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是五通一个很小的村子,却有着和上海的开发新区一样、全中国人民都知道的响亮名字——浦东。

1980年禾山公社地名图中的浦东

  1929年的“厦门岛及周围地势图”把浦东标成圃东

古时,钟宅湾的海水可以从坂尾长驱直入到蛟塘、店里,甚至可以和从浦口来的另一股海水汇合,在店里形成“双龙抢珠”的景象。那时,五通是个岛,浦东在五通岛的西南,位于坂尾和店里之间,临着这片浅海,“濒水曰浦”,村子就在这片水的东岸,故名浦东。20年代的“厦门岛及周围地势图”把浦东标成圃东。在陈氏“南陈实录”中,又把浦东雅称为“云浦”,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浦东的边上是大片的水面(1980年)

浦东社背靠趴鼎山(顶),古称紫云山。趴鼎顶相当于现在五缘音乐学校的地方,那时候是个小山崙,全是红土。山的后面就是崙后社,所以浦东人把这山叫崙后山。浦东依山势而建,民居大多坐东面西。

浦东社真的很小,解放的时候只有五六间房屋,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才70来人。

 远眺浦东(2018年)

浦东陈姓聚居,据说陈姓在唐代开发厦门岛初期,曾落脚在一个叫陈寮的小地方,即现在的霞边社前。这支号称“南陈”的后裔,从陈寮的洗马坑搬迁到浦东,后来,云浦(浦东)陈姓又分衍到了今思明区的官都(浦南)。浦东陈姓有一部分是1940年日本修建禾山机场时从后莲保陈厝迁过来的。浦东还有何、许、高以及罕见的出姓人家。

浦东58号,仅存的红砖大厝

老屋砛墘墙的砖饰,寓意六六大顺

朱熹曰:“环浦皆山也,襟浦皆水也。”一点没错。从埔顶到埭底,田园拥绕着村社,旱地(园)在浦东社后,为靠;水田在浦东社前,如襟。

1996年的卫星图上,浦东周围全是园地和水田

园地从与店里算起的飞机场到芋田尾,再向西是崙后山,又到西园。

浦东社东南和店里社在江(头、五)通公路交界,公路在那一段上一个长坡,叫店里坪。半坡上,向北分出一条不宽的马路穿过浦东社中,通向崙后、坂美。店里坪下有一个王姓的大墓,相当于现在翔安隧道入口处。墓下有双孔泉,长年有泉水涌出,水色如铁绣,俚称“黄泄水”,有人说这股黄水还会冒泡,就如毛蟹一样,所以是“毛蟹穴”。墓上方是浦东的园地一直延续到浦东社边。上世纪20年代,五通民用航空学校设在店里,这片地辟为机场的跑道,因而叫着“飞机场”。到后来,航校停办了,机场的地开垦做耕地,但是名称依旧。飞机场的地相当贫瘠,解放前,厦门人孙某在这里开办农场,种植一些龙眼、荔枝、桃、李的果树,大家叫“桃子园”。这一片的地质实在太差了,有的甚至是礁石化的“铁屎隔”。到了公社化时,五通大队在这里开辟果林场,所种的果树几乎无成。后来改种龙舌兰,也不见更好。再后来改成大队的养猪场,大家就把这片地也称为猪场。

当年的“飞机场”,今天的浦东社口

当年的“飞机场”,今天的浦东社口

芋田尾实际上是旱地,和霞边的地相接,这片园地较为肥沃。崙后山仔的地,就是古时的趴鼎顶,趴鼎顶有小石亭子,三块石头垒起来的,水源极少,靠天吃饭,往时,这里只能种些花生、地瓜,或者耐旱的高粱。趴鼎顶的西侧,和坂美相接的地方旧时有小社叫西园。西园也姓陈,社早就废了,社人并到浦东。后来,有华侨在这里盖的小楼叫西园楼仔,边上有井叫西园井。西园井的泉极好,可自流灌溉井下的一片水田,后来改挖成大井了。浦东社后的路,沿着马路两边都是园地,叫厝后园。

那时的”西园“,今天还有痕迹吗?

