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西北麓、旧时钟宅湾南端的最底部,有一个村子叫西潘。西潘社东北、西北和洪水头、穆厝相望,分别处于钟宅湾的南岸、东岸和西岸。1958年,钟宅湾围了海堤,建了盐场,西潘从此远离海岸,原有的民居依金山的坡势向北,但也有的向南杂处。

1996年的卫星地图,西潘在钟宅湾的底部,钟宅湾那时已经是前哨盐场

明万历年间,潘氏禄房后裔两兄弟从海澄县渡海开基这个亦山亦海的地方,距今四百多年,因而社名潘厝,又因为其地处洪水桥(又叫黄水桥,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的西侧,故称西潘。清末,瘟疫流行,潘姓人丁锐减,幸免者远徙南洋非、马、新一带谋生,西潘急遽衰落,毗邻的目厝(穆厝)和不远处汤坂的吴姓陆续迁入,后来吴姓居多,潘姓次之。潘、吴的祖厝至今还并列而起,且尊潘居大。西潘吴姓和穆厝一样号温陵衍派,祖祠称佑启堂,沿袭西潘、穆厝、蔡坑为“三乡”的称号。吴氏家庙中的联句有“祠宗三乡”,西潘福元宫联也有“元变三庇首三乡”句,说的就是这回事。

潘姓、吴姓的祖厝今并列而起,且尊潘居大

西潘,并肩而起的潘、吴祖厝

西潘吴姓与穆厝同宗,所以历史上一直和穆厝一道,在民国分别属后西保、湖边保,解放初属五通乡后属枋湖乡、枋湖大队。后来又因为地理关系,1964年后才划归后坑大队,分56二个生产队。

西潘靠海的时候,海水到社北的福元宫下,这里常停有内地运柴草和红料(砖瓦)的船只。西潘人的生计以农为主,农闲只下下小海,并没有作塭和放海蚵。上世纪40年代之前,西潘只有小路和穆厝、桥头、后坑相通。福元宫榕树下到穆厝后山之间原有早期围海造田的埭岸,堤内的埭田叫埭内。后来埭岸被海水冲垮,埭田进了海水,荒废成大片沼泽,人称崩埭窟。海埭边有一座突出的小小的山包叫鲤鱼坐山,位置就在今社口所对红绿灯的地方。枋湖华侨廖成力曾在这里修筑连接穆厝到西潘的石板路。1940年,侵占厦门的日军为了军事需要,修筑墩上经尚忠、西潘到桥头的马路,从社北宫前海边经过,跨过桥头溪,改石板桥为杉木桥,做桥的杉木漆成黑色,大家叫乌桥。马路过了乌桥,上了堤岸通向桥头、五通。

西潘78号,古色古香的红砖大厝

西潘78号,大厝的“疏篱门”

西潘东面的金山脚下紧挨着桥头溪。桥头溪发大水时,从虎仔山、云顶岩倾泄而下的水滚滚而来,把金山东脚的红土冲刷成陡峭的崖壁,时常还会崩塌,所以这里叫着陷里。越过桥头溪,堤岸东侧是叫乌埭头的水田,一直到近桥头的叫牌仔的涵口之后,连接湖边的田地。

西潘,老民居燕尾翘脊

西潘,农耕年代的“石脚桶”依旧还在

金山西麓山脚下,当地人叫山角,又叫金山头。1960年湖边水库修建后,在这里建2栋二层楼的集体新村原想安置水库被淹的社员,后来改成大队蘑菇房,又改建成后坑小学,而后是霞光小学、金山街道一带。如今,金山街道边上的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院就租用了当年后坑小学的几排教室。从这里向南叫金山后,和后坑的土地相接;向北和社之间是一大片赤土坡地,叫金山脚。靠近社边上旧有龙眼园,地叫果子园、果子园脚。这些龙眼树至今还有零星存在西潘的街头巷尾。

