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下如今属于金山街道高林社区。路下在原本江通(江头—五通)公路的北侧,公路从黄厝边上有叉路向北一二百米,西边是西村,东北边是路下。路下社西紧挨着西村社,东面隔着大潭和田中央社相对。

路下的村子实在太小了,解放初只有十来户,公社化时代和西村拼在一起,同属高林大队第8小队。

路下孙姓聚居,从西村分衍而来。孙姓曾是嘉禾的望族,号“东孙”。路下社边上早时有一个小社许厝,姓许,早已圮,曾留有破厝地。

清代道光年间《厦门志》“厦门全图”局部,“官路边”的村子

清代,从蛟塘铺过来的古驿道从社前经过,清乾隆中期“厦门全图”,今湖里范围仅标出13社,其中有“官路边”,西村孙氏族谱中也有孙姓先人“葬官路边”的记载。“官路”相当于清代政府的“国道”,即从五通经蛟塘过西村高林而去的驿道,路下社正处于这条“官路”之下,因而得名。

1935年手绘的“禾山特种区地图”,所标出的路下、西村、下美

路下社西原有一个较大的池塘,叫路下潭仔。从这里向东北直到东埭边上是一大片园地。其间曾有一个下尾社,其位置相当于今五缘湾道上。下尾在旧地图上又标成下美、霞美,也是孙姓聚居。日占前下尾社经不住强盗袭扰,社人纷纷搬往附近的村子,留下的破厝一直到了70年代平整土地时才消失。

社口的这丛竹子,茂密且不多见,已然是路下的标志

路下社北的地,靠高林埭是水田,称埭田。这些埭田虽然从清代就围海造田耕作,但是百多年过去盐分还在,甚至有盐份较高的形容为“盐场田”,收成总是不好。现在,这都成了五缘湾湿地公园的一部分了。

路下大半拆了,路上了无一人

拆迁在即,墙角的依然瓜果累累

路下社虽不大,却有王公宫和镇湖宫二座宫庙, 虔诚地奉着神明。路下镇湖宫和西村的镇美宫一样,奉的是孙姓的公祖真异大师。

路下王公宫,曾经在菜地之中

路下镇湖宫和西村的镇美宫一样,奉的是孙姓的公祖真异大师

镇湖宫边上的门斗石,清楚刻有“康熙三十九   庚辰年重修”,即公元1700年,这是路下年代最久远的物件

道光《厦门志·列女》,有路下社许氏伏娘的记载。称其“嫁仑后村王正。年二十五夫殁,母家令改节,不听。遗孤三龄,食贫鞠育。老年含饴弄孙,子妇怡顺。人皆颂其晚福。年今八十二余。”

去掉封建节道不说,路下人保存了质朴、低调、执着的本性,即便是出一个所谓的地主,也留下了勤劳、简朴的口碑。

路下,一个少为人知的小村社,如今,为了给建设腾地,大半都拆了。

地腾出来了,社也没了。

在挖机面前,留下的只有记忆。

即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剧变,那棵长满须髯的大榕树,不知能否有幸见证这一切?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原乡之80 机场14社

民国《厦门市志》的“禾山旧保社”中载:“日军辟作飞机场”,有后莲保斗门社、安人里社、陈厝社、西宅社、刘厝社、英厝社、下尾社、内英社、龚厝社、张厝社、崙后社、竹仔林社、后莲尾社以及殿前保坑园社共14社。之后大多文字沿用此说。

湖里原乡之79 江边

金尚路北段从林后社拦腰穿过,林后遂一分为二,东半部较小,人称为“小林后”。小林后的东北角,原本埭辽湾的南岸,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江边。江边位于埭辽海边,本地称港为“江”,故名江边。江边本地发音如同“江柄”。

湖里原乡之77 高崎

高崎位于厦门岛北面的海岸边,隔浔江海面和集美相望。高崎又名高岐,别名岐山,如今的岐山路正源于此。

湖里原乡之76 濠头

濠头社原名石头社,其原因应是此处遍布石头,社中的濠沙宫里有联句:“殿兴石头社北斗呈祥”。石头社因有濠沙宫而雅称濠头,但是本地人还是叫石头为多。有人误以为发音是“槽头”,这应该是“石头”的谐音而致。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