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店在江(头)五(通)公路北侧,位于薛岭社东南,紧挨刘厝社西。公社化时属后埔大队的第10、11生产队。
祥店社黄姓、陈姓聚居,又以黄姓较多。黄姓有祠堂,祠中对联有句“派衍四安溯先世支分鲤城”,说明祥店黄姓源自泉州紫云派,由紫云黄氏同安房衍派而来。陈姓的祖祠毁于日寇侵厦期间,后来就没有再恢复。祥店黄姓开基于明朝末年,先是落足于祥店东北的布袋山,后与早先开发祥店的翁姓、陈姓结社而居,“枕布袋(山),倚关刀(山)”。后来,翁姓却不知去向。
1996年航拍图上的祥店,那时仙岳路还没有修建
祥店在上世纪20年代的“厦门岛及周围地势图”中标为“上店”,在民国版《厦门志》中也有写成“上坫、祥坫”。 “坫”,停留、居住的意思,音与店同。“上”在厦门话的文读音与“祥”极近(xiong),后来,“上店”、“上坫”文字上都雅化成为祥店,但是发音是jiu dai。
1929年的地图上,祥店标注为“上店”
1947年的地图上,祥店标注为“祥坫”
请末民初年间,祥店黄姓先人依山势坐东面西营造出恢宏成片的数十座红砖大厝,整齐划一,前低后高,巷廊相通,风格相近,结构各异,雕梁画柱,蔚为壮观。黄姓祖祠位于社前的低处,此处即称祖厝边,社后高处称为埔顶。祖厝前有水塘叫七星潭,潭中有七个井如七星贯地,是祥店的风水潭。潭中的水从沟流向不远的圣江祖宫前的宫潭,这个宫庙又叫相公宫,所以潭又称相公潭。相公宫本名水源宫,实际是这条水的水尾宫。沟水向北流向薛岭,这条河沟便叫着河仔。河仔边上的田就叫“河下”。 河仔流向薛岭又折向东,从薛岭山、关刀山和布袋山之间穿过,两边的田园就叫河沟尾。
留存的祥店49号民居,宽阔的砛墘
祥店49号民居中堂
祥店49号民居,漆金笼扇门
祥店49号民居,精美的木雕
社后的埔顶有几棵大榕树,再过去有部队的营房和操场,边上的园地叫山仔头,这一片又统称为埔尾。埔尾曾有大片的冢墓,有几株朴仔树,树边上的地叫朴仔脚。从江五公路分叉而来的一条马路蜿蜒从社边经过,一直到埔尾。马路在进入社的左侧是一片叫篱仔内的地,边上都用红花刺和仙人掌围起来,成为天然的篱笆,1938年5月日本“上山”时,许多祥店村民就藏在这片篱仔内而躲过一场灾难,但还是被杀害了7人。埔尾再过去的地势起伏,山头仔向北,那片地叫桥仔头埔,下去有深沟井,井相当大,泉又好,社里的妇女不嫌路远到此井洗衫,井边是生产队的抽水站。埔尾向东的小山仑,叫四个墓和千金仔脚,又一个山仑叫倒插金花,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太薇山庄。其对面有厦门人的大墓叫咸鱼墓。再过去,东北向与蔡坑相接,向东则连着后院埔。
祥店民居,气势昂扬的燕尾脊
祥店62号民居严整的凹寿口
祥店48号民居砖饰“卍字连绵”
祥店57号民居泥塑堵
从七星潭边上有条马路斜向西南通向江头,马路边上的园地称为园仔顶。马路要与江五公路相交的地方叫后垄,有数株高大的红棉树和竹丛,边上有潭叫下池,越过去就是当年从坂头水库引水入厦的水渠。水渠下还有一片后尾底田和个不大的果子园。这边上有一大石叫着官石,其形状如古代的官帽,又称纱帽石。
1920年代的禾山女学校(紫日提供),这座四合院式的校舍一直使用到2000年代
1934年,祥坫学校第四组毕业照
江五公路从社南横过。沿着公路是一条深深的引水渠,湖边水库的水经过这里引向莲坂的厦门水厂。越过公路,是俗称祥店坪顶的一大片红土埔地,早先是祥店黄姓家族的“公园”(公家的园地),即家族公众共有的地,其租种的收入用于祭祖或者家族的公益。上世纪20年代,禾山华侨兴办学校如雨后春笋,祥店的的先贤们也不甘落后,在黄士衡的倡导之下,在这里兴办起私立思明县祥坫学校。祥店坪顶的这块土地上,所举办的学校从不间断。校舍先后为私立祥坫小学、厦禾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禾山女子中学、厦门市立第二中学、私立禾山中学所用,解放后分别是厦门三中、前线农业中学、禾山二中到如今的禾山中学。旧禾山中学的四合院在90年代被拆了,改建为禾山文化馆即后来的湖里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公社化后,中学的边上设了公社农科站、福利院。这边上的土地叫学堂边,再往南是在两岸对峙时期设置的大炮阵地,至今还叫四个炮位。
