岩。现在的特房海景当年是一片冢仔山,有叫时钟山的小崙仔,特房海景大门对上去再往东今宜宾路那边有叫铁线墓的大墓,这里和村里交界了。
杨肇根在湖里所创办的民光织造厂
杨肇根(1900-1971)
湖里近南山,山水冲刷之下形成许多坑沟,有内坑、后坑、大坑、免坑、崎尾坑,中学后面山有骑马坑、鱼坑尾、羊坑内,公园水库叫虎坑内。除了虎坑,湖里还有一个地名叫虎爪,相当于现在的嘉园小区;虎穴,位于今湖里中学的后山。
建设中的湖里南山一带(1983年)
旧的区政府所在地原是叫才仔口的山崙,旧大队部也在边上,从塘边来和从寨上来的简易公路在这里交汇,后来是特区管委会所在地,湖里成了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1984年邓小平在这里题写“把经济特区建设得更快些更好些”。区政府的西侧叫下路园,再下去就是内埭边上。北侧的园地叫后墓,东侧叫大埔头是原特贸公司的仓库。
建设中的湖里,热火朝天的工地(资料照片)
湖里社西,海里有一列岛屿,都用其形象的动物来命名。南山尾下去的海边的叫狗屿又叫狗睏屿俗称狗殷勤,后来是海军修理所;不远处是虎屿;靠火烧屿的小岛叫猴屿;中屿在公交场站对面即今海天码头;象屿在今象屿码头。这些岛屿边上是当年作塭、捕鱼的好地方。
建设中的湖里(1984年)
湖里地处海岸要地,清代设湖里汛,和高崎、五通等,“为厦门咽喉、出入要隘。”并在湖里设有了望和炖台。郑成功据厦时,湖里屯有水军。顺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清兵进攻厦门,郑派猛将洪旭从竹坑湖驶快船赶赴高崎,制服叛将陈鹏。(《台湾外记》)
建设中的湖里
建设中的湖里
当地有俗语“湖里大松柏”既讲了湖里当年的埔地上长有高大的松柏,又比喻湖里人性子直爽豪迈。
道光《厦门志》载入湖里杨秉忠及其孙,乾隆三年举人杨国文等。民国《厦门市志》记载了湖里的物产,除了锰矿之外还有缉虾、珠蚵、水灯心等海产。
1991年的湖里影剧院(董成发提供)
解放前,湖里华侨兴办了私立益群小学,即今湖里小学的前身。解放后,湖里的益群篮球队,五星剧团曾经风靡一时。
湖里曾经有一段时间属于开元区,这是当时的湖里街道办事处
有人说,讲到湖里,不知道指的是湖里社,还是湖里社区、湖里街道或者是湖里区,“傻傻的分不清”。
不过,从竹坑湖到凤湖,从湖里社到湖里大队到湖里开发区到作为行政区的湖里区,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湖里夜市(2019年)
当年英姿焕发的湖里青年,如今都还在吗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