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在狐尾山西麓,近厦岛西海岸,宋元明三代均设官渡,与西向的嵩屿对渡,因位于嵩屿之东故名东渡。道光《厦门志》:“东渡近竹坑。宋、元、明设官渡,号东渡。抵嵩屿、往漳州之道也。”清代,东渡设“排头门小口”,专门稽查同安、澳头、鼎尾各渡口来往货船,验明给单,转厦门关正口征税。

1947年厦门岛附近地图上的东渡

《厦门志 分域略》中三次提到,官渡废,“东渡系前代旧设,存古迹也”,“今渡废址存”,“石路犹存,现作饷馆”。做为前朝的官渡已经废了,只留下一条石路的古迹,此处做饷馆。饷馆,即管理军粮及军队俸给的地方。那条作为渡口码头的“石路”,到了上世纪70年代“犹存”,当地人称“路头尾”,位于今狐尾山西南,黄金大厦和同益码头之间的位置。

清代《厦门志》地图中,东渡的位置标注为“饷馆”

东渡社三面是山,北枕牛头山,东靠狐尾山,西向双狮山。

当今人们把崩坪尾、海上明珠山、气象台山、电视塔山一列都称为狐尾山。狐尾山横在东渡社东,那时,山上长着许多做染料的黄庚籽。气象台山最高,五六十年代有驻军的高炮阵地,1976年才建气象台。

东渡社三面是山,北枕牛头,东靠狐尾,西面双狮

狐尾山早时松林茂密,依着筼筜港边上有成群的白鹤栖息,因此称鹤尾山,本地谐音讹为狐尾山。山的西南向筼筜港伸出一个拖尾,山海交接处山势极陡,经常坍塌故名崩坪尾,即今湖滨北路的尽头处,319国道的起点。崩坪尾地势险要,处于筼筜港北岸犄角,扼守海面。郑成功据厦与清军对抗时,是防守要地,国民党在海岸边修建的水泥碉堡,如今尚存于筼筜湖的泄洪沟北。上世纪70年代修筑筼筜港海堤,崩坪尾被削掉一部,但崩陡如旧,后来植了高高的桉树,护坡遮盖。再后来,山体还是崩塌不止,前年的大台风过后,干脆修筑水泥网格支撑了事。

国民党在海岸边修建的水泥碉堡,外观被有意修饰,如今尚存于筼筜湖的泄洪沟北

莫兰蒂台风过后的狐尾山,一片狼藉

崩坪尾西向的海中有大石如盘,和岸间架设有三列厚大的石板筑成的码头,旧时叫“路头尾”,是往来于厦门市区渡船的码头。这便是“渡废址存”“石路犹存”的古渡,位置在今东渡路头的小公园处。路头尾码头边有大古井,水量大,有运水船运到对岸市区卖水。旧时这边上有崩坪尾社,旧地图标成“枋坪尾”,上世纪50年代初还有张姓人家所住。近路头尾码头有专门管来往渡船的“海代”,相当于今狐尾山的隧道口一带。这其实是清代饷馆的遗留。

东渡社西,双狮山像二只狮子,北小南大,叫顶狮山、下狮山。下狮山在80年代几乎炸平用于修建渔港码头,只剩渔港宿舍后的一段,如今边上正开挖地铁。顶、下狮山之间有石阶山路,叫后崎仔,东渡人从这里翻过下海。后来开挖成码头的南通道。

东渡双狮山(南)残部

东渡双狮山(北)残部

东渡社西南在今海天宾馆和振华大厦之间,开口向海。后来围口成为大埭,周边都是埭田,又叫大埭丘仔。这里有长条形的长辽河,东岸上有水尾宫还有砖窑,人们从长辽河外的埭田里取土烧砖。长时间取土,逐渐形成了水面叫大河。临解放那年,国民党兵在堤岸挖炮坞,破坏了堤坝,海水灌进来,埭田颗粒无收。

