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生(1906—1941年),厦门人。少有大志,为师长所垂爱。毕业于中华中学后,任清河小学校长达十余年。

郑瑞生(1906—1941年)

郑瑞生是厦门最早的中共党员和党的骨干。1926年2月,罗扬才等人建立了厦门第一个党支部。紧接着发展了18名党团员,来自小学界的郑瑞生是其中之一。3月间,厦门建立了党和青年团混合的厦门特别支部(即“厦特支”),下属7个支部,此时郑瑞生担任育民小学、清河小学党团员组成的“育清支部”的支部书记。4月,根据上级指示,实行党团分开,郑瑞生担任下属的育清(育民、清河)小学支部的支部书记。同时,在育清支部和中山支部之上设立干事会,郑瑞生担任干事会的组织委员。

厦门党史中关于郑瑞生任职的记载

1926年6月共青团厦门特支工作汇报列表

列表中郑瑞生在党内的二个职务

郑瑞生立志从事农村教育。民国25年(1936年),郑瑞生带着夫人及子女移居禾山钟宅,借用钟氏宗祠创办“钟宅颍川小学校”。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浪潮。禾山组织抗敌后援团,分有宣传、防空、救护等分队。郑瑞生积极参与抗敌后援团工作,自兼团长并从事抗敌宣传工作,活跃在禾山农村。

厦门沦陷后,郑瑞生带家母及全家老小避难于鼓浪屿岛。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郑瑞生在鼓浪屿笔架山创办补习学校“清河学社”,招收学生,补习汉、英、算等科目。

日伪当局曾利诱威胁,要他出面到教育部门任职工作,均遭郑瑞生的严词拒绝。1941年10月,日本华南情报部部长泽重信在厦门被刺毙命,日军大肆抓捕无辜民众。郑瑞生被伪厦门市政府巡官、汉奸洪寿仔所陷害,被诬陷指为刺客嫌疑人而遭日军逮捕。

《闽台汉奸罪行记实》中汉奸洪寿仔“诬指郑瑞生”的记录(刘瑞光提供)

被捕后,郑瑞生惨遭酷刑身亡,遗骸不知所终。

郑瑞生夫人洪翠英变卖家中所有,四处托人都无法得到郑瑞生的下落。她强忍悲痛,带着一子一女再次来到钟宅,复办起钟宅小学并坚持到解放后,从教育岗位上退休,把她的一生献给了禾山农村教育。

抗战胜利后,郑瑞生的同学、同仁从各地返厦门,把郑瑞生在抗日战线的事绩上报有关部门,经南京政府核查、落实,由内政部颁发抗战烈士证书及子女抚恤金。其忠烈事迹写着:“死者原任禾山钟宅小学校长,日军登陆后,摧残我文化教育机关,郑瑞生以忠烈不屈,被奸逆洪寿仔陷害殉难。”

1946年,洪翠英对汉奸洪寿仔提出控告,恳求法院严惩法办,但迟迟未决。奸逆家属甚至气焰嚣张,毫无悔意。厦门《江声报》在显要位置为抗战英烈发声:“奸孽居住高楼,义士骨埋荒草”。而后,洪翠英再次上法庭控告汉奸洪寿仔罪行,终于使其受到严惩法办。抗日英烈稍可瞑目。

《江声报》1946.8.16(刘瑞光提供)

郑瑞生后人安详的晚年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