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厝因徐姓聚居而得名。因特区建设需要,1991年村落整体拆除。1994年村民安置在徐厝小区。

1960年地图上的徐厝社

旧时,徐厝位于薛厝之南、蔡厝之北,与薛厝只是一路之隔,与蔡厝之间有一座小山崙。徐厝社的位置在即如今的福源宫西南一片。拆除后的徐厝社,只留下了2株榕树,让人们还能念想当年徐厝的标志。

清代,薛厝属廿四都竹坑保,民国初年还是属竹坑保,后来改称湖里保。合作化时期属五星大队即后来的湖里大队。

徐姓的“徐”字,在本地的发音是xí,可是,徐厝却发音成sú cǔ。“sú cǔ 姓xí”,这应该是闽南语文白读音截然不同的缘故。

徐姓的先祖由同安而来。徐厝原本靠海,传说徐氏先祖当年由同安行船到此,依风水先生“当行囊草绳断即停下”之言,在此定居。徐厝原有的徐氏宗祠也早已圮塌无存,近年来徐厝徐姓与同安新民镇乌涂的徐姓族人多有联系,共同认可为徐姓的“南洲”支脉。

徐厝和相邻的薛厝,原本的民居依地势大多坐东面西,整体地势前低后高,左右隆起,称“畚箕穴”。 徐厝与薛厝隔着的路叫做崎石巷。崎石巷西向有一棵榕树,在今华悦小学边上。徐厝福源宫拆迁后往高处移了位置重建。如今福源宫对面高台上的大榕树一带,就是当年徐厝社后的崎尾顶。崎尾顶就是“畚箕”的一边,是一个小山崙,乱石、杂草丛生。崎尾顶向南便是蔡厝了。过了崎尾顶的高地叫后面山,山的坡地一直延伸到后浦社,这里是一大片园地叫做后浦平。

如今福源宫对面高台上的大榕树一带,就是当年徐厝社后的崎尾顶

崎石巷西向有一棵榕树,在今华悦小学边上

徐厝社前,田地较为平坦,相当于华美烟厂即今华美文创园一带,这里就在海边上不远。有用来烧壳灰的灰窑。

社前的一片水田叫门口田,田里有一块石头,天然像个青蛙,大家叫“水鸡石”,这样酷似青蛙的“水鸡石”,在社皮的园地里也有一块。

徐厝靠海边的灰窑,现在的华美文创园一带(陈善同摄影)

徐厝靠海边的灰窑,现在的华美文创园一带

徐厝周围多石。后面山、崎尾顶、石盘顶都是石头。社前靠北也有小山,山上还有许多石头,真可谓“石上有石,石下有石,石叠石。”石多洞就多,常有野狗在这里躲藏,俗名“山狗腔”。“山狗腔”也是徐厝和薛厝田园的交界。翻过“山狗腔”就是海,徐厝人要下海就从这里走。

徐厝曾有一座华侨盖的楼房,通体用红色“雁只砖”砌成外墙,俗称红番仔楼。

日寇据厦期间,从高崎修一条马路到东渡,马路从福源宫边拐过,拆了几间民房。福源宫边还有一口莲花潭,之下还有一潭叫弯河仔。从后面山和崎尾顶下来的雨水注入这两口潭,流到社前的埭,叫内埭。内埭那片水田叫埭中。内埭有“飞涵”通海。涨潮时涵闸是关闭的,退潮时涵闸自动张开,把咸水泄出海。再远一点的还有一口大潭,叫大河,其位置在今中航技一带。大河水面较大,社里的妇女常来这里洗衣。下雨时大河的水也是经过内埭流入海里。

徐厝福源宫,规整精致

徐厝福源宫内景

徐厝福源宫始建于明代,1995年迁建于湖里悦华路与华盛路十字路口。福源宫供奉保生大帝,整个建筑规整精致,古香古色,古榕相伴,视野开阔。福源宫供奉保生大帝,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和三月初八的神诞庙会,最为热闹。

徐厝福源宫边上的福源亭,石柱是利用原来的旧物

每年的正月初十,福源宫的民俗活动最为热闹(翻拍照片)

民国《厦门志》载,清末民初,徐厝人养海猪,从中获取海粉晒干,堪称仅次于燕窝的补品。

史上徐厝下南洋谋生者众多,筚路蓝缕,不乏成功者。其中以徐赞周、徐四民父子最为杰出,堪称为湖里历史名人、厦门侨界翘楚。徐赞周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民国元年获孙中山大总统“旌义状”。徐四民在香港创办《镜报》,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50多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四民任香港特区预委会、筹委会委员,为香港回归作出重大贡献,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徐厝福源宫内,徐四民亲笔题写的牌匾“泽披四海”匾

徐厝福源宫内,徐四民亲笔题写的牌匾“泽披四海”,高高悬挂在神龛之上,代表着他对故乡的拳拳之心和殷殷祈盼。福源宫外,附建了的戏台、福源亭、地掷球场,使得这一片不仅是人们信仰活动的场所更是文化和体育活动的中心。处于特区建设2.5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的徐厝,早就完成了从农民到居民的嬗变,也只有在福源宫每年一度的神诞庙会上,从一板一眼的咒语曲中,从粗犷狂野的犁辇阵间,从热热闹闹的分油饭里,品出徐厝人生生不息的传承。

徐厝福源宫,正月初十犁辇。(翻拍照片)

徐厝福源宫,正月初十巡境。(翻拍照片)

徐厝福源宫,正月初十演埔戏

 徐厝福源宫 ,正月初十摆油饭

华侨对家乡的贡献也引起过水强盗的垂涎,乡民饱受打家劫户之苦。单单是1946年3月至5月,见诸报端的劫案就有三起。

厦门《江声报》1946年3月30日报道

《江声报》1946年4月3日报道

《江声报》1946年5月31日报道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