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成功大道东侧的安兜,其东北和林后相接,东南和枋湖相邻,鹰厦铁路从安兜西侧经过,隔着铁路,安兜和古塘垄、小东山相望。

1920年代厦门岛及周围形势图中,安兜标为“庵兜”

1980禾山公社地名图上的安兜、安兜山

安兜坐拥安兜山,安兜山有大小二个山头,俗称双奶山。其中较大山包浑圆如倒扣的鼎称趴鼎山。山上旧有大石,击之如鼓,称石鼓,山又因遍植松柏而称松柏山。

安兜山扼守厦岛北侧,山上的水泥碉堡和碉堡上的累累弹痕,很不一般。

从成功大道看安兜山

安兜山上的水泥碉堡现在看来还十分坚固

安兜山上的碉堡,弹痕累累

安兜是厦门岛“南陈北薛”中薛姓聚居的村落之一,系林后薛姓二房分支。安兜薛家祖祠中的联句写出了这一渊源:“开基衍派村名林后,二房分支社建安兜。”开基祖薛德辉从林后出来曾暂住于白莲庵,独立打拼,后结社于白莲庵边。因其曾以庵为家,“兜”在本地话中即家的意思,故名庵兜。光绪丁亥年的“重修小岭路碑额”中,又写成“庵头”。庵头是“庵的前头”的意思,这也是安兜在本地发音amtao的写法。庵兜后来取谐音简而写成安兜,把“兜”安下来,倒也是确切。薛德辉生有五子,在安兜形成大埕、前厝、中巷、顶角、庵下五支,其中庵下支派到南洋者众,华侨最多。

5年前立在枋湖北二路安兜社口的大石,安兜二字格外醒目

日寇占厦期间强拆安兜附近14个村社建机场,其中不少人移居到了安兜,加上解放前来本地谋生后定居的,安兜尚有陈、林、洪、王、孙等其他姓氏居民。

安兜薛氏原有祖厝两座,日本侵厦,惨遭破坏,今已重建其一。薛家祖祠座落于安兜山北麓,座北朝南,有围院不设前落,燕尾脊硬山项,脊上饰有龙吻,拜堂敞轩,三开四进,祖龛精雕细凿,金碧辉煌,上方悬挂“尚书”二字横匾。

安兜薛家祖祠

安兜薛家祖祠内景

清代,安兜属同安县缓德乡嘉禾里二十四都后莲保,民国期间曾属后莲保、高安保。解放初属枋湖乡,合作化时期属枋湖大队第9101112生产队,后来又析出第16队。今属禾山街道枋湖社区。

安兜社沿松柏山(安兜山)脊由南向北长条形分布。西侧是山仔边—宫口—庵下—围尾,东侧是新社—大路顶—大路下等角落。民居依山势大多向西、向南,少数向北。安兜社地势较高,俗称“趴鼎穴”“四泄水”,俗信难于聚财。旧时,社里人多出洋谋生,盖有不少围墙大宅,多植龙眼等果树,称果子宅。

安兜社南近圆山脚下的觉性院有几乎相连的两个小山包叫崩缺山,俗称狗殷勤,边上有小山叫孤山顶,据说是安兜薛姓的祖姑所葬处,应叫姑山,讹为孤山,或者叫祭姑山,又讹为鹧鸪山。崩缺山脚是一片埔园,北面近社叫山边仔,今创业园一带叫土墓顶、深里。此地东侧到今成功大道之间这一带叫后河。

安兜275号对看堵上的砖雕

安兜275号,过水庑廊上的木雕狮座

安兜275号墙上当年的政治口号标语还在

安兜的西面原有一片大石盘,平可晾谷,上有突出的白色大石如龙头故称龙头山。乾隆乙丑年陈南洲夫妇合葬墓志铭有“葬于厦岛嘉禾里庵兜乡之龙头”的记载,指的就是这个地方。鹰厦铁路从龙头山西侧穿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掉了龙头山,建起了粮食、蔬菜仓库和铁路专线。龙头山边上今舫阳酒店处旧有石头如锥,色黑而称乌石。龙头山脚再往北地势较低,合作化时建有后洼水库,边上是一列水田。不远处,从古塘垄来的鳖仔沟钻过铁路涵洞,向东北而去。沟北地势较高叫门口山。

民国4年,安兜华侨薛安然曾在这一带开办安然兄弟产业公司光华垦牧场,这是厦门第一家农场。垦牧场因植有许多桃树俗称桃仔园。这里过铁路和古塘垅、殿前的土地相接。从这里再往北过了铁道路口,今成功大道尽头及机场边上部队营房一带叫雀鸟尾。

社北,鳖仔沟绕过桃仔园后,从今太古生活区流到机场边。江头到机场、高崎的公路经过这里,日据时在鳖仔沟上修了一座可走汽车的杉木桥,这片地就叫杉桥。

安兜518号民居,五米长的虎脚石实属罕见

安兜民居砖饰的细节,真可谓是精雕细琢

旧时,从江头过来的公路,到了安兜山前分为三叉,一路拐向东去,通尚忠、钟宅,另一路沿安兜山西侧向北通高崎机场,即今禾山路北段的前身。还有一路沿安兜山东侧进入社中,通往林后。这条路在社前的东侧是一大片部队的操场,相当于今省三建公司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厦门从坂头水库引水入岛,在安兜的社北建有扬水站,用7台抽水机把水头提高,大家就叫这里“七台”。水位提高后沿着围尾-大湖-枋湖的方向流去。部队操场的东侧是引水的明渠。越过明渠,即今部队营房一带。后来,这些明渠都改为暗渠,埋入地下了。

