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记」
陈姓翻身仗:从春秋时跑龙套的陈国,到南朝陈,再到南方第一姓
百家姓,中国人最富有个性的标记:在广东,素有“广东陈,天下李”之称,在福建,则是“陈林半天下”,而深究几大姓氏的分布,则大概可以圈出各自的势力范围:北方是张、王伯仲之间,南方是陈姓一统天下,而南北合并则以李为第一。
真正说起百家姓,应该特别提到那个百家姓生根发芽的年代:春秋与战国。
在那个诸侯林立与礼制分崩离析的年代里,氏从姓里分离而出,从而衍生了今日中国绝大部分的姓氏。
故,本文拟结合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名、后世姓氏以及它们的出场率,讲一讲到底哪个诸侯国从那以后脱颖而出,打了翻身仗,丢了江山,赢了未来。
中国典籍有史可载,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末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2年),而再往上武王克商、盘庚迁殷、商汤灭夏的确切日期模糊不清,90年代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天文推论和碳十四测年法推算可得勉强时间,之于更早的少康中兴、后羿代夏、夏启开家天下之先河的事迹则无从考证。
国人对于历史的准确性一向特别严谨,如果不是确切可知,那么不会轻易记录在史册中,这也是司马迁不将西周以上历史以年表形式体现的原因,不过不管怎样,这种严谨的记史态度给了我们一份完整的、准确的春秋时代纪年史。
本着儒学至上的治政理念,流传至今的春秋史基本上以鲁国的史官记载为基础,记录了当时主要诸侯国的大事和趣闻。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一、春秋剧本纲要简史
西周末年,周幽王自导自演了一部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真人情景剧“烽火戏诸侯”,直接的后果是内鬼引来西边的犬戎洗劫了周都城,而被戏耍的诸侯们假戏真做不予理睬。
幽王死后,内鬼推举平王即位,平王深刻地感受到诸侯国对他的冷落以及对于西边游牧民族的恐惧,便将都城迁到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东迁过程,凡是出力的都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和地盘的扩张,秦国就是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周原来都城一带的封地。
第一出戏上演的有点狗血,话说平王用人一碗水端不平,激怒了郑国,郑国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敢于向周天子挑衅,又是偷粮又是和周天子互换质子,忍无可忍的周天子纠合一群诸侯气势汹汹的向郑国杀去,结果被郑国打的体无完肤,自己还被射了一箭,此后,周天子威望更是一落千丈,而郑国乘势东征西讨,号称小霸王,春秋时代纷争争霸的序幕正式开启。
接下来偏居南方的楚国在闭门百年修炼之后,武力大涨,频频向周天子示威,要求提升爵位,正所谓瘦小的骆驼比马大,周天子一口回绝。绝望的楚国决定自立门户,自立为王,并开始向中原进军。于是乎中原诸侯开始产生凝聚力应对楚国的各种紧逼,春秋五霸的练级开始了。
第一位出场的是齐国的小白,各种成功前的铺垫、暧昧叙述一通之后,便开始开挂,各种所向披靡。然后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刷存在感,聚会、郊游、带小弟打怪兽。齐桓公死后,剧情很老套,无非就是内乱争位,国立不如以前之类的后宫戏。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位Drunb老大爷,借着楚国骚扰的契机,想仿效齐桓公的做法,东施效颦做起会盟刷级的动作,结果可想而知,被高级别怪兽(楚国啦)秒杀了,屌丝的逆袭史就这样被扼杀了。
经过这么一通闹剧之后,历史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开始塑造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富帅,名字叫重耳,他的练级从最基础的开始,不仅周游列国还各种受苦磨难,当然也少不了美色和高级别待遇,反正就是传统的肥皂剧剧情,然后历练之后就回国顺利当上晋国国君,然后励精图治一笔带过,瞬间满血满魔成了神级高手,继续走带小弟虐楚国的老路子。
