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埔位于成功大道以东,仙岳路以南,东接后坑,南连忠仑,西与江头、浦园毗邻,北与祥店、刘厝接壤。
1929年厦门岛地图上的后埔
1947年厦门岛及附近地图上,后埔标为“后浦”。看来,后埔、后浦自古以来就容易相混
清代,后埔属二十三都厚西保,民初属后西保,后来属吕厝保。解放初的后埔曾有一段光荣的历史。1952年,后埔荣获“农业生产模范村”称号,张永水互助组被评为“一级模范互助组”,张本人获“华东农业劳动模范”。1953年,后埔组成全禾山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那时,后埔属江头乡,后来是工农联盟高级社,即江头大队的前身。1962年从江头析出成立后埔大队,后埔社是大队部的所在地,分为第6、7、8、9生产队。
解放初,后埔、张永水,在合作化和农业生产中,相当出名。这是《厦门日报》1952年4月7日的报道
后埔因位于浦园社后的山埔地,俗称后壁埔,故名后埔。《厦门地名志》注,该村李氏从安溪移来,沿用安溪祖籍地名厚埔,演变为后埔。但经查,李氏并非来自安溪,且安溪并无“厚埔”地名。正如本市东孚、灌口、新圩、五显也有后埔村一样,指的就是“后面的埔地”。
后埔李氏在南宋庆元至嘉定(1195—1208)年间,从海澄巳山(今龙海渐山)肇基后埔,繁衍至今已逾八百年。民国期间,来自南安、安溪、惠安等地逃难及躲避壮丁的民众纷纷迁入后埔,逐步形成以李、黄、苏三姓为主体多姓聚居的村落。李姓建有前份、后份祠堂,号巳山衍派、五山衍派。李氏祠堂陇西堂有联句“佑从巳山开基后埔”、“派衍巳山支蕃嘉禾”、“宗传五山基肇嘉禾”等句,均道明其渊源。而后埔黄姓来自安溪,是泉州紫云黄氏的后裔。
翠柳稀掩下的后埔李氏宗祠陇西堂
李氏宗祠祖龛,金碧辉煌
李氏宗祠坐落在后埔社中,解放后作为乡村集体的队部、仓库,宗祠内原有的牌匾,祖宗牌位一概无存。2009年族人筹款重修,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大门、厅堂廊柱楹联数量之多,撰词蕴意之妥切,镌刻工艺之精美,令人赏心悦目。更可贵的是新立了十条“后埔李氏族范”。
李氏宗祠很长时间被占用,这里曾经办扫盲识字班。这是旧墙上留下来的黑板和“大家谈”(2008年)
李氏宗祠重光时,晋主(2009年)
祥店、后院埔、忠仑三个红土高地环绕在后埔的北、东、南三个方向,后埔处于它们之间的低洼处。原有民居多向西,遥对筼筜港边的江头。
旧时,江(头)五(通)公路在祥店坪中段向南分出一条通洪山柄的江洪公路经过后埔。分岔处,有一间五里亭供路人休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挖的湖边水库至莲坂水厂的引水明渠从东而来,在这里注入北向来的坂头水库引水明渠,汇合在一起沿江洪公路流经后埔社口。
1980年的“禾山公社地名图”标出的江洪公路(江头—洪山柄),从后埔经过
民国12年(1923)所修建的禾山第一条公路(美仁宫—江头),从吕厝分叉到后埔。1956年底,鹰厦铁路从后埔社西通过,从此,这条旧马路穿越铁路就得上下陡坡。引水明渠采用U字形下沉管道穿过这条旧马路,这个地方就叫水渠头。水渠过了这里转向西南方,到了今金彩花园一带经过6孔、高约二三层楼的石拱渡槽到顾厝,再经吕厝通向位于莲坂的水厂。
从坂头到莲坂水厂的引水明渠,六孔大渡槽从后埔经过(倪海摄影 1959年3月27日《厦门日报》)
江洪公路下坡,左边的园地叫埔脚,附近旧有东厝社,已废,留有东厝潭,边上建有抽水站,把水抽上灌溉埔顶的园地。埔顶相当于原后埔小学一带。后来,从埔脚开挖了一条经过社北向东从河仔入湖边水库的明渠,改引坂头水补充湖边水库的水源。
江洪公路经过后埔社口,东侧有池塘叫土地公潭,边上是后埔大队部。马路从社前经过后,转向东南上一个长坡,上坡处从祥店来的路穿过社里又接上了这条马路,坡上是一大片埔地连接忠仑,叫忠仑路又叫忠仑埔。路左的园地后来做了砖厂;路右有3棵叫甘亩的大树。这一片园地叫大甘亩,这里有路通西林,不远处路边也有甘亩树,地叫小甘亩。后来有人在这里种植苗木。再过去是早期的市里的劳改农场,后来废了,在今叉车厂的南面。
后埔122#,精美的青石雕门当
