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社区的昭塘社南接田头社,西邻田中央。民国13年(1924年)建成的江(头)(五)通公路穿其而过。

清代乾隆年间“厦门全图”中的蛟塘

昭塘社,古驿道的一段(2007年)

昭塘原叫蛟塘。清道光《厦门志·山川》载:“蛟井,在嘉禾里,石盘成穴。宋绍兴甲寅秋,虹尝饮之。”因蛟井之水积成塘而得名蛟塘。北宋元佑年间,设立五通官渡,蛟塘渐成厦岛东部重地,驿道从这里伸贯而过(见厦门交通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政府撤销了驿务冷清的高崎、莲坂等递铺,五通经蛟塘到厦门城的道路成为岛内惟一的驿道。清代,这里设有蛟塘铺,“额设司兵二名,上接五通铺,下接金鸡亭铺。”驿道边上建有昭塘宫,所以蛟塘又称昭塘。蛟塘、昭塘一字之差,体现了乡民朴素的愿望和智慧,“gao deng”(蛟塘)的叫法却从不曾改变。因昭塘旧有龙塘小学,故民国《厦门市志》称为龙塘社。

清嘉靖年间的“厦门海防图”中的蛟塘汛

古蛟塘所在,临钟宅湾,扼五通岛,港汊深入,船可直达,乃要冲之地。明清两代设“汛”,即军队驻防地段,是五营汛防之一,“蛟塘汛(兵六名,隶五通汛)”,“蛟塘汛,城东北二十五里。提标左营兵戍守。隶五通汛。”蛟塘汛西经钟宅港与高崎汛对接。《厦门志·选举表》载,乾隆年间蛟塘人胡德,官至游击,这是一个武职。

清道光四年(1823年)“厦门舆图”中的蛟塘

蛟塘隶属同安县绥德乡二十一都昭塘保,辖田头、田中央、后门、黄厝、西村、路下等社。

道光《厦门志》中,列有“二十一都昭塘保”

清代,昭塘除了设兵铺和汛防,又有社仓,既是乡保所在,又是军事和交通要地。一时间,昭塘宫驿道两旁,聚集了客栈、茶肆、饭庄、药铺、轿铺、马厩。形成了街市,称昭塘街。

“禾山社名一览”中列为昭塘街(《禾山旬报》1934年9月11日)

1930年代的厦门手绘地图,昭塘(蛟塘)谐音标注为“交堂”

民国初到日据时期,设有昭塘保辖周边10个村社。民国年间,在旧驿道的两侧建有双向面对的2层店铺(竹篙寮),蛟塘街成了禾山东部的商业集中地。从昭塘出去的南洋华侨带来了海洋文化和市场文明。孙高陞等富户兴建“两落两条护”的大厝就坐落在马路边,美轮美奂,为村落增色不少。马路边上新开了篮球场,田头、昭塘的“东兴篮球队”声名鹊起。华侨在临街的地方设立书报社,供民众阅读。这里有杂货店、小吃店、糕饼店、药店、诊所、水果铺、烟铺、轿子间、油坊,老一辈人至今还津津乐道当年蛟塘街的油炸粿(油条)、面馃、加纳饼(戚公饼)、免煎糕、芋馃炸、匙仔炸、面线糊、薄饼和面茶。蛟塘街的经营者来自附近的乡社,所以昭塘杂姓相处,但以孙姓为多。

抗战胜利后,当地乡绅倡立龙塘小学校。致函市政府:“为扩展校务,普及教育起见,爰将私立乐安小学改名为龙塘小学。”(见《厦门教育史料》)1950年,正式改名龙塘小学,假昭塘宫及书报社为校舍,由政府接办。

《江声报》1946年 3月12日报道

农民夜校——厦门第四民校校徽

上世纪50年代,昭塘举办农民夜校“厦门第四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五通、高林青年男女农民白天种地,晚上读书写字,很快就“脱盲”,不少人迅速成长为村、乡干部。

解放后到70年代间,昭塘设有供销合作社、信用社、粮站、邮政代办点,仍然是重要的商贸场所。

解放后到,昭塘街仍然是重要的商贸场所,如今已经式微

昭塘是在蛟塘街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合作化时期,昭塘和田头合为一个生产队,六七十年代独立列为高林大队第11生产队。

昭塘宫始建的年代约在明代洪武年后,历代都有重修。处于驿道边上的昭塘宫的观音信仰,已经超出了本地。在现存的清光绪丙戌年(1886“重修昭塘宫碑记”里,共录有嘉禾里29社,以及厦港、晋江等地,共267人,还有荣顺源、胜合等7家商号,共襄义举的捐款芳名,捐款人中还有来自“烈屿”即小金门岛,这也是厦金两地人民早年交往的实证。

昭塘宫旧貌

光绪丙戌年(1886年) “重修昭塘宫碑记”

昭塘宫所奉观音菩萨坐像

昭塘宫五六十年代经历炮火和台风摧残,也曾做过牛棚和仓库。2011年翔安隧道建设,迁建于环岛干道西侧。

重建后的昭塘宫改名昭塘观音寺,加建了底层,雕龙石墀,前后二进,主殿采用大气的重檐歇山顶,中有天井,左右设钟鼓楼。山门面向环岛干道,寺前立有滴水观音造像并建放生池。前殿两侧建化金亭和碑亭,整片建筑彩梁画栋,精雕细琢,美仑美奂。

重建后的昭塘宫改名昭塘观音寺,整片建筑彩梁画栋,精雕细琢,美仑美奂

旧时,昭塘宫所在地是古海岸边的高台,边上有许多高大的梧桐树。清代,汤屿和坂美之间修了堤岸,海水不再进来,海滩开垦成埭田,又称为咸田,北和浦东相接,东和西头相连,南到涵前和田中央的地相邻。

昭塘社西有双窟潭,周围通称为门口田。近社边有梨子园,近后门社的有朴仔脚、梧坑下。

昭塘原有的田地不多,还有一片园地在西头到泥金的公路南侧、田头社后,这是一片三四十亩的红土坡地,原先有部队炮兵和操场,叫后面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昭塘新盖的房屋都在这里,形成了远离旧蛟塘街的新社了。

昭塘还有一片“飞地”,位于林边埔顶又称涂任脊仔的地方,现在的高林居住区一带。两岸军事对峙时期,边上有火炮坞,所以叫炮台内。

昭塘60号砛墘立面墙的八吉砖饰

昭塘70号民居大门上的西式出水

昭塘73号民居,门牵纹饰

昭塘60号民居的石脚桶

翔安隧道建设,昭塘已经拆掉了大半,所剩的暂在五通立交的北侧。古驿道的痕迹已经彻底消失,边上就是车辆奔驰的翔安隧道和环岛干道。梧桐树已经凋零,咸田也不见了踪影。守护在古蛟塘、古蛟塘汛、古蛟塘铺、古蛟塘街的这些老厝即将从视野中彻底消失,曾经在她周遭上的多少信众的祷告呢喃,多少庙会的风物胜景,多少街市的喧闹红尘,多少学生的朗朗书声,多少承载的荣光、曾经的过往、心灵的冀望,也将化成记忆和些许的文字。

昭塘65号、66号民居,大户人家的老宅“孙氏小宗”,人称“新厝内”。

昭塘65号民居“新厝内”,大门前的寿梁,木雕工艺精美繁复

昭塘65号民居“新厝内”,凹寿口上部的木雕

昭塘65号民居“新厝内”,凹寿口对看堵上色的青石雕

昭塘65号民居“新厝内”,砖雕“立马富贵”图

昭塘65号民居“新厝内”,笼扇门上的木雕人物形象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