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仑在后埔之南、蔡塘以西。古时蔡塘西南有小山崙,有榕有厝,为张氏人家居住,故名张崙。清乾隆中期“厦门全图”就写为张崙。张字在本地常被雅化成忠,正如上张写成上忠一样,张崙长期以来写成中崙、忠崙,崙字不好写,后来又演化成忠仑,但是本地人也还是叫张崙(diu lun)。

乾隆年间《鹭江志》“厦门全图”中的张崙,这是忠仑的本名

厦门岛及附近图(1947年)中,忠仑写成“中崙”

1980年的“禾山公社地名图”中,忠仑错写成“忠岑”

忠仑在清代属二十一都福相保,民初属福相保,光复后属蔡塘保,解放后曾属后坑乡、后坑大队。19588月成立忠仑苗圃,划归市园林局,农民摇身变为职工,令人羡慕不已。时光过去半个多世纪,如今,忠仑是湖里区最新设立的一个社区。

陈姓是忠仑的主要姓氏,有陈氏祠堂,不过尚未修复。

忠仑陈氏宗祠,那时还没修复(2012年)

忠仑原本分为大社、小社,大社后靠冢山仔,民居向南;小社后靠东芳山民居向北。大社和小社之间隔着数十米宽的门口田,形成东面低三面高的“畚箕穴”,畚箕嘴向东即今惠和石文化园。大、小社间的东部横着一条石头砌成的路俗称石桥,沟水从下而过。桥边有座年代相当久远的石头宫仔。俗信石桥和石头宫仔横在畚箕嘴能防止忠仑的财气流失。

忠仑石桥,图中左上角可依稀看到

石宫仔

“石宫仔”,忠仑保留至今时代最为久远的建筑。石墙、石檩、石屋板,这种建筑模式,在湖里绝无仅有。边上的榕树根已经和它长在一起。

社南正对着东芳山,东南是石鼓山,西南是莲花山。这3支山都曾在上世纪50-80年代间大量开采石料,弄得满目疮痍。

旧时,从江(头、五)通公路分叉,经后埔到洪山柄的简易公路,就在忠仑社东穿过,上坡经过石鼓山、东芳山之间的峡口。再过去就是今思明区了。

东芳山蔡塘人称忠仑山,解放初,部队在山上囤积了大量的备战木材,忠仑人叫它“柴箍山”

横列在忠仑社前的三个山头形成天然的一道屏障,今为湖里—思明两区的分界线。东南的石鼓山据说早时的山坡是一块浑然一体的巨石,平可用于晒谷,石坡顶处有石,其形状如鼓,故名。石鼓上有仙人脚印,又叫仙脚迹。正南的东芳山蔡塘人称忠仑山,解放初,部队在山上囤积了大量的备战木材,忠仑人叫柴箍山。今山的东麓建有忠仑骨灰室“安息堂”。

“彩云古地”摩崖石刻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是谁所作,为何而作?至今是迷

忠仑公园南围墙外,在“安息堂”对面的小庙后的巨石上刻有“綵云古地”4个行楷大字。经上世纪50年代后数十年间的滥采,此间的莲花山、东芳山、石鼓山一带像样的岩石几乎难逃厄运。唯独这巨石还能幸免,或许是这“綵云古地”四字而让人心生敬畏,因石镇邪,因字留石。“彩云古地”摩崖石刻至今默默无闻,“养在深闺人未识”,蛰伏在这桉树耸立,绿草茵茵,巨石嶙峋之中,低调朴实,闹中取静。是谁所作,为何而作?至今是迷。

忠仑石板路

忠仑石板路,两旁高大耸立的桉树忠仑人叫“落皮树”,这些桉树成了忠仑的标志

冢山顶以东的埔地比较和缓,有大战壕沟东西向横过,壕沟是忠仑、后埔土地的分界,再向东,和后坑前社在水库边相接。1960年,建设湖边水库时淹没了忠仑不少的田园,靠近的是五孔井田、新墓,远的是溪仔下,是当时一条小溪边上的水田。没淹到的田园还有靠蔡塘的宫仔后、大潭。从这里向南,有近蔡塘小学的花瓶井,六七个井相通,还有后垅、后洋。后洋是一个废掉的村社,现在还存有一株榕树在云顶路BRT边上。

忠仑老民居,大门上的辟邪物生机勃勃

忠仑民居,墙的底部是三层石条,而不是常见的五层、七层

旧民居墙角下,古早时染布坊的“压石”赫然入目

忠仑石板路,留住时光的记忆

忠仑有路向东去蔡塘,路边有松柏埕、石崎潭等园地。去洪山柄的公路东也是一片园叫崎路脊。这些园地当时都用来种植苗木,现在则是忠仑公园的一部分。经社边的马路还有分岔绕过小社到东芳山的路,这是专门为了采石用的,过了小社的园地叫核桃园,山脚下的是山脚园。

忠仑的路

西南的莲花山巨石最多,山边旧时有山间深谷,乱石野草,叫着龙坑,当地人又把山头叫成莲花石,现在仅存有金尚路边忠仑公园大门内的几块,称为莲花峰。

莲花峰处于忠仑公园西门入口处,这里霍然题刻着三方摩崖石刻,分别是20年代时任厦门公安局长林焕章记厦门“三孝堂”主人唐绩庭的题刻,1978年虞愚先生所题“鹦哥石”以及唐家后人在1998年所题的五言诗句。

虞愚先生所题“鹦哥石”。从这个角度看,“鹦哥”还算神似

莲花峰,这是湖里区摩崖石刻最密集的地方

如此密集的石刻集中在莲花峰,为忠仑为湖里区留存了一方不可多得的文化印迹,忠仑有幸,湖里有幸!

忠仑公园围墙外的土地庙

忠仑神宵宫。规模不大,品味尚可

忠仑神宵宫里所奉的妈祖

忠仑神宵宫所奉的“天尊公”,不知何方神圣

陈氏祖厝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来敲钟出工、敲钟打饭的炮弹壳还悬挂在树杈上,不远还有3个当年石砌的防炮洞,让人不由有时光倒流、仿佛隔世的感觉。社里那条二三百米长的石砖路和两旁高大的桉树,是忠仑的标志。

忠仑祖厝,曾经是苗圃的场部,塑有五星的门冠,时代感满满的

六七十年代用来敲钟出工、敲钟打饭的炮弹壳还悬挂在树杈上。原本,湖里的村社几乎可以看到的景物,如今仅在忠仑还有幸留存,不愧是“都市里的村庄”。

忠仑防炮洞,两岸军事对峙时期的标配

忠仑防炮洞,两岸军事对峙时期的标配

忠仑为厦门岛内的人们所熟悉,先前是因为苗圃,后来则是因为公园。公园几经改造,平地赏花,山地运动,成为了特色。今后据说要打造成为具有图书馆、文化馆的文化公园。倘若如此,“彩云古地”和莲花峰石刻,一定会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见其真容。

忠仑的榕树

还保留的猪朝(舍)(2011年)

据说这是苗圃时的车库

几十年间,农村—苗圃—公园的变换,使得忠仑人大都有育苗的手艺,并以此为营生的根本。

忠仑这个当年农村中的农场,如今更像是都市里的乡村。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