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上位于厦岛西北隅,东临殿前,西北有石湖屿突出海上,地形险要。明代,设有石湖巡检司,管理厦岛海上事务,筑有小寨,故名寨上。因石湖而有寨上。另一说是村社曾设有6座寨子寮以防范强盗,因而得名。还有说,曾有陈姓高人坐在祖厝石砛上歇脚,脱口而出“坐上”,本地音同“寨上”,故名。

清代道光《厦门志》上,寨上、石湖均属嘉禾里二十四都

寨上街景

清代,寨上属嘉禾里二十四都二图,合作化时寨上属高殿大队,社分寨上1、2、3队。

寨上陈姓聚居,此支陈姓与厦门大多数的“南陈”不同,据说其开基祖是南宋末年光禄大夫,护送宋帝南逃后隐居在大石湖屿,隐姓埋名,自食其力,辛勤苦度之后移居寨上,为寨上湖山陈氏(又称石湖陈氏)始祖。民国《厦门市志》载:“鹭岛之北有石湖焉,宋随驾总兵陈恭献隐居地也。”陈恭献墓位于长岸路东侧榕树下,立纪念碑志一座,介绍其功绩。2015年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布为市级涉台文物古迹。

寨上陈氏始祖陈恭献墓园

寨上陈氏始祖陈恭献墓为涉台文物古迹

石湖屿有浅滩和寨上相接。道光《厦门志》载:“石湖澳,有大石阔数十丈。”其基盘为巨石,四周大石累累,西北为一大石壁,叫大石,又叫石壁后,中间平坦如湖,有园地和小土地庙,石湖屿实为石山,故名大石湖山。因而寨上陈姓号“湖陈”、“湖山衍派”,有湖山小学、湖山表演队。石湖山明清两代和郑成功踞厦时均为军事要地,“石湖寨,明初设巡检司,建营寨,又称嘉禾巡检司”,从九品,配司吏1名,弓箭兵1000。石湖山码头又称大石湖码头,是海上交通要冲,舟楫通厦门市区、同安、漳州。1938年5月10日,日军侵占厦门,禾山难民大多经过这个码头渡海到对岸避难。70年前,英勇无畏的人民解放军经过激烈的战斗,从石湖山登陆,从而拉开解放厦门的序幕。解放后,石湖山为采石场,开采石头建造高集海堤。上世纪90年代建起了现代化的石湖山码头,煤码头及交通部三航六公司船用码头,其南侧建有港建水泥构件预制厂,石湖屿终于消失。

石湖山顶残存的碉堡,见证当年激烈的战斗

寨上社处于海边山垅之脊上,形如船脊,号龙脊。社呈条形分别,民谚有“寨上竹篙”之说。其山石之势从水门沿沟仔墘、鱼池墘、许厝埕,至社宫灵著宫边的虾尾山,山石深入海中末端分叉如巨虾之尾,号龙虾入海,古称龙虾穴。虾尾山上多石,有东石,有2株大榕,山正对着石湖屿,山脚有路“蹽埭”可上大石湖。社西北,不远处有叫山仔埔的园地,上有湖山陈始祖墓。

寨上有虾尾、水门、东社、后路等角落。虾尾旧有码头,水门在社南海岸一角,和对岸埭岸尾之间是一大海湾,延伸到现在的翔鹭大酒店一带。今菜市场、邮电大楼、长乐村、永丰余、长河路、长宁路、长峰路等地都处于当年的海湾中。后来,水门和薛厝之间大概沿今长虹路修筑了堤岸,海湾成了大片的埭叫后埭。日据时期修建高崎到东渡的公路,就经过东社到水门,过埭岸通向湖里。水门有埭涵出水,又称南门后涵,边上建有土地庙。隔着海湾,社东南的远处是一列山头。与后浦相接的是冢狮山即今芙蓉苑,今铭爵山庄一带是佛祖山,悦华酒店一带有大石龛、洪厝山。洪厝山下旧有洪厝社,故名,下有洪厝河。山有小庵,又称庵里山。

1960年代的卫星地图上,寨上社处于海边山垅之脊上,形如船脊(转自Amoymap)

东社近殿前,位于神山南。临海叫着后江,岸边有埭岸叫埭岸头,内侧有咸水埭叫西埭,又有长辽溪、小水葱河、钟臼潭、大井潭等水池。上世纪初,社人陈友才献地在东社建教堂,即今寨上基督教堂前身。水门到东社之间有小山崙称虎仔山头,其位置在今长乐新村一期的北侧,相传古时有山石如卧虎。其东侧有山丘,叫牛尾山,伸向珩厝。白石后潭、大石窟潭、马鞍石潭、崎潭、后埭潭、小水脚河、四角河,散落其间。

1920年,寨上基督教堂落成

如今的寨上基督教堂

寨上地处海边,常受过水的强盗骚扰,社人在后宫角、埭岸头、后尾山、东社角四个角落分别建造枪楼,晚上有壮丁值班。

旧时,寨上到珩厝、塘边有路可达江头。路过黄廊、郭子成等丘地,路从今悦华东大门外过,在原郊区建筑四队的路边竖有奉政大夫石碑,人称石基牌。民国《厦门市志》载:“神道碑,在寨上垵里崎,为清陈厚泽暨配萧氏立。”