1936年祥坫小学成立17周年纪念照,可以推断该小学开办于1919年
1936年,祥坫小学第六组毕业照
祥店黄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原本是整个大厝群的龙头,如今虽然紧迫在一片林立的高楼之间,却金碧辉煌、气势恢弘,见证着祥店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过去。宗祠红瓦覆顶,翘脊燕尾,剪瓷龙凤,栩栩如生。厅堂圆柱擎立,画梁四维,屏案祖龛,镂雕烤漆,鎏金贴彩,分外庄严。
祥店黄氏宗祠,气派不凡
祥店黄氏宗祠内景,红灯高照,流光溢彩
水源宫位于祥店里西侧,俗称圣公祖宫,时有兴废,1984年重建,因祥店旧村改造,2007年在原址加高后再次重建。重建后的水源宫单进,有明廊、龙柱,开三川门,前有拜亭。正殿燕尾翘脊硬山顶,中间是高起的四垂顶。规模不大,布局严谨,石刻木饰,精雕细琢。
重建后的祥店水源宫
祥店水源宫所奉的相公爹又称圣公祖,何方神圣还有待考
清末至民国,许多祥店人到海外谋生,祥店成为出名的侨乡。在海外的祥店人涌现许多出名的人物,如黄妈元、黄必成(黄潮卿)、黄开宗、黄妈超、黄登士、黄士埮、黄萃庭、黄和尚(黄再生)等,他们事业有成,勇于担当,造福乡梓,惠及故土,如璀璨群星。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著名的华侨将领黄登保也是祥店人。黄登保(1918~1988),少年就读鼓浪屿英华中学,抗战爆发后从菲律宾回国参战,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屡建功勋,被誉为“华侨将军”。
“华侨将军”黄登保(1918~1988)
民国4年(1915),主管福建各项事务的巡按使许世英,奉命巡视沿海各县。6月14日,许氏巡视厦门禾山,走访双涵、江头、上店(即祥店)和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有一段记录如下:
“十一时偕许、胡二员,乘轿由陆路看禾山乡。同行者汪道尹、陈监督、唐旅长、来知事及绅商数人。十一时半至双涵……在江头未憩。一时,到上店。上店系禾山最大之乡,居民数百家,皆黄姓。屋宇殊整齐,道路亦洁净。拟之鼓浪屿,毫无逊色。到黄绅必成家稍憩。必成字潮卿,黄姓族长,人颇公正。”
称赞祥店社的整洁,与鼓浪屿比豪无逊色。
曾经有“有祥店富无祥店厝”之称的祥店大厝,留下了四个门、七层崎、隘仔门等称呼。2003年开始的拆迁,开发商不顾专家和市民的呼吁,把厦门岛内最集中最精华的祥店大厝群拆得只剩零落几处,从此,祥店红砖大厝只是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形象和在言谈之中的叹息,还有老禾山人心头永远的痛。
文史专家和有关人士当年在祥店考察民居保护(李世平摄)
如今,祥店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只剩下路口那栋古厝改造的肯德基餐厅了,不禁令人扼腕,唏嘘不已。
祥店49号民居右巷道
祥店49号民居的右巷道全景(陈娜摄)
祥店民居的这个巷道,成了上世纪60年代电影的取景地
面临拆迁的祥店古民居群
祥店古民居群(赵建军摄)
曾经的祥店大厝群
被高楼包围的祥店古民居,所剩无几
幸存的祥店古民居,成了特色地标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