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社位于仙岳路北侧、五缘湿地公园东南。高林为厦门岛内所熟悉源于十几年前老市区有拆迁安置所建的“高林安置房”。其实,解放前就有高林保解放后有高林乡,合作化初期成立了军民团结大队,后来改名为高林大队,是岛内自然村最多的(16个)生产大队。2003年底在岛内最后一个“村改居”成为高林社区。20087月析出一半为金林社区。

1980年代的地图上,高林边上水面多多

高林社旧时濒临钟宅湾。据说高姓最早开发了高林这片土地。南宋景定年间,店里社林姓入赘开基于此,传五子,繁衍成五支房林姓聚居的大社,故名高林。

远眺高林社(2012年)

俯瞰高林(2018年)

高林林姓号西河衍派,有林氏宗祠忠孝堂。忠孝堂里的对联中“林峦拱卫”一句,这也是高林社名起源的另一说:此地原系“高姓的林地”,故名为高林。

高林会堂宫,供奉关帝

会堂宫的清代龙柱上留下的文字是什么?

高林林姓号西河衍派,有林氏宗祠忠孝堂

忠孝堂祖龛,堂堂皇皇

所供奉的祖佛林希元

高林社呈南北长条形,北侧古时临海,地势较低,开发较早,叫下角。祖厝和高林宫、关帝宫都在下角。后来村社逐步向南发展,南侧地势较高,称顶角。高林是大社,从下角往上分4567四个生产队(居民小组)排列,社的顶角和下角贯穿着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叫中路。

下角的宫后榕树边上曾经是古渡口。清代修筑田里到汤屿的西堤和汤屿到坂尾的东堤,“造埭田数百亩”,并形成大片水面,道光《厦门志卷二》就有“高林埭”的记载。下角的古渡口后来修了堤岸通前头社。堤岸以北是一片广阔的水面,分西埭、鱼池、直港、碑牌后、鼎脐坞等几片。近水的古海滩垦为埭田。堤岸南的水面叫内埭,有内埭沟、大窟。如今这里正在新建高林小学。内埭以南是一大片水田,叫内埭田,靠社前的叫门口田,这是高林最好的水田。

如今正在新建的高林小学就在原来的门口田一带

民国13年(1924年)修建的江通(江头—五通)公路从高林顶角贯穿而过。社人就势在公路边修建一座小洋楼,上居下店,成为高林标志性的建筑。

原江通(江头—五通)公路边修建的小洋楼成为高林标志性的建筑

当年到新厝边的马路,如今的街市

大学士墓的北侧,古时候有厦岛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因在高林之西,称西宫。清代和民国初年,高林所在的保就以西宫为名叫西宫保。

西宫规模宏大,早已圮,50年代还存有残墙、石柱,那片园地还叫西宫,边上几块过水沟的石板叫西宫桥。再往北,是林姓三房的祖墓,因边上长着琼仔树(乌桕),就叫琼仔墓。墓边上的洼地并列斜插着3支石柱,齐齐指向西北方的“虎目”据说纯属风水问题使然。

高昂的“石枪”,有多少的传说?

高昂的“石枪”,有多少的传说?

街头的石敢当,唤醒记忆的标志

从虎仔山—新厝边下来的水,在高林社的顶角前沿沟一路流下,经大潭,穿过公路后过水尾宫、西宫桥、桥仔头,注入内埭。这里有隆起的地,向西开口的凹处是高林林姓祖墓,整个地形如乌鸦蹲地鼓着双翅,注视着前方的田园,称其为“乌鸦下田”。

祖墓边上长着琼仔树(乌桕),就叫琼仔墓

高林林姓祖墓,如乌鸦蹲地鼓着双翅,注视着前方的田园,称为“乌鸦下田”

墓碑上的图案清晰但莫名

高林社东侧,公路边上的大厝是解放前夕办的东升小学,也就是高林小学的前身。小学后的地叫学堂边,60年代在这里盖了高林大队的大队部。从这里向下角有经过高林宫、榕树脚、堤岸通往前头的路。

东升小学后来成了高林小学,70年代末办起了高林初中

高林大队部的屋顶,几十年了,挤迫并难于辨认

往下走,原有大队养猪场,从西村过来了一条河沟,河沟下就是高林埭边的一大片埭田。现在,河沟变成了新的公路,埭田变成了湿地公园。

高林社中还保留有生产队石头建的仓库

高林93#,石脚桶

高林278号边上,石臼

 高林边上曾有陈厝社,后废。高林社中有清代末年陈姓华侨所建的二落红砖大厝,所以此位置又称“陈厝埕”。陈厝埕的高林142号民居,被收入《厦门历史建筑》一书。

陈厝埕的高林142号民居

此民居集石雕、拼砖、彩绘泥塑、漆金木雕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身。面墙浓妆重彩,花岗岩的蠇虎龙纹“柜台脚”墙脚,上部墙堵利用红、褐等色差的几何形小砖拼贴出钱纹锦地、蝴蝶纹等图案,严丝合缝,精致细微;水车堵的彩绘泥塑和檐下多层长条锦带,色彩鲜明,小巧精致;凹寿门两侧的彩绘花卉泥塑墙面,典雅精致。凹寿和步廊上方的挑檐木雕有漏雕垂莲栱、麒麟狮兽斗抱及员光上的刀马人物故事,精雕细琢,妙趣横生。至今,人们还被这有幸留存下来的红砖大厝所惊艳。

高林142号,面墙浓妆重彩,墙堵利用几何形小砖拼贴出图案,严丝合缝,精致细微

高林142号,凹寿上方的漏雕垂莲栱

高林142号步廊上方的挑檐,麒麟狮兽斗抱及员光上的刀马人物故事,精雕细琢,妙趣横生

墙堵用小砖蝴蝶纹图案,严丝合缝,精致细微

墙堵的钱纹锦地图案,严丝合缝,精致细微

高林132号廊墙的十字花饰

高林131号,廊墙上的卍字连绵图案

古渡口边,建于清代的高林宫,相传是女神陈靖姑的化身随海潮而来,信众为其立殿安身称保安殿。主祀神尊为蔡妈夫人,信众又亲切地称为“妈婆”。

高林保安殿

高林保安殿,女神陈靖姑尊为蔡妈夫人,信众又亲切地称为“妈婆”

高林宫不大,影响却不小。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妈婆的神辇除了巡游高林本境之外,还会巡幸新厝边、林边等社“吃香火”,接受奉献和膜拜。

高林宫的民俗活动过炭火,吸引无数观众

高林宫的民俗活动,吸引无数观众

高林宫的民俗活动“犁辇”

道光《厦门志》载,高林人林月台、张锡五分别在山东青州、浙江兰溪当过官;解放前,高林的“和泰南音社”在禾山相当出名;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高林涌现出“九秀班”的光荣群体,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高林“九秀班”,在战斗中生产(1958年)

如今,行走在高林,夹杂在无数楼房之间的大队部的瓦顶,石条砌的生产队仓库,还有星星点点或堂皇或破旧的大厝真让人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在旧村整体改造不远的将来,高林,这座从南宋而来的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不可避免面临湮没的命运。

好在,高林的名字,除了永远留在社边的高林路,还留住离高林蛮远的高林安置区、高林公园、高林里,留给今后,留给子孙们更多的念想。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