后埔社西南,远处的龙山后埔人叫吕厝山,山下延绵一片的是九马埔即沟尾埔,意思是离后埔很远的尽尾的埔地。九马埔和西林的地相接,东面靠忠仑和郊建石料场,有“溜尻川(屁股)石”、雨伞石,在今忠仑公园西大门边上。
发源于西林、忠仑山间向北流下的水,1955年在叫笼仔内的地方修一个水坝,拦住沟水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水库,大家把水库和溪沟都叫四角溪。四角溪再往下流经过今叉车厂一带叫前坂的田园后,又被拦了一坝形成另一个小水库。再往下,溪上有用石板做的叫苏厝桥的小桥,相当于路豪酒店一带,拖拉机从桥上过,可以到铁路边上的顾厝。顾厝是一个早废了的社,边上有南安公冢,大概在今龙翔路近铁路的地方莲龙小学边上。由于近顾厝,溪沟在这一段又叫着顾厝溪。过了苏厝桥,地势平缓,溪边上都是很好的水田,因为处在后埔社前,通称门口田。社里的女人常在溪沟里洗衣,所以这段溪流又叫洗衫溪。生产队也在这里修了烂溪的坝,坝上的路也可以通顾厝。不远处,水厂的架空水槽像天桥一样横过。溪流到了社前拐向西流这一段又叫后埔溪、下溪仔,边上有顾厝山园、下溪仔田,然后从今厦门日报社边穿过铁路涵洞流经江头社注入筼筜港。
后埔126#,“孔方”砖饰
后埔126#,“六顺”砖饰
后埔东面,从后院埔、刘厝流下的另一条沟水一路向南,形成的小溪叫河仔。河仔边上是一列的水田,还有新洋、菜瓜潭、鸭母潭等许多池塘。从社里榕树王来的小路向东过河仔是两条石板架的桥,路一直通向河尾顶。河仔过了鸭母潭转向东经过叫东洋的一片水田。东洋再向东,靠近湖边水库了,田中有一个石砌的内填上土的实心塔,据说是镇邪的水尾塔叫河尾塔,其位置在今金尚小学前,这片叫河尾田,田中有深如井的水窟。塔的北边上是叫河尾顶的园地,有一个砖亭仔,还有虎仔井,所以河尾顶又叫虎仔顶。这里位于旧米粉厂的西南,相当于现在金尚路路中间。河尾田东临湖边水库,南侧就是地势较高的忠仑埔。
后埔122#,砛墘抱拱的雕花板,人物形象生动
社北,从禾山中学向后埔过来一条路,后埔人叫祥店路。路东有4个炮坞,相当于禾山养老院的地方。路西叫祥店路园,又叫十二亩,就是现在的后埔社区、后埔幼儿园一带。这条路进后埔社,边上有大榕树称榕树王,树下有小小的土地庙,边上的园地叫榕树脚。从这里东向是近河仔的大片田,后来前线公社在这里办机砖厂,搞了4个砖窑,用田地里的黑土烧砖,挖得面目皆非。
禾山中学西向是叫笼仔内的园地,后来中学用去做了操场,再往西是叫埔顶的园地。
后埔禾济宫
后埔禾济宫,造型古朴的清代龙柱
后埔禾济宫始建于明初,史上多有修葺,至今还保留着民国14年(1925年)石刻的《重修禾济宫碑记》。现存有清代石龙柱、云纹柱、石狮。宫里高悬着“弘扬教旨”“净诚”的牌匾,寓意深远。禾济宫原来主奉关帝,又奉的吴府王爷俗称王爷祖,据说是清代南安老者所引入,后来成为附近江头社、祥店、刘厝几个宫庙所祀的王爷祖的祖佛。正月廿四是吴府王爷的神诞,禾济宫都会组织盛大的庆典,神像巡游本境以及附近江头社、祥店、刘厝等,接受信众献牲祭拜,俗称吃香位。
民国14年(1925年)重修禾济宫碑
禾济宫所奉的吴府王爷和王娘
禾济宫精美的木雕贴金
禾济宫高悬的“净诚”匾,表达了主持者的心愿
禾济宫前,每年正月廿五,年内所过门的新媳妇们都要盛装打扮出现在众人面前,为颠簸疾行的神辇上香,社中长老则以“勤俭尽孝”等明训新人。此为后埔“看新娘”良俗,很有进步意义。
后埔“看新娘”
后埔“看新娘”
后埔“看新娘”的观众(2001年,网络图片)
后埔李氏史上“迁移港台远播南洋海外,代有贤才杰士”。其杰出代表有菲律宾华侨李恒国、李德万、李香草、李淑敏等,均收录《湖里区志》。
如今,站在繁华的后埔街头,旧人已少,旧物已非,在川流不息的行人脚下,根本想象不出哪里是当年的水渠头、洗衫溪和河尾塔?
后埔街头(2011)
后埔街头(2018)
后埔街头(2018)
李氏祠堂的祖训、禾济宫里“净诚”的教诲,在当下物欲横流之中显得似乎格格不入,尚如果能让祖训对私欲有所约束,让“净诚”成为求神时的信条,岂不善莫大焉!
后埔幼儿园
后埔幼儿园里的闽南古厝图案。村子里原本的红砖大厝都拆光了,小朋友们只能看图想象了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