西园,华侨所建的“楼仔”,依旧还在

浦东社前,由南到北,一列的水田延绵不断,分别是蛟塘下臭埭米王墓穴社口东埭边—坂美田。浦东社前是叫门口田的水田,再往前方就是广阔的浦东埭。早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同安县志》就有浦东埭的记录。浦东埭再往西远去,还有几个埭,碑牌后、鼎脐坞是当地人对这片埭的区分叫法。老辈人还记得浦东社在埭边,嫁田头社的姑娘回娘家还得坐船搭渡。社门口的水田里有大窟,一汪烂泥,牛犁田的时候不小心陷进去,那是旧时船只泊锚勾出来的窟窿。

清代《厦门志》里,记载着“浦东埭”

磨盘、石臼,浦东农耕年代的印记

从昭塘、店里来的水,在浦东社的东南方向汇合,流过三块石板的小桥叫桥仔,注入浦东埭。浦东有小路越过桥仔,通向田中央、昭塘,路边旧有许姓破落的祖厝,那片称涵前。埭边靠田中央的那片田,水较咸,叫咸田。

社前一湾是淡水田,剩下都是盐分高的埭田,又叫咸田。到了晚季,埭田里的稻子只扬花,不灌浆,一起“九降风”,稻穗就白了,收成一把瘪谷。水田虽多,又缺米吃。那时的浦东田园多,劳动力少,守着偌大的田园,流淌着辛勤的汗水,还是过不上温饱的日子。

浦东戏台,也是老人活动中心

浦东曾经是遍植榕树的地方。飞机场水槽边、宫仔边、祖厝后、社皮,五六棵大榕树拥抱着浦东,荫日遮风,大人们在榕树下堆草、打绳、拴牛,小孩在树荫下嬉闹、游戏、捉迷藏。前不久,地铁建设挖掉了一棵,剩下一棵还在陪伴着浦东。

浦东仅存的榕树,依然遮阴蔽日

历史上,浦东曾经有许多人越洋到海外打拼,建置家业,也曾出了个湖里区区长,立德扬名,精神不朽。浦东的华侨还曾建了洋楼,大家叫楼仔,这在当时需要的不仅是大笔的资金还要有相当的勇气。

浦东清代属于泉州府同安县嘉禾里廿一都的北山保。民国时期先后属思明县、厦门市禾山区昭塘保、金林保。解放后属禾山区五通乡;合作化是东方红大队即后来的五通大队浦东生产队;“村改居”后属金山街道五通社区。

“小西天”,浦东人的精神寄托所在

“小西天”里的当境佛观音菩萨,和俗称元帅祖的玄天上帝

“小西天”的门神,威风凛凛

“小西天”的壁画,可圈可点    

浦东有座“小西天”,那三字在老禾山独一无二。宫庙虽小,有神则灵;宫庙不大,显圣就行。当境佛观音大圣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俗称元帅祖的玄天上帝,手擒蛇足踏龟,法力无边。二尊“佛祖”总是护佑着善良的浦东人,从古至今,向来如此。人们虔诚膜拜,时节供奉,献戏娱神,丝毫也不怠慢。“小西天”是浦东人的精神寄托所在。

供桌上满满的供品,浦东人对神明虔诚膜拜,时节供奉,献戏娱神,丝毫也不怠慢

中国式的拜拜,代代相传。浦东人的虔诚,绝不逊色

浦东人虔诚膜拜,时节供奉,献戏娱神,丝毫也不怠慢

神诞献戏之前,八仙祝寿送孩儿跳加官,一个也不能少

神诞献戏之前,八仙祝寿送孩儿跳加官,一个也不能少

神诞献戏之前,八仙祝寿送孩儿跳加官,一个也不能少

神诞献戏之前,八仙祝寿送孩儿跳加官,一个也不能少

神诞献戏之前,八仙祝寿送孩儿跳加官,一个也不能少

老人们还记得,浦东社边上榕树下的小庙和倒掉的祖祠的石料,临解放的时候被国民党兵拉去海边做工事。古老的陈姓的祖厝在50年代倒塌了,数十年之后的2008年,浦东社人又集资重建起来。一袭门楼、四周围墙、宽阔拜埕,敞开式拜厅,极简约的祖龛。装潢不说堂皇,规制可谓庄严。

浦东陈氏宗祠

极简约的祖龛。装潢不说堂皇,规制可谓庄严

如今的浦东,紧邻着地铁站和湿地公园,即将为这里开建的小区挪位。环顾浦东,菜阁、餐厅、超市,虽然规模不大却也样样齐全,十分方便;店面、工厂、出租房,虽然无序发展却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今日浦东,超市

今日浦东,菜阁

今日浦东,饭店

今日浦东,空地都成了停车场

今天的浦东,虽说看不见炊烟,却可以遇见乡邻,听到乡音,厮守乡亲。将来的我们和子孙又将如何记起浦东,勾起乡愁?

从浦东的祖厝望去,远处高楼林立,近处地铁正在施工。即将来临的巨变,老祖宗们断然没有想到。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