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石西临湖边水库,西南与蔡塘相接,南与土窟(泥窟)毗邻,北和湖边、洪塘隔水库相望。
古地石是狗盖石的雅化。其名称源自于社东北高地上的一块大石。石高数米,上部稍弯并突出,石下可以避雨,形状如同巨大的狗头压在石头上,故称狗压(die)石,写成狗盖石。由于“狗”字不雅,“盖”字难写,于是按照闽南语的谐音写成九地石(见20年代“厦门岛及周围地势图”)。到了1935年的“同安禾山特种区图”就已经标成古地石了。在地图上或者书中又有写成古隶石、九块石的。但是,至今古地石在当地的发音还是九压石(gao die jio)。
1929年的厦门岛地图,古地石标成“九地石”
1935年禾山特种区地图上的古地石
1947年厦门岛及附近地图中,古地石标成“古块石”
古地石寿亭殿前的戏台,有对联“龙腾玖嵌……虎跃古地……”,其中“玖嵌”二字的本地话发音即指“狗盖”,意即古地石名称的由来。
“狗盖石”位于古地石社后最高处,相传是古地石社的风水石。早时有人在石下不远处修了一座墓,墓前辟有弯弯的水池,称为“月亮穴”。70年代修湖边水库的排洪沟,把狗盖石打成石料,用来砌排洪沟的护坡。据说打下来的石块,石质并不好。
古地石老人根据记忆画出来的“狗盖石”
古地石耕作的田园面积很大,60年代湖边水库修建的时候淹没了不少好地。水库修好之后,公社在水库边建了抽水站,用大水管把水打上狗盖石那片叫山顶园的高地,从那里再引出水渠,灌溉土窟、石村的地,甚至流向更远的前埔、何厝的地。因为引出的水渠修有几个涵口,这片地就叫水涵边。那条大水管边上的园地就叫水管(gong)脚。从这里再往北就是和洪塘、顶湖交界的大腹内、下田尾了。
遇到旱年,水库的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早年被淹的土地,大家叫水库底。古地石人会在水库底枪种一季晚地瓜或者小麦。干了的水库底可以走牛车和拖拉机,肥力也不错,就怕下大雨又淹掉辛辛苦苦种的庄稼。
古地石最早的居民是从蔡塘来的曾姓,解放前,古地石遭过瘟疫,人口大多外逃,古地石几成空社。后来,来自鼓浪屿的颜姓人家到古地石开发农场,在古地石的社西现在靠近水库的地方种了大片的果树,有龙眼、杨桃、番石榴。世事变迁,后来果树林变成了耕地,但这一片地仍然叫做果子园。发源自云顶岩的龙舌溪,一路从潘宅、庄厝、石村、土窟而来,经过古地石社前的铁仙潭,从果子园注入湖边水库。
古地石也恢复了生机,从过水逃难来的、投亲靠友的陆续搬进了古地石,他们大多是来自南安、安溪的王姓,不少人以打铁为生。
社前的小路穿过果子园绕过铁仙潭跨过龙舌溪,可以走到蔡塘。如今这条路已经变成古地石社口那条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号称古地石“中山路”了。
古地石的防炮洞见证着那一个年代
古地石社原有的房子不过十来间,依着坡势坐东北向西南,大都在宫边和榕树脚。社内原有二棵榕树,后来台风刮倒了一棵,只留下现在的那棵。两岸军事对峙期间,古地石人也“深挖洞”也修过防炮洞,至今那个堆满乱石的防炮洞还静静地卧在社内,见证着当年的时光。
古地石寿亭殿,美轮美奂
寿亭殿的剪粘瓷“回龙望日”
关圣造像朱颜金袍,挽须端坐
供奉关帝的寿亭殿就在古地石社中间。先前的寿亭殿破旧而狭小,公社化的时候做过食堂,后来圮塌为废墟。改革开放后加以重建,又在风灾中受损。2017年重修后的寿亭殿美轮美奂,屋顶燕脊高翘,脊上剪粘回龙望日,前开三川门,明廊彩石雕堵。殿中关圣造像朱颜金袍,挽须端坐。重光那天举行盛大的礼仪,红毯迎客,开门大吉,献戏酬宾,俨然是古地石的全社盛典。
寿亭殿重光,俨然是古地石社的盛典
寿亭殿重光,俨然是古地石社的盛典
寿亭殿重光,俨然是古地石社的盛典
如今,古地石边上世贸湖滨首府等楼盘已经建成,楼群紧逼古地石社,有人视它为古地石的样板,怀揣着改变居住环境的希望;有人觉得它像怪兽,就要吞噬他们赖以生存的虽说是杂乱无章的出租房。希望也罢,不安也罢,村落即将改造,也许留下的只有寿亭殿和关帝爷,但是不变的还有古地石这个故事满满的地名。
古地石社口,社里的“中山街”
古地石街景,热并闹着
古地石街景,热并闹着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