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位于钟宅湾东岸,东连前头,南接洪水头、湖边下社,西和下忠、穆厝隔着海湾对望。田里社名的出处已不得而知。田里又雅称锦里,出现在旧墓碑的碑额上。田里、前头一带古有温泉,温泉称汤,附近的坡地称汤坂,所以田里古有汤坂、汤坂里之名。
湖里区地图上的田里(2017年)
60年代中后期美国卫星照片上的田里社(转自Amoy map)
1996年航拍地图上的田里
俯瞰田里社(2018年)
田里林姓居多,江姓次之。林姓号九牧衍派、西河衍派,源自五通店里。南宋初年,嘉禾屿(厦门岛)第一个进士林棐之孙林俨肇基田里,距今已近900年。林姓有祖祠,内中石刻记“祖居禾山店里”。田里林姓宗祠是一座规整的闽南宗祠建筑,在湖里区20个主要姓氏的49座祖祠中是唯一的一座被《厦门历史建筑》一书所收录。近来,林氏宗祠又重新进行装饰,彩绘贴金,焕然一新。
田里林氏宗祠
田里林氏宗祠祖龛,重新装饰后金碧辉煌
田里林氏的宗亲活动,场面不小
江氏乃江西饶州望族,系宋末抵抗元兵的忠烈之后。南宋末年,江万载携数位侄儿奉宋帝昺从江西入闽,壮志未酬,“隐居于同安县汤坂里(今田里社)”,之后其后裔分衍至漳、泉各地。田里是闽南江氏的祖籍地,原有江氏宗祠,毁于1938年5月侵厦日军之手。祠内“汤坂祖庙石碑记”有江氏奉祖“于金山之麓,汤坂之滨”的记载。
新建不久的田里淮阳江氏宗祠
田里江氏宗亲到平和县欢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到访(2006.5)
田里社东头有宫口角、中落角、顶砖仔,社北靠海叫涵斗、水尾,南是埔脊叫埔顶,有7块红螺格礁状石称“七星沉地”,日据时期曾在这里钻探温泉,留下一处凹井样的烧汤窟,又称龙穴。边上有墓,这片地又叫墓窟。不久前,新修的五缘湾道从烧汤窟正中切过,把田里社一分为二,但也没见到烧汤窟(温泉)的踪迹。
不久前新修的五缘湾道从烧汤窟当中切过,把田里社一分为二
新修的五缘湾道从烧汤窟正中切过,但也没见到温泉的踪迹
田里社西面向海,其余三面地势略高,所以有“簸箕穴”之称。民居也因地势朝向不同。
江(头)五(通)公路从桥头分岔路沿湖边—田里的埔脊而来,在社南转向社东北过西埭堤到通屿又过东埭堤向坂尾。和湖边相近的地叫湖边顶,即今群鑫厂房一带,靠近社前旧有大朴树,地叫朴仔脚。这条路早时并非公路,钟宅盐场建后,由于运输的需要才扩建成简易公路。在社南,路东是一个旧时已废的叫张厝的社,留有3棵大苦令(苦楝)树和破墙残壁。张厝据说姓吴,相当于现在的群鑫厂房北面,解放初这里挖有通向湖边、朱公山的大战壕沟,还有乱坟和荆棘,后来平整成张厝园。张厝东有张厝潭,再过去和前头的地相接。生产队在那里挖了大井,抽水灌溉张厝顶的园地。张厝南的低地有20多亩的张厝田,向南连接湖边下社的地。
田里42号,保存完好的红砖大厝
田里381号,为数不多的大厝民居
田里社西原是钟宅湾海岸,海水淹到祖祠边上。海中没有沙滩,遍布滩涂和枷椗(红树林)。社人在海湾中作塭捕鱼、收涂鬼(海瓜子),养殖海猪粉和血蚶。1956年,在通屿和钟宅沽仔头之间修筑海堤,建钟宅盐场,田里从此不再临海。盐场沿洪水头—田里—通屿修了排洪沟,社西和排洪沟之间形成一片10几亩的门口田。
田里196号,石头民居
田里22号,精致的石角垒砌的民居
社西南角近海,有烧壳灰的窑所以地名叫灰窑,生产队在这里也挖一个大井。再过去是崎仔头的一片园地,有路通洪水头、西潘。
田里129号边上,还在使用的水井和石脚桶
田里381号边上,还在使用的水井和石脚桶
田里41号,大门上圆形的石门簪
田里42号,门上方的雕花门楣和门簪,还有八卦、剪子、镜子等厌胜
社东是一片古海岸的高地。解放前这里建有乞丐收容所,俗称乞丐营。解放初改建市属生活教养院收容改造厦门老市区的游民,简称“生教院”,这一片地也叫生教院。后来生教院停办,成了五通小学、高林小学的校舍,这片地又叫学堂。生教院和社之间靠海是一弯水田。旧时洪水桥(黄水桥、桥头)、金山下来的水色是红的,被海水的挤迫沿海湾东岸形成一条红色的水带,所以这片地称洪(红)江墘,其实是红港墘。这里有一个叫举人墓的大墓。前头有小路从生教院南通向田里社,这片叫中路。中路和洪江墘间还有几块田叫秧田,是避风向阳用来育秧的好水田。
田里残留的老厝,依稀可见中西合璧的风格
田里,有故事的江家慈恩楼
田里350号老厝,面墙上的砖饰“八吉十字龟寿连绵”
生教院园的东北角是突出的俗称螺仔格的古海岸,上有龟壳状的古墓,有堤(西堤)连通屿,通钟宅、坂美。生教院这片地因近前头,旧有烧汤(温泉),故名汤坂。这便是田里古称汤坂的由来。
田里旗山宫,朴实无华
旗山宫的林姓祖佛林希元,俗称俺祖,还有李府元帅,尊称二爷祖
旗山宫位于田里社北,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主奉林姓祖佛林希元,俗称俺祖,附祀李府元帅又称李二元帅,相传是林希元的结拜兄弟,尊称二爷祖,还同时奉有其他七八个不同的神祗。旗山宫单檐二进,小三川门,员外归硬山顶。整个宫庙朴实无华,正如它的对联“慈善者有善报,为恶者神必治”一样,道理简单朴素。
田里曾经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厦门日报1959年7月18日)
前线公社在田里召开“卫生积肥制”现场会(厦门日报1959年8月20日)
田里曾经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厦门日报1960年5月18日)
田里曾经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厦门日报1961年7月23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田里是远近闻名的卫生模范村,社中的榕树边还建有小公园,田里也因此有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这是一段值得田里人骄傲的荣光。钟宅盐场的场部早期设在田里,盐场在田里修建职工宿舍、公共厕所,那时,田里的村容村貌明显好于临近的村社。宗祠、宫庙、公园还有水池,连成一片,是田里社信仰和休闲活动的场所。
田里一角
田里和田头、田中央一样,社名极富农耕时代的特色,而在当下,要找到些许农耕的印记却不容易了。
田里、锦里、汤坂里,有多少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沉淀?
海墘、盐场、生教院,有多少田里人还能清楚地记得?
上世纪50年代的田里群英人物 林凤娇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