然后接下去的剧情大概就是围绕着晋国和楚国两个主角展开,各有输赢,各有戏码。只是导演是鲁国,鲁国和晋国都是周天子同宗,多少带有感情色彩,明显的贬低楚国抬高晋国,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发展到最后,总不能两个自己玩耍吧。
于是晋国在东南方向刷了一个副本吴国,各种人财支援,把吴国武装成BUG,最后吴国在吸收了伍子胥和孙武之后把楚国灭了。可怜的楚国只好重零开始重新历练,直到战国时才恢复实力。而失去了强敌的晋国尽管和秦国间断性的互相放放炮外,也重新走齐国的路,内乱。
老剧情总不能再播放一次,于是鲁国将镜头全给了东南方向,吴国。吴国灭楚后,继续向北骚扰齐国,不管怎么说齐国底子厚不怕外贼,两家互相来往,波澜不惊,然后一个没留意,吴国就被卧薪尝胆的越国灭了,春秋时代就这么走向尾声,最后晋国内乱三分天下分出赵魏韩正是宣告春秋结束战国来临。
春秋,就是这么简单,几个大国打来打去,争做老大,顺带把小弟送去当炮灰。
二、谁是春秋的赢家
春秋诸侯一百七十余,而真正参与演出的并不多,无非是春秋五霸和春秋十大国,附带几个跑龙套的。
春秋五霸依序为:齐、宋、晋、秦、楚,换个说法,为齐、晋、楚、吴、越
春秋十大国为:齐、卫、郑、鲁、秦、楚、晋、宋、吴、越
以上为春秋时代的主角,共十一名:齐、卫、郑、鲁、秦、楚、晋、宋、吴、越、燕(毕竟是战国七雄,算一个)
跑龙套的大概如下:陈、蔡、莒、徐、曹、杞、邾、薛、刘、郯、滑
在《左传》内容中,以上各国的出现频率看他们的戏份,或许也可以知道这几个诸侯国在鲁国的眼里重要性如何。
图/春秋列国出场率排序
出镜率最高者为晋国1,822次,第二名为齐国1,319次,第三名为楚国1,266次,以上号称为三大主角,基本上春秋时代就是以上三国的历史。
第四名郑国1,166次,典型的赶了个早,却没了下文,很可惜,初始人设高大上,但后来就逐步没落了,不过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独角戏,后来成了傀儡只能参加各种会盟以及晋楚两国之间的墙头草。
第五名为鲁国968次,真实的次数应更低,这里统计的是鲁+我,有些对话也被纳进来了,不过也无妨,导演的戏份本来也应该是要有的。
第六、七位为宋、卫,两个爵位为公的主要诸侯国,地位足够高,戏份也不错,就是全文读下来,感觉没什么存在感。
第八位竟然被跑龙套的陈国拿走了,有点出乎意料吧。
以上,前十名依次为:晋(候爵,姬姓)、齐(候爵,姜姓)、楚(子爵,芈姓)、郑(伯爵,姬姓)、鲁(候爵,姬姓)、宋(公爵,子姓)、卫(共公爵,姬姓)、陈(候爵,妫姓)、吴(子爵,姬姓)、秦(伯爵,赢姓)
论春秋千年之后的赢家,便在此十国之内,以下采用排除法。
1.晋国
简述:春秋时代综合实力最强的应该是晋国,地理位置极好,连通中原,北抵戎狄,对南有周国缓冲,西边黄河天险,东边有太行之固,向北可向戎狄拓展领土,进可攻退可守,且三晋之地在当时人口最为稠密,与中原无异。只可惜被三家分晋,丧失后劲,晋国后人从此默默无闻,所幸现在的山西还记得他,司马家的晋朝让他发了点光和热。
淘汰。
姓氏:晋姓,百家姓居第212位
朝代:晋朝(西晋与东晋),司马氏,立朝155年;五代前晋,李氏,立国40年;五代后晋,石氏,立国12年。
余音:山西省简称
2.齐国
简述:齐国为姜太公封底地,后人总算没给他老人家丢脸,算是继承了太公的脑袋,尽鱼盐之利,经济和军事都是首屈一指。作为春秋第一霸,在整个东周时代都是翘楚,与秦国并列东西二帝,可惜后来走错路,被秦国忽悠了。灭国后也是相当凄惨,连山东都把他淡忘了,简直是输的彻底。
姓氏:齐姓,百家姓123位,齐国改君后传承
朝代:北朝北齐,高氏,立国27年;南朝齐,萧氏,立朝23年;五代黄齐,黄巢建,立国10年;北宋伪齐,刘氏,金国傀儡,立国7年;五代齐,徐氏(后改李氏),南唐前身,立国2年。
余音:齐鲁大地
3.楚国
简述:贯穿整个春秋战国,最令人感到可惜的必然是楚国,广袤的土地强大的实力,也是唯一可与秦国相提并论的大国,人才、资源、军队要什么有什么,但还是敌不过老天安排,因而在楚国灭亡时,留下了那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楚虽三户灭秦必楚。在后世,楚国似乎一直有个厄运随身,本来实现诺言的西楚霸王眼看要复活楚国了,却不想胎死腹中。再后的张楚、桓楚更是短命的一塌糊涂。
姓氏:楚姓,百家姓居第276位
朝代:秦末西楚,项羽建,立国4年;五代楚,马氏,立国44年;秦末张楚,陈胜建,立国1年。
余音:无
4.郑国
