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山街道岭下社,地处烟墩山(骑马山)西南,南邻县后,北接墩上,西望围里。

2010年,拆迁中的岭下社剩下孤独的身影

岭下叶姓聚居。 叶姓先祖世居同安佛子岗岭下,号“佛岭衍派”,是当地的望族,有“郡马府”闻名闽南。明洪武年间,叶氏后裔“隨业卜居嘉禾山小岭下”迁入嘉禾里,取名岭下,以示不忘祖地。20年前,岭下开基祖灵迁回同安祖籍地安葬,也算是“叶”落归根。

还有一说,岭下社位于烟墩岭“下底”,故名岭下。

岭下叶氏宗祠惠德堂

叶氏宗祠,佛岭衍派

岭下有叶氏宗祠惠德堂,门楼、天井、开嘴厅、燕尾脊硬山顶,屋顶双侧复盖7条瓦筒。宗祠的藏头联如“佛荫玉梅杨义志,岭丰金桂表仁忠”,分别都嵌着“佛岭”二字,以示叶姓的渊源。宗祠墙上,镶嵌着清同治七年(1868)的“赎典里书代理合约碑”。

岭下137号,“四扇门”大厝,围墙门气势不凡

岭下社里有人称“四扇门”的大厝,大厝的主人原本是岭下出洋的富户所建,“双落双列护厝”,体量庞大,气势不凡,木雕石雕十分精美。

岭下137号,大门上方的彩画颇具“古意”

精美的砖雕“富贵吉祥图”(牡丹、麒麟、凤凰)

别致的砖饰

就连院子里的水井栏也是如此精致(岭下137号)

就连院子里的水井栏也是如此精致(岭下67号)

岭下地处古海岸上的高地,社西北是围海开垦的埭田,又叫咸田,一直到墩上的咸埭边上。厦门沦陷时期,日军在墩上海边设防驻守,强行拆了岭下社中的几处房屋,硬是开了一条简易公路,经过社西南的门口山,拐个弯,穿过岭下社到县后山。路的西侧是叫埭垅的田园,东侧是叫石厝的园地。社后东向有一大片叫后埔仔的山埔园,今辟为湖里高新技术园;东南叫着大丘平顶,再过去与钟宅的果子园相接。

岭下113号,过廊步通木雕

岭下113号,屏风上的漆金木雕团篆堵“福寿满堂,富贵全家”

近烟墩山脚的田仔墘旁边有一个叫石烛墓又叫石柱支的大墓,墓前竖着2支高四五米的大石烛。发源于烟墩山(骑马山)的沟水注入一个叫鱼池的大池塘,又向西流叫鱼池沟,穿过公路后叫港沟仔注入咸埭。社前的门口田有一莲花潭,位于现在的BRT路的中间。西向的坡地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凤摆尾”……

幸运留存的老榕树,四周已经地覆天翻(2010年)

岭下天泉宫原名福海宫,据说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后改名为天泉宫。1996年再次重修。天泉宫主祀道教的张天师,传说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神像身着道袍,手持宝剑,座骑猛虎。天泉宫是我区唯一奉祀张天师的地方,关于张天师显圣的传说,在这里很是盛行,每年五月廿三神诞,自有相当的热闹。天泉宫还祀有杨府大使,俗称杨大使、大使公,据说是北宋天波府杨家将之一。

岭下天泉宫,中规中矩的闽南宫庙式建筑。(2007年)

不仅是天泉宫,还有水尾宫

还有下间仔祖庙

还有后宅祖庙。当然,岭下人仍然是多神崇拜

农耕社会的闽南,多神崇拜是本地乡村社会生活的特色之一。岭下也不例外。

岭下人早先从同安迁徙至此繁衍,开拓耕植,自是不易,他们对祖先心怀敬仰,除了祖祠之外,还有社前的祖宫仔。岭下虽不靠海,但在围里—钟宅海中,也有自己的一片蚵场。

旧社会强盗盛行,岭下深受其苦,他们在石烛墓后下海的的路边以及社后的大榕树下盖起了守更的“枪楼”,专人看守,防范从海上来的过水的“强熕”。

时代的印记——50年代的“学习栏”,记录了岭下人上进的步伐

时代的印记——《厦门日报》上关于岭下人的报道(1958年)

时代的印记——岭下人曾经为改变村居环境所付出的努力(1992年)

旧时,岭下虽无富甲一方,却文风炽盛,在明朝甲申年间和清代乾隆年间分别出了举人叶后诏、叶瑞莲。这很值得岭下人的骄傲。

《泉州府志》称叶后诏:“屡试冠军。崇祯甲申应岁贡,京师陷,未廷试而归。以诗酒自娱,与徐闇公、郑牧仲辈为方外七友。后渡台湾。着《鹣草》、《五经讲义》行世。”厦门名人池显方“称其文立海奔山,穿云裂石”。

拆迁中的岭下(2009年)

叶氏宗祠边上苍劲的老榕写满沧桑

2013年,湖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建设的需要,征地拆迁了岭下社。历经数年,岭下社只留下了社前那棵遮阴蔽日的榕树,还有祖祠边那写满沧桑的老榕。

噪音、灰尘、瓦砾,是旧村消亡的葬礼

气派非凡的岭下红砖大厝,在自己毁灭之前先目睹它人的消亡

岭下社消失了,留下了岭下路、安岭路、墩岭路的路名,还有还有矗立在环岛干道边上的岭下社区,还有了全新的叶氏宗祠和天泉宫。新岭下走出了数百年的土地,涅槃而出;岭下人从此也开始了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