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禾山特种区地图上的西林

西林社位于林边社东南,黄厝—马厝公路的东侧,两社仅一路之隔。西林社名的来历已无从考据。为了和云顶岩山下的西林区分开来,西林有时又写成西篮,在本地的发音也是西篮(shai na)。

1980年的“禾山公社地名图”,标注为西篮

西林社很小,没有几间房屋,合作化时和林边社合成一个生产队,同属高林大队第13队,一直延续到今天是金林社区的一个居民小组。但是,历史上西林并不算小,早在清代就设有二十一都西林保,是当时六个保之一。到了民国初年,西林保下辖11个社,东管到五通浦口,南边远至塔埔、下保。这也许是西林历史上最壮观的时候。即使到了抗战胜利后,西林属于禾山金林保(注意,不是今天的“金林”),那时的“金林”二字,是从泥金、西林中各取一字。

清代《厦门志》注明,二十一都西林保

民国《厦门市志》中的西林保,那时的西林真大啊!

西林以蔡姓为多,早时还有孙姓,据说孙姓为了躲避瘟疫,举家迁到广东潮州发展,所在地也叫西林。蔡姓原本有自家的祖厝,后来,毁了。

西林的大榕树

西林的大厝民居

西林社南和莲山头相距就一二百米,东北和东南是泥金、东宅。西林的民居向南,社前方有东西走向的一条断断续续的大沟,是解放初开凿的从马厝到东宅海边的大战壕。壕沟边上的田园叫门口园。从林边来的一条小路穿过社前的门口园经过莲山头,越过虎仔山麓通向塔埔、何厝。西林社东和东南,埔地逐渐降低,先是园地,再往下是水田,地名有山井、田洋、崎沟、下田尾等,还有山潭仔、新潭仔等池塘,还有叫刺仔墓的大墓,墓前竖有一对石笔。过了这里,分别就是泥金、东宅的地方了。

西林的大厝民居,在炮战后幸运地留存下来

西林社的大榕树东面不远处有叫宫亭仔的地,据说是古时西林宫的遗迹。西林宫规模相当大,当时号称“八保宫”,不知在多久之前,西林宫就倒塌了,后来也没有再建过,西林也就成为少见的后来没有宫庙的村社。解放后,西林宫遗址上还存有不少石堵、石砛、石柱,石柱是金瓜瓣形的,后来生产队拉去做仓库用了。

在这里,盛传这样一个传说,郑成功拆了西林宫的木料,“借去”建造攻打台湾的大船。果真如此,也算是有幸。

大厝逃过了炮火,逃不过挖机

在挖机面前,大厝是如此的渺小

不幸的是那段被侵略的历史,不忍入目。翻开旧报纸,1937128日晨,“敌(日)舰1艘泊于五通浦口之外……向西林、泥金,继续发炮轰击,……落于西林、林边6发……毁民房8间。”

拆了的西林社(2011年)

西林,散落的石臼

西林社后是一大片园地,园地稍稍高起后又向北低下,这里便是当年“八二三”炮战的火炮阵地,呼啸的炮弹越过西林的上空飞向金门。为此,西林也付出不小的牺牲,村社被对岸报复的炮弹炸得支离破碎,蔡姓的祖祠也在炮火中毁了。社里的年轻人奋而投身到对敌斗争中去,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了“23勇士”光荣群体中的一员。

有谁相信“这里就是西林!”

西林有幸,几年前村子整体拆迁腾出的土地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西林也有困惑和不解,怎么在他们的土地上建成的居住区,变成了“高林一里”?

好在,不远处就有一条“西篮路”,算是西林(篮)留住这片土地躯体上的一块胎记。看到了她,就可以想起那一个曾经很大又很小的村庄,那一片曾经炮火硝烟笼罩如今洒满和平阳光的土地。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