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街道高林社区洪水头社原在钟宅湾西岸的底部,背靠湖边—田里的埔脊,面海向西,错落有致,西南与西潘相望,对岸是穆厝。道光《厦门志·山川》载“钟宅港,在城北,近五通,潮至洪水桥。”洪水桥即后来的桥头,洪水头处在其头,故名。又一说从桥头溪下来之水,经金山脚下,红土崩塌,其水赤红,故称“红水”,红、洪同音,洪水头处于此水之头,故名。

1935年禾山特种区手绘地图上的洪水头

1947年厦门岛附近地图上的洪水头

洪水头的原住民以陈、林二姓居多,来自岛内岭兜的陈姓最早开发了洪水头,林姓则来自同安琼头,源自本地店里。陈、林二姓都曾有有过自己的祖厝,后来都圮塌了。

洪水头靠海,处于钟宅湾底部,海中无沙滩也少枷椗(红树林),社人善于在滩涂上作塭捕鱼虾,他们的塭仔甚至做到对岸的穆厝社边。不过,这里的海水不深,做塭难得有好的收获。

早先,钟宅湾还没围堤之前,海船可以靠洪水头社边,后来建的抽水站边上有较深的水,那就是当年靠船的地方。当时社北有运来的木料堆放加工的地方叫杉寮。

19585月,钟宅盐场(后改为前哨盐场)建成,洪水头远离了大海。钟宅盐场在社前的海滩上起先是晒盐,后来一部分开垦成水田,种上耐咸的糯米稻。

1975年厦门岛地图上的洪水头,社前是钟宅盐场和排洪沟

湖边到田里的公路横贯洪水头社后的埔顶上,分出一条岔路,弯进社北。这条路是洪水头的交通要道。路的南侧的园地较大叫十二亩。十二亩往下靠近社后早期有一个医生妻子的墓,这片就叫先生嬷墓。路的北侧园地较小,叫八亩。边上的一片地坡度很大,整成一阶一阶的园地,叫九层崎,相当于如今社北的停车场一带。从社前的抽水站打上来的水一直到达这里,浇灌着这片园地。再往北就是田里的土地。

洪水头老榕树,历尽沧桑,居然没被列入古树名木

洪水头榕树群,须髯长垂

社北路边上至今还有67棵大榕树,一字排开,形成难得一见的榕荫路,这在旧时的禾山也相当出名。相传,洪水头社原本在这列榕树的北侧,北风凛冽,难得安居。社人不得不向南侧重建家园,并叫人种了这列榕树,遮挡风霜。当年的榕树有14株之多,日据时期遭遇滥伐,村民愤而抗争,为此还付出生命的代价。1959年的大台风又倒掉1株。

洪水头的榕阴大道

合作化时期,今社北的园地是一大片遍地瓦砾的破厝地,那便是洪水头旧社的一部分。那里还有一块地叫做村前,意味着位于原来村子的前面。那时的洪水头曾有人丁兴旺的时候,后来因为几场鼠疫、霍乱等瘟疫而人口骤减。到了解放初,洪水头剩下6座大厝,只有六七十人。到了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洪水头有28182人。

洪水头背山面水,土地不少,除了社北与田里交界的那片,主要集中在社前和社南。

洪水头社前的路,大王椰子树高高耸立

社前,有一条牛车路一直往南,路的西侧是一系列池塘:小潭、大潭,还有尾沟潭、鱼栽(鱼苗)窟仔,这些池塘有的至今尚存。池塘的外侧地势较低,这里和从西潘过来的排洪沟之间的低地是大片的水田。水田以地块形状名为三角、四角,葫芦田等。排洪沟原本是盐场用来排洪的大沟渠,生产队把它截成灌溉用的蓄水池。这在那个年代也是无奈的办法。社前牛车路的东面是一片地势渐高的园地。再向南,有一条从后面山脊下来的大沟。以大沟为界,南面是大沟南园,这里和湖边下社的地相连了;北面叫大沟北园,上到公路边的新墓边、马路东。大沟南北园、新墓边、马路东这一大片几乎没有水利设施,只好靠天吃饭。

如今的洪水头排洪沟,其走向与当年盐场的排洪沟无异

洪水头社前的大潭,水面如镜

洪水头社前的小潭,潭水泛绿

洪水头社前的潭水,倒影依然

社前的旗真宫,名字有点特殊。这里供奉着俗称相公的广泽尊王,系唐代郭子仪的后代郭忠福,是忠孝和仁义的精神化身,这大概也是洪水头人内心世界的写照。2018年,信众集资重建了旗山宫,彻底改变了往日狭迫平庸的旧貌。新落成的旗真宫,四角拜亭在前,飞檐翘角,回龙望日、彩凤飞翔。主殿单进,青石堵面墙,精雕细琢。佛龛木雕斗栱垂篮,盘龙翔凤,金光熠熠。

洪水头旗真宫往日狭迫平庸的旧貌(2008年)

新落成的旗真宫,拜亭在前,飞檐翘角,回龙望日、彩凤飞翔(2018年)

洪水头旗真宫佛龛木雕斗栱垂篮,盘龙翔凤,金光熠熠

洪水头旗真宫里广泽尊王典型的坐像,右脚盘曲,双目圆睁,不怒而威

如今,为了给重点项目体育公园让地,洪水头人已经签订了拆迁合同,等待随时的拆迁。社头成荫的那列榕树,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社里成排的大王椰子,是近三四十年所栽种,他们共同见证了洪水头边上盐场、排洪沟的消失,也见证了成片厂房、搭盖如春笋般冒出。往后,如果不是被连根拔掉的话,它们也必将见证着这一片土地上许许多多的消失、建设和兴起。

洪水头戏台,冠以老人活动中心

重建的洪水头水尾宫

当年的水尾宫,形象可不咋地(2008年)

洪水头的古井水还在使用

洪水头老民居伸出墙外的“灶脚”出水槽 ,很少人能认出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