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记」

这才是厦门:我不是吸血鬼,我要如何留下年轻人


厦门:我不是吸血鬼

闽南,传统意义上,仅代表漳泉两地,厦门,一个印象中崭新的城市,以一岛之域,东吞西并,凑成了今天这般版图,硬是将闽南定义成“厦漳泉”三市,道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从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以来,厦门断断续续成为与漳泉并列的特别市、省辖市,甚至在1994年成为更高级别的副省级市。

其地位之攀升,由平起平坐到高人一等,也不过是一个甲子的时间,这种一代人的瞬息变化,让众多漳泉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特别是曾经的厦门老东家泉州,更是嗤之以鼻。

厦漳泉三地

从此,闽南的概念由漳泉变成厦漳泉,由两江流域变成闽南金三角,角色变化容易,感情上妥协可不容易。

1949年,厦门市人口20,5937人,漳州市人口1,554,700人,泉州市人口2,062,303人。

2010年,厦门市人口3,531,347人,漳州市人口4,809,983人,泉州市人口8,128,530人。

60年间,厦门人口增长1614.8%,漳州人口增长209.4%,泉州人口增长294.1%。

厦门的地界由厦门岛逐步扩张,先是于1953年拿下泉州同安县集美乡,1957年并入同安县灌口(含东孚、杏林等地),1958年8月吃下整个同安县和漳州海澄县的海沧、新垵两乡,至此厦门市成型。

厦门市的形成,是一个蛇吞象的过程,尽管至今也不过一县之地,但对于厦门岛来说,也算是爆炸性的扩张,之于人口更是以16倍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泉州的3倍、漳州的2倍。

以如今的现状看,厦门以薄弱的工业基础、强势的旅游业和金融业成为厦漳泉三地的人才、资金、服务目的地,故常被闽南人戏称为“吸血鬼”,似乎有些道理。

2014年厦门人口分布

然而,在闽南三地,真正筚路蓝缕,草根创业并由基层脱颖而出发展至今日规模者,却只有厦门。

厦门市,肇始于明洪武年间江夏候建立的中左所-厦门城,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厦门城亦不过是厦门岛西南一处海防要塞,担任着漳州九龙江口门户的角色。

而厦门岛,宋时属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元明清属同安县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清代厦门城成为台厦兵备道驻地,尽管守官级别很大,但是行政级别依然只是同安的一个辖区,其角色无外乎军事要塞而已,至于这个厦门岛,还是禾山当老大,尽管它在同安县的地位不过尔尔。

厦门城古地图

自从月港衰败以后,台海航运均转移至厦门城附近的港口进行,世称厦门港,鸦片战争后,洋人注意到厦门港的重要性,逼迫清政府开放厦门成为通商口岸,此时的厦门代称开始显现于全国,然而其范围依然是小小的厦门城和局部沿海的厦门港。

直至民国时期,厦门特别市仍然未能突破厦门城的局限,最多仅到达镇南关。

解放后的厦门,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农奴大翻身,尽管成了市的代称,但是市区以外广袤的土地仍然属于嘉禾里的范畴,时称禾山区,后来在吃下集美后发展成厦门郊区,从此厦门的范围才逐步扩大。

1924年日本所绘厦门地图

在此扩大的过程,厦门由一个城寨,发展成一个港口,再发展成一个特别市,最后成为与漳泉并列的地级市,其发展历程基本见证了中国由满清建立到富强到腐朽再到半殖民化,甚至民国的革命、混乱、日本人的割据,乃至新中国的解放、战备与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并且是以主角的形式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发展,这是漳泉两地所无法媲美的参与度。

这一切的一切,是厦门从小到大,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她能有今日政治地位乃至名望的一个基本保障。

尽管,厦门曾经有过沧桑岁月标榜功绩,但是在今日,厦门却实在有愧于特区之名,有愧东南第一港之名,有愧闽南金三角之名,亦难怪闽南三地人对其不屑的态度和不予认可的决心,如是再三,或许厦门将不再是厦门,将落寞于不复再来的历史烟尘中。

厦门如此,其所辖各区亦有相当的履历,如湖里区,因改革开放由湖里村发展至街道乃至区;如集美区,因陈嘉庚一众华侨不懈耕耘,终由集美社发展至镇至区;如海沧区,因月港余音以港立命由村到乡到镇到街道再到区。

这一切都是同一种文化在驱动,希望,这种由下至上的斗气能一再传承下去。

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逃离小小的厦门。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