祖厝位于社中,祖厝口有大塘叫鱼池,鱼池西向靠海也叫埭岸头,东侧叫沟仔墘,北有咸水的埭撸仔。

社南,海中有太高屿,即今金属仓库所在;有象屿,又称上屿、白象屿,上有泉水称金瓜水。象屿再过去有深海沟称为白鹅潭,过来的海滩叫大肚坪。这些都在后来的象屿码头的范围里。

寨上2118号民居,贴金的屏风木堵

寨上2118号民居,有故事的砖雕

寨上2118号民居,镂空笼扇门上的花瓶图案

寨上的海岸蜿蜒曲折,旧有南门后、埭岸头、虾尾山、中港、大石、后江、埔仔等码头和港道。海岸有一人多高的石堤岸,堤岸内多是埭田。寨上海滩长,红树林多,社人擅长在滩涂上、大港边作塭,大大小小百多个。他们挂网捕江鱼、青鳞、乌辽仔、白腹母;拾麦螺、海米粉、虎苔。江鱼、虎苔,寨上最为盛产。“寨上、石湖前为晒网之区,故有大小网寮之称,足见当日渔民之盛……寨上土笋,均极有名。”

寨上2154号民居,万福连绵砖饰

寨上2126民居铺地花砖色彩依旧鲜艳

寨上社三面环海,耕地不足,明清至解放前,政局不稳,兵荒马乱,抽丁抓兵,民不聊生,许多村民纷纷出洋谋生,寨上成为有名的侨村。清代,华侨陈厚泽,因其助赈有功,被授五品同知衔。《鹭江志》载:寨上陈科捷,“少旷达,为文不逐时趋,晚为学益笃,制行益高,一言一动,毫无所苟。”清光绪末,旅居菲律宾吕宋的华侨陈神秋捐设私塾教育。民国3年(1914年)华侨陈有才捐办湖山小学,是禾山最早的民办小学之一。1935年,华侨在寨上创办禾山最早的报纸《禾山旬报》。寨上华侨陈菊农创办了《厦门周报》《厦门画报》,是著名的文化名人。

1935年1月在寨上出版的《禾山旬报》

寨上陈氏宗祠称湖陈大宗,号著存堂,坐北朝南,背山临海,视野宽广。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前后二进,中启大门,有天井,左右各有一侧门,四周回廊,屋顶为双燕尾翅脊顶。神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结构严谨。无论是柱联还是匾额,极具文化内涵,立于民国十六年的“石湖陈氏昭穆序”碑,字体圆润、工整,笔力苍劲。大门石鼓,高大饱满,线条流畅。解放前几年,中共厦门地下工委指派党员施能鹤、郑秀宝等在祖祠借办学名义开展地下活动,湖陈大宗成为革命活动据点,由此在寨上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具有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

寨上陈氏宗祠号著存堂,称湖陈大宗

寨上湖陈大宗著存堂

寨上湖陈大宗精美的砖雕

寨上湖陈大宗的昭穆碑

解放前,中共厦门地下工委在寨上陈氏宗祠借办学名义开展地下活动,湖陈大宗成为革命活动据点

寨上历来文化底蕴深厚,文武兼具人才,桃李芬芳,英才辈出。寨上湖山宋江阵为非物质遗产项目。

灵著宫位于寨上社西虾尾山,又叫大宫,据说始建于明永乐戊子年(1408年),山门耸立,规模宏大,前后二进,皆为燕尾翘脊硬山顶,中有天井,后殿三通明间,设藻井,中间为高起的四垂顶。灵著宫的许多对联都藏头“灵著”二字,其中含有历史上的传说。

寨上灵著宫山门相当气派

陈有才故居始建于1890年,是我区目前保留的建筑年代最为久远的番仔楼。主楼和附楼外墙都采用红色雁只砖清水砌成,俗称红楼。楼的步廊以红色拼砖砌出十字、龟寿、八吉等图案,高大的雁只砖立柱和弯栱,支撑起楼的正立面拱卷的基本线条,红色的砖墙、绿色的琉璃连杆,白色的压石,宽敞的廊道,窗户突出厚实的水洗粗砂棱线和尖角,还有安琪儿塑像,可以看出该楼中西融汇的风格。

寨上陈有才故居是湖里区保存至今年代最为久远的番仔楼

寨上陈有才故居,俗称红楼

寨上陈有才故居的楼冠

寨上陈厚泽故居名“芸香楼”,因楼主人曾被清廷授封奉正大夫,又称为“大夫第”。该楼通廊5孔拱卷,拱顶有梯形石碶。廊柱是粗大的甓砖砌成,出挑的外角各饰有类似三星堆面具样的泥像,这是整座大楼最为精美的细节。

寨上陈厚泽故居“芸香楼”,又称大夫第

1934年,寨上的乡村自治组织“寨上保安会”,这是寨上乡绅在该会前的合影

深沉厚重的历史,得天独厚的位置,寨上的昨天和今天承载着许多光荣和梦想。

寨上镇源宫,奉广泽尊王

寨上分源宫也是奉广泽尊王,从镇源宫分灵而出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