安兜水厂(资料照片)

安兜水厂滤水池(资料照片)

1985年,枋湖村委会集资在安兜建设我市第一个乡村自来水厂,率先在全村实现供水。1999年,安兜水厂成为国家级先进水厂。

社中大宫(青辰宫)宫口今水厂边上,旧时,安兜高处的水下来的水形成一池叫香埔潭,潭水流出注入鳖仔沟,边上有水尾宫。

解放前及解放初,安兜大路顶、大路下曾形成南北走向的街市,有米绞(碾米厂)、杂货铺、照相馆、糕饼店、理发店、小吃店,面食加工店,人称安兜街。安兜街往北,下坡的低处旧有双鲤桥。如今的安兜街店面林立、人头攒动、昼夜喧闹,其繁华程度远非当时能比,但是街市的走向基本还是沿着先前的老街。

安兜街头的老榕树,这一段是老安兜最热闹的街道

安兜不愧是厦岛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落。即使经历了这几十年的拆除破坏,留存下来的不仅有数量不少的古榕,还有高大魁梧的木棉树,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几座红砖大厝,在周遭火柴盒式建筑的包围下,顽强地保留它的风格和文化。

初夏的安兜,木棉花红

安兜113号民居,典型的“五间张”大厝

安兜113号民居,精美的木雕梁拱、吊篮

安兜113号民居,灯梁及梁托

安兜113号民居砖饰

白莲庵位于安兜社西北,俗称庵下宫,原称庵尾宫,历史悠久,奉观音大士,安兜因有此庵而得名。白莲庵奉观音大士,薛姓子孙在白莲庵里还立了祖佛薛德辉的神像,尊称薛府元帅,俗称公祖、俺祖。薛府元帅神像前还有专用坐骑白马以及手持铜锤、铁斧的伺卫。石门当上有“慈悲”二字的团篆,整个庵显得古色古香。 

安兜白莲庵,古色古香

白莲庵里的薛府元帅(薛王爷)薛姓祖佛薛德辉的造像

白莲庵里的薛府元帅的坐骑——白马

位于安兜西南的青辰宫俗称大宫,主体是前廊式三川门二进殿,外有剪磁堆彩内有画砖嵌墙的典型闽南宫庙建筑。整体建筑规模宏大,相当精美,尤以二对明代石龙柱最为可贵,石龙张爪昂首,体态流畅,矫健有力。石柱上刻有许多楹联,其书法和内涵极具韵味。前廊面墙上的古代青石雕堵保留还相当完好,图案寓意着许多美好的祈盼。青辰宫边有榕树为伴,有戏台在前,已经成为村里老人闹中取静的活动中心。

农历十月,安兜青辰宫佐事上的彩扎车马

安兜青辰宫的明代龙柱,石龙张爪昂首,体态流畅,矫健有力

安兜是北薛的肇居地之一,历代乡贤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在宋绍兴元年、四年(1190年、1194年)薛舜俞、薛舜庸相续登进士第,兄弟双进士在嘉禾里也只有在安兜有过。在安兜社里的薛舜俞墓是1962年公布的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文革”中遭到较严重的毁坏。

安兜籍的菲律宾侨领薛芬士

近代,安兜薛姓也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菲律宾侨领、马尼拉中华商会主席薛芬士,“芦沟桥事变”后,薛芬士被推选为即菲律宾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副主席,为筹募抗日救国捐款四处奔忙。日军南侵菲律宾后,他被拘押并强命为伪华侨协会会长,他拒不从命,遂举家避居于外岛。还有1925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薛拱年,毕业后参与发起组织航空委员会,创办厦门五通民用航空学校。民国18年担任校长。薛煜添,在菲律宾资助过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15年与人合办厦门最早的客车运输公司全禾汽车运输公司。后来募集资金筹建“厦门五通航空学校”。还有战后募捐快艇赠厦门海上巡逻的薛武院等。安兜被列入“湖里知名华侨华人”的还有薛清习、薛敏佬、薛有文、薛振忠、薛武院、薛池道等人,他们事业有成,各有建树,热心乡梓,不遗余力。

解放前治安不靖,安兜华侨常常受强盗抢掠,这是《禾山旬报》1935.5.21的报道

解放前治安不靖,安兜华侨常常受强盗抢掠,这是厦门《星光日报》1949.6.3的报道

解放前治安不靖,安兜华侨常常受强盗抢掠,这是厦门《星光日报》1946.6.25的报道

早在抗战之前,安兜华侨薛芬仕、薛煜助、薛芳泮就捐资兴办了私立河东小学,也就是安兜小学的前身。解放初,安兜人曾组建农友芗剧团进行演出,远近闻名。

一座庵和一个村子,一个姓和一群大有作为的安兜人,安兜的故事实在太多。

如今,站在人头攒动、生机勃勃的安兜街头,让人“找不到北”,又有谁能去提起这一些?

人头攒动、生机勃勃的安兜街头

人头攒动、生机勃勃的安兜街头

《江声报》1947年4月25日报道

《厦门日报》1951年1月7日报道

《厦门日报》1962年12月7日报道安兜的“超产田”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