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殿前西南的珩厝社,30几年前已经被整体拆掉了,其位置在今石鼓山立交西北侧的闽南古镇建筑群里。

谁曾想到,珩厝的位置就在“闽南古镇”在建造群中

早时,珩厝背靠叫上埔(jiubo)的园地,今殿前村口公交站一带,这是一片地势较高的埔地,和殿前社南的西头顶相距仅百米。1993年修建石鼓山交桥,珩厝社整体拆迁,向东移建在三航六公司围墙外当时叫公潭仔的地方。拆建后的珩厝,村民集中建起了20来座楼房,位于如今殿前一路石鼓山立交桥桥头头,边上连着一片工业厂房。

珩厝陈姓聚居,是殿前陈姓常周房的后裔。据说早时常周房有5个儿子,号称“五狮(西)”,家里田园不多,房屋也挤迫,就让他们五兄弟都到外头开拓发展,分居岛外灌口、后溪一带。老二~老五分别在西园、西井、西亭、西边安家创业,唯独老大又返回殿前,“还回来”。就在离祖居地叫西头顶不远的地方建厝住下,即上埔之南、西山之北、石鼓山之西,叫“还厝”,意即返回来住的地方。还厝本地话发音 hing cu ,写成形厝,后来雅化成珩厝,又误写为衍厝。1934年9月的《禾山旬报》载《禾山社名一览》写成型厝,1935年“同安禾山特种区图”标为邢厝。

1934年9月的《禾山旬报》上的《禾山社名一览》珩厝写成型厝

1935年“同安禾山特种区图”珩厝标为邢厝

珩厝社实在很小,解放初只有4、5户人家,到了1978底也才5户30余人(见《厦门市地名录》)。合作化时期,珩厝和殿前南社的一部分编为第二生产队。

珩厝民居依石鼓山延伸的坡地,多向西南,面对着不远处的西山。西山的位置大概是现在的芙蓉苑小区以及永升新城的一带。山上有许多冢墓,还有信教徒的墓称吃教墓。

1980年禾山公社地名图上的珩厝

珩厝社前的门口田叫珩厝洋,位于现在的立交桥下,这里是石鼓山脚下的低地,古时海水可以到石鼓湾和社边的“公潭仔”边。

这里再往西是西山脚下的园地叫西山前。社后园地叫珩厝后,一阶一阶由低到高,一直到上埔,向东又伸出一条坡地,即今三航六公司的一角。

珩厝的田园不少,所耕作的土地南与后浦相接,西和寨上相连。

珩厝社原有座王公宫,叫龙发宫,奉着王公、王娘。珩厝迁建的时候,龙发宫也重建在村民盖的楼房旁边。2010年,信众捐资再次重建。如今的龙发宫单间单进,前有四角拜亭,屋顶均是燕脊翘尾,砖饰剪粘龙凤。 

珩厝龙发宫(2019年)

珩厝龙发宫(2008年)

珩厝龙发宫奉的王公王娘

原本的龙发宫前有一个叫宫前潭的池塘。公社化时高殿大队在这里办企业,建养猪场,这个池塘又叫猪场潭仔,边上又建了米粉厂、豆干厂,还有大队的机修、木工车间。西侧的埔地用来晾晒米粉,又称米粉埔。这片地原先是王永庆的项目所征用,折折腾腾,后来建了闽南古镇的大型综合体。当年建设的大工地上,远远望去有一棵榕树孤零零地立着。

妈祖榕,珩厝唯一的留存(2008年)

珩厝的妈祖榕孤零零的屹立在闽南古镇的建筑工地上(2011年)

珩厝的榕树原来有3棵。其中一棵较大的不知移到哪里了。2棵较小的在西侧,王永庆项目征地时还保存了下来,树下还留着一片土墩。后来的工地把土墩挖小了挖矮了,99年大台风时榕树死了一棵。剩下的这一棵叫妈祖榕,还高傲地屹立在空旷的工地上,那可是珩厝社留下的唯一的标志了。就在三年前,闽南古镇终于建成,那棵妈祖榕被移植到妈祖宫的前面,也算是有一个好的归宿。

原本的妈祖榕被移到了闽南古镇的妈祖宫前,也算是好的归宿

但是,30几年前整体拆迁时,珩厝的社名还得以保留。近来,原本从珩厝过来迁建的房子,门牌也都编成殿前了。珩厝已经和殿前融合在一起,难于分辨。想想也是,据说古时“五西”的老大想搬回殿前而不让进,只好在殿前边上择地而居,成为“还厝”,现如今,也算是圆了搬进殿前的夙愿。

只是,这里有一句最本土的俗语:“还?还(珩)厝在殿前后面!”不知道还会不会流传下去?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