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崙后社(2018年)

崙后位于钟宅湾口的东岸,东接霞边,西和坂美几乎相连,北临海,南侧则是浦东。浦东社后有一高地,圆浑如同倒扣的铁锅,形象地叫趴鼎山,又叫趴鼎顶。其位置相当于今音乐学校五通校区。趴鼎顶是旧时五通岛西部的制高点,它的西北有一小山崙称崙仔头。崙后因在崙仔头之后而得名。今崙后常被误写为仑后。崙后原有的民居顺着山势朝向西北,面向钟宅湾。

1929年厦门岛地图中标的“崙后”

“仑后”的2钟写法竟然并行不悖,就连官方的门牌也是如此。我取“崙后”为准

崙后王姓聚居,有王姓祖祠,前有祖厝潭,祖厝的墙上嵌着民国24年的石碑记,曰:“分派肇自始祖讳引郎□公,弟四,秀士鲁公分居嘉禾崙后社。”宗祠内有对联:“士出衍墩传桂子,鲁来嘉禾建宗祠。”王姓族谱已失,有人说王姓来自于龙海白礁,有人说来自于后溪珩山,何为衍墩?鲁公从何而来?至今尚无从考证。

崙后王氏宗祠

崙后王氏宗祠祖龛边上的对联“士出衍墩传桂子,鲁来嘉禾建宗祠”

祖厝墙上嵌着民国24年的石碑记,曰:“分派肇自始祖讳引郎□公,弟四,秀士鲁公分居嘉禾崙后社”。已然有些模糊

崙后王姓人结婚要到祖厝拜祖,张贴红联,形成一种良俗,从未改变

趴鼎山早就开发成园地。旧时还有王姓的公地出租,供给每年的祖厝所用。趴鼎山上原有大宫庙称北山宫。清代和民国初年的北山保因此得名。趴鼎山的最高处,临解放时国民党军队修了工事,筑起炮垒。 

崙后处于红土坡上,历来缺水,自古有园地无水田,直到合作化时才从临近的浦东拨10几亩水田耕作,这田位于浦东埭边,就叫浦东田。浦东田有趴鼎山下的泉水灌溉,这股泉水特好,后来挖成大井,也叫浦东井。浦东田再往西,靠坂美的地叫西港下。

崙后老民居

老民居外墙用蚝石叠砌,这是海边村社特有的景象

崙后老民居的圆形窗,相当古意

崙后社后有路通下边,路左的园地叫芋田,想必从前是种芋的地方。这里有王姓的祖墓。路右边旧时有废掉的村社叫马坑,那片地也就称马坑,位于趴鼎山东侧。

崙后,街景

崙后,老榕

崙后,老榕

崙后,老榕

崙后社东有一个小社,叫东护厝,姓施,日本占领时还剩有一间大厝,后来厝倒,户主搬到崙后住了,社也就没了,那片地还叫东护厝。

崙后临海,社边有一条下海的小路,早时社人和黄厝、店里下海的人都走这条路,从后江海坪下海。后江是海边的一块大石头,70年代钟宅修筑盐场大堤,把这块石头打去修堤了,后江依然还是地名。下海的路要从社北的大潭边上过,那片园地叫大潭顶,旧时有一枪楼。那时崙后时常遭受过水来的强熕骚扰抢劫,抢楼有社人轮流守望。抢楼所在的地隆起,又处在社前,所以又叫前面山,与社后的趴鼎顶又叫后面山相对应。路到近海的路边上有一个小庙叫海墘宫仔,后来改建成为万仙堂,下海的人常在这里避风、等潮水。这附近有园地,叫大墓口、雨水沟顶,还有冢仔埔。临着海岸有一个日本人修建的哨所,当年,日军强迫附近各社的壮丁每夜到这里守望。

原来位于海边的万仙堂,也是崙后人普度祭拜的地方,背后已经“长出”一列高楼。(2009年)

从哨所下去就是后江海滩了。海滩的海路要过一大片坚实的礁石盘,叫乌礁仔。以此为界,乌礁仔西是钟宅的蚵石场,他们的蚵石场过钟宅湾的中港到此。乌礁仔东是崙后的蚵石场了。现在,这一片都成了五缘湾边的造地,矗立着越来越多的高楼。

仑后“红番仔楼”建于1931年间,是村子里惟一一座年代较为久远的楼房。通楼墙体清一色的红砖清砌到顶,不见一丝砖缝,精致而严谨。从窗台起清水精砌红砖至层顶,用红砖叠砌,砌出七层砖的挑檐,厚实且坚固,为整座楼的墙体遮挡风雨。楼的屋盖是隆起的四面坡“庑殿顶”,显得相当大气。

崙后红砖楼

楼冠有泥塑花卉四柱,两旁塑双寿(鹤)双禄(鹿)吉祥图,中间尖突的主图是双狮护镜,绕有花瓣和祥云。迎面厅门两侧的照壁和门楣上方各饰不同图案的西洋磁砖,两旁砖饰是绯红八角“八吉”纹样和深蓝六角龟寿纹样。瓷砖、纹样,都是典型的中西合璧装饰。

崙后红砖楼的楼冠

一楼中堂正中是磁砖贴面,嵌成紫玫瑰花束连方图案。隶书对联“身坐南山观自治,面临北海睹和平”,显示楼主人的淡泊之情。正中一幅彩绘,画有身着金冠红袍,长须凤眼的“贵人”,手执如意,前有童子献灵芝,后有侍女持扇障。整个画面线条流畅,人物表情逼真,构成“如意献瑞”的吉祥隐喻。两边的楹联:“香吐玉龙人臻五福,烛呈金凤家叶三多”。 屏风上还有一幅金粉字的楷书联:“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 当时乡绅建造房屋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传递给子孙的精神信息是如此的相同!

一楼中堂

二楼中堂,屏风上的对联和彩绘颇具内涵

除了万仙堂这样的小庙,崙后的主宫是东福宫,俗称妈祖宫,位于崙后社南,背靠大榕树,坐北朝南,单开两进,前后殿均是燕尾翘脊硬山顶建筑。始建年代不详,今存有同治癸酉年(1873年)的石香炉。后殿的对联是:海不扬波稳渡星槎远通,民毕乐业遍歌母仪渊源。这表明东福宫主祀的是妈祖。

老榕树衬托下的崙后东福宫

崙后东福宫,奉敬妈祖

东福宫内的壁画,可圈可点

明代永乐年间,崙后出了贡生王让,字丕承。永乐二十年壬寅同安岁贡,后来到广东做官;“授广东提举司员外郎。子钦星,南海教谕。”清代有孝子王梦悦,他的儿子王琼佩,字玉垂,由台湾学,是道光年间的举人。

先人的光泽已经远去,如今,社里唯一的百岁老人还健在,和崙后社一样,正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巨变。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