郑国算是一场悲情戏,占据了中原的核心位置,在平王东迁时也有所出力,在周天子朝廷属于上卿,地位稳固名声在外还当了一回中原小霸。或许是过早除了风头,后劲不足,且中原地区小国林立,实力雄厚,郑国无法吃掉他们,最后只能算中原地区一个相对较大的国家夹在晋楚之间夹着尾巴做人,后来也早早的灭了国,但也还好,子孙改姓后发展比前三个国家好的太多了。
姓氏:郑姓,百家姓居第23位
朝代:隋末郑国,王世充建,立国2年
余音:河南省会郑州,战国七雄韩国都城
5.鲁国
简述:作为周公之后,鲁国在礼仪方面建树颇高,其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了周天子以礼治天下的典范。当然在春秋变革的时代,这种迂腐的表现也使得鲁国丧失了成为东方一霸的机会,逐步没落为齐国的保护国或者练兵场。然而在历史上,鲁国也因为出国孔子,而在历史上占有极大的地位,邹鲁之风被广为流传和传颂,这或许是鲁国的最大成就
姓氏:鲁姓,百家姓居第119位
朝代:无
余音:山东省简称,文化发达的简称
6.宋国
宋国时殷商存续的代表,在诸侯国中地位较高,春秋时期的宋国喜爱出风头,因此耗费太多内力,逐步被周围的诸侯分割瓦解。军事和谋略不足,但是他有两个独门秘方,一个是经商能力强,宋所在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商业最发达几乎引领了整个春秋时代的经济发展;另一个文化发达,除了有孔子这样的后人外,宋国还是墨家、道家和名家三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姓氏:宋姓,百家姓居22位
朝代:南朝宋,刘氏,立朝59年;北宋南宋,赵氏,立朝319年
余音:中国主要的朝代
7.卫国
简述:卫国别的不行,生存力还是可以的。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后来成了魏国的附庸,最后成为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可笑的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到了海外建立了卫满朝鲜。
姓氏:卫姓,百家姓居171位
朝代:汉代朝鲜附庸,卫氏,立国87年
余音:无
8.陈国
陈国的国君似乎都有点不在状态,但他的历史却值得大书特书,诸位不要转页哦,其实他就是本文的主角了。陈国是以虞舜后裔的身份被分封的,爵位不低为侯爵,第一任国君妫满,后世亦称胡公满或陈胡公,为后世陈、胡、田姓始祖。从妫满受封至公元前478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645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最大的悲剧和喜剧是陈国灭亡后,陈国公子陈完(陈厉公妫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于公元前386年代齐国姜姓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姓氏:陈姓,百家姓居第5位,南方第一姓
朝代:南朝陈,陈氏,立朝32年
余音:楚国都城
9.吴国
简述:吴国属于瞬间发光发热、昙花一现的角色,来得晚去的早,只是以BUG的角色出来把主人公干掉,然后当了短暂的老大之后又被小弟干掉的龙套。虽然角色不够多,但是却是对那一方土地影响极大,地方不大,对中国的影响确实深远的。
姓氏:吴姓,百家姓居第10位
朝代:三国吴,孙氏,立国58年;元末东吴,张士诚建;元末西吴,朱元璋建,明朝前身
余音:吴语,吴越
10.秦国
简述:秦国为春秋战国最后的赢家,成为中国一统的第一朝,只可惜,短命的王朝在始皇帝死后便被推翻了,有很多成就也很多争议,不过,秦依然是一个值得挖掘和传颂的朝代。
姓氏:秦姓,百家姓居第78位
朝代:秦朝,赢氏,立朝14年;东晋前秦,苻姓,立国44年;东晋后秦,姚姓,立国34年;隋末秦,薛姓,立国1年;北朝西秦,乞伏国仁间,立国34年
余音:陕西代称
以上,在此十国中,以姓氏论,陈国以国为姓,后世人口最多,排全国第5位,次者吴,第10位;以朝代论,真正为后世建立的朝代为秦朝和南朝陈两个,其他均为异姓国或朝,论先后为秦、陈、宋、晋;以后世名称看,能称为省份简称的应优先,城市次之,故为鲁、晋、陈、郑,后两个为都城和城市;以诸侯国的地位看,秦第一,楚第二,齐第三,晋因被分割暂列第四,又因齐被田氏取代,故齐也相当于陈。综合评判,陈国应是春秋列国在后世发展中的最后赢家。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