刚解放时,抢修被破坏的东渡海堤。1949年11月9日《厦门日报》

大河入海的涵口在今振华大厦南,东渡人也从这里下海。双狮山西面就是旧时的海岸,岸边泥沙间杂,海中少有海蚝,大片的滩涂上是数不尽的稀稀落落的枷椗树(红树林),人们在海树下抓蟳,讨小海,也有作塭,“趋乾”,捕些鱼虾。海滩的远处是深深的大港。如今,这片海滩早已是同益、游轮、东渡等一列码头,大港就是码头西部的航道。

1980年代,在狐尾山、双狮山夹缝中的东渡,海边的渔港、冷库已经建成

从湖里过来的马路从牛头山开始徐徐下坡,路边是一列的田园。牛头山下是山坡园地,有池塘叫牛头山河,大概在今港务局一带。今边检、商检一带有从狐尾山尾湖塘来的沟水,和牛头山河下来的水汇合,沿着马路边的田园而下,流到大河。今金宝酒店大门前有大墓叫乌番墓,酒店后今汽修厂的位置日据时建有营房是个队部,社人叫军部。抗战胜利后,设在社里的东渡小学移到了这里。今社区医院、电业局一带是双狮山下的烂泥田,旧有土地庙,地名叫下宫仔。马路穿过东渡社经大河、路头尾码头、崩坪尾转东向官浔、新落。

“军部”,抗战胜利后,设在社里的东渡小学移到了这里

东渡社不大,解放初还不及百人,大都是南安、安溪来的移民,旧时只有2间像样的大厝。社中有水田,其它民居散落这片田的南北两侧,中间有一条中岸来往。从狐尾山主峰下来的水被拦成塘坝,灌溉着这片水田。社里原有王爷宫,奉池府王爷,大家尊称王爷公,毁于1959年的特大台风。俗话说,靠山吃山,早年,社人常年靠砍割山上的柴草,经筼筜港水路到城里贩卖。

60年代初,许多市属单位在东渡开荒办畜牧场、小农场。这是商业局畜牧场的南瓜丰收。(厦门日报,1961.8.8)

东渡的范围实在不小,山脚下,还有许多埔地,叫埔尾、桃子脚、刘宅。以至于在1961年,为了解决大饥荒的粮食问题,市中糖蜜果场,罐头厂、奶牛场、商业局、食品杂货公司、城建砖瓦厂、百货公司等十多个单位纷纷在东渡开荒办畜牧场、小农场。今金鼎社区、东荣社区一带也是当年的山坡园地。其中有大片的甘蔗园,园里有鱼池,常有金色的鱼出现,俗称金鱼池,其形如鼎,这便是“金鼎”的来历。和濠头交界的地叫瓮内,修了水库,美称“洪内水库”。今三航六公司宿舍所在,旧时有叫猪头墓的大墓,据说葬着清代的一位将军。水产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之间隔着一条深山沟叫刘盘坑,其实是林佛坑即本地话番石榴坑。这条坑沟从今清洁楼处往下,注入大河。大河东的马路边,今海天宾馆和海山路之间,抗战前办有酱油厂,后来废了,留下许多酿酱油的大缸。

东渡先进生产者纪炎。(厦门日报,1962.8.28)

东渡独有的水质使得双狮山脚的烂泥田里出的茭白笋,品质特好。但是也也因为水冷,旧时不少人患有血吸虫病俗称大肚桶。

1959年初,东渡划入国营市奶牛场第二作业区,在社里建了厂部、小学、仓库和碾米厂。1969年又改东渡大队。1972年,劈山填海,造渔业基地、东渡冷冻水产厂;1976年始建东渡港。东渡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社人早早就“农转非”。2005年东渡社整体拆迁,建起了都市港湾楼盘,原住民就地安置。在东渡这片土地上,除了东渡,还分出了金鼎、新港、东荣等社区。

东渡码头初建时(80年代)

东渡住民,安置在“都市港湾”

东渡,自古以来注定和港口结缘,官渡、渡口、渔港、集装箱、邮轮、厦鼓轮渡……地处厦门岛西侧但是又称东渡,被列为厦门“几大怪”之首,每天从这里经过的数以万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谁能知道她的前世今生!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