西潘311号,其前身是湖边水库拆迁的安置房

西潘,屋角的龙眼树,果实累累

西潘,庭院里的含笑花,香气浓郁

解放后,部队修通了后坑到穆厝的马路,从西潘西边经过,分叉了一个弯道进入西潘社,这个地方叫着新墓,那个弯道处叫虎嘴,相当于现在BRT金山站。从这里向西,地势较低,有个大池塘称网塘,1956年合作化初期在这里修了网塘水库。网塘南的田叫网塘顶,和后坑相接;网塘北的田叫网塘下,再往下的水田地势渐低,分别是坂里、下田仔。从后坑来的水顺着这段往下流,形成一条垅里沟流入海埭。垅里沟到穆厝社前的新塘潭,整个是一片水田。这片水田朝西南祥店方向还有一列地势渐高的水田,称越仔沟,相当于现在的宝鹭花园一带。这片田依靠位于今康桥幼儿园对面的大潭和几口泉水极好的井水来灌溉。这个地方旧时有石厝、王祖宫、下埭3个小社,又称小三乡。其中石厝、王祖宫在40年代还有残墙破壁。

西潘,屋脊上的烘炉,老厝留存的厌胜(辟邪物)

西潘,门楣上的八卦,老厝留存的厌胜(辟邪物)

西潘,老民居砛墘的“卍(万)字连绵”彩绘

西潘,老民居墙上的彩绘“麻姑献寿”

从这里向西南的乌山脚是一片园地,生产队盖了一座小屋用来堆放杂物,因为外墙涂了石灰,大家叫白厝仔,大概相当于如今建了一半的万禹国际广场,边上的地叫八亩、乌山脚,那都是一些山坡园地,离西潘好远。近处,社西大片的埔地相当于现在的金山小区的地方,那时有一个小山崙,上面的园地叫山仔前,靠后坑的那侧叫刺仔东。

西潘203号老厝,斑驳的外墙

西潘福元宫又叫福源宫,据说始建于明代,又说建于清末。民国时重修过,解放后有一段时间废弃,1982年才又重建,后来加盖了拜亭,形成了单进、外有明廊,左右有圆形蠇虎窗的建筑。2012年,福元宫彻底重建,扩大了规模,前后二进均为三脊四归的硬山叠顶,双燕尾高翘,剪瓷龙凤飞腾其间。

西潘福元宫(2007年)

重建后的西潘福元宫(2014年)

福元宫里尊称相王公的广泽尊王,瞪圆目提左脚,经典的造型

福元宫主祀观音菩萨,配祀妈祖和保生大帝,中案桌上摆着一列的神像,有池王爷、中坛元帅哪吒还有王母娘娘和尊称相王公的广泽尊王,同时还奉着西潘潘姓、吴姓的的祖佛。佛祖和妈祖同在,王爷和王公共奉。这里不愧是多神信仰的典型,况且附近不过几十步之遥,还散布着土地宫、水尾宫,还有一间命名奇特的游勇宫。

西潘土地宫

西潘水尾宫

西潘游勇宫,是否供奉游兵散勇的灵魂?

西潘原本有许多大榕树,日据时期被砍掉了祖厝后、路墘、下尾宫仔好几棵,当成烧火的材料,现在只剩下福元宫边的二株大榕,苍老且峥嵘,见证着西潘几百年来的变化。

西潘大榕树,盘根错节

西潘大榕树,沧桑峥嵘

吴氏家庙“佑启堂”、潘氏宗祠“思源堂”,分别于2000年2013年重建落成。两座宗祠并排而列,同一尺寸,同式单落、同样的门楼、围墙、天井、开嘴厅、燕尾翘脊、剪粘彩绘,同处于西潘社的中心。

西潘148号,吴氏家庙

西潘149号,潘氏宗祠

和不远处的西潘菜市场的拥挤和喧闹相比,秋日暖阳下祖厝前洗衣的女人,篮球场上追逐嬉闹的年轻人,小巷里公益图书馆看书的孩童,还有老民居里的“官兰”和含笑花,组成了一副岁月静好的安详画面。

西潘,秋日暖阳下祖厝前洗衣的女人

西潘,村子中心的篮球场上,休闲和运动的人们

西潘小巷里的公益图书馆

西潘,老厝里旺盛的“官兰”,岁月静好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