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农(1893-1967),名浩,又名永洁,字菊农,厦门禾山寨上社人。其父陈厚泽在菲律宾经商有成,于家乡购置田产,聘名宿教授儿辈。清宣统元年(1909年),陈菊农入厦门官立中学堂就读。
陈菊农(1893—1967)
成年后,陈菊农在家乡禾山一边过着耕读生活,一边参与民国初年的进步社会活动。1916年,完婚不久的陈菊农前往菲律宾谋生,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曾在马尼拉开过一家“菊记茶庄”小店。时胡汉民、吕渭生等人奉孙中山之命前往南洋筹款,筹备“倒袁”的武装起义。陈菊农在菲华侨社会中募销军债劵,不遗其力。旅菲期间,陈菊农热心于华侨社会的文化教育活动,曾与人合作兴办华文洪光中学和华文报纸《小说丛刊》。
青年时代的陈菊农
20世纪20年代,广大华侨眷念祖国,纷纷回归参与故乡建设。陈菊农亦回到厦门,投入家乡的文化活动之中,时有文字见诸报端。1930年4月,陈菊农在思明东路3号独资创办《厦门周报》。虽是地方小报,每周发刊四开张纸二张,但内容丰富,且有新闻发表,颇受厦门人士欢迎,曾盛行一时。1931年,陈菊农编《厦门小报大观》一书,撷取《昌言》等厦门小报之文字佳者为一书,留下厦门近代文化史料。1936年,陈菊农参与组织“厦门晶报社”。
《厦门周报》刊出东北抗日将领马占山(1932.1.)
陈菊农为故乡建设尽心尽力。从1934年起,他专心参与故乡禾山的建设发展。在此期间,担任禾山地方建设促进会常务委员、区教育会筹备委员、寨上保安会主席、湖山学校财政主任等职。1934年9月,陈菊农与归侨叶天来、陈天恩共同发起创办《禾山旬报》,这是禾山历史上唯一正式发行的报纸。社址设在家乡寨上社。其办报宗旨为“提高农民水平,促进作物高产,建设新农村”,颇受禾山农民读者欢迎。抗战胜利后,陈菊农仍关心禾山故乡的建设发展,发起禾山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献议提出“开辟禾山计划”,设想“填海为田”,增加农业生产。
1934年寨上保安会的乡绅,站立者 右陈菊农,左陈有才
《禾山旬报》第2期(1934.9.11.)
日军侵占厦门前夕,陈菊农携眷避难菲律宾。193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创办南声出版社,宣传抗战,呼吁侨胞出钱出力支援前线。并继续刊行华侨月报、《小说丛刊》等。
抗战胜利后,陈菊农率家人返回厦门,一心想为故乡文化事业尽责尽力,拟将已创立七载的南声出版社移设厦门。然呈厦门市府登记,稽延半年不准。1947年,厦门成立厦门市文献委员会,陈菊农就以菲律宾南声出版社名义在厦门创办发行《厦门画报》杂志,搜求有关厦门文献之重要材料,同时引起海内外人士对此事之关心。当年底,陈菊农以身作则,将其儿辈每年祝寿之资捐出二百万元,以百万元捐助文献委员会作修志之用。1948年1月,厦门市政府聘其为厦门市文献委员会委员。
陈菊农拟将南声出版社移设厦门,呈厦门市府文(一部),稽延半年不准
陈菊农以菲律宾南声出版社名义创办的《厦门画报》,虞愚题刊名
在《厦门画报》创刊号上陈菊农发表“启事”通陈呈厦门市府文稽延半年不准
厦门解放后,陈菊农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参与政治活动。1956年,陈菊农出席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并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7年,陈菊农逝世。
禾山一代文化名人、报人陈菊农留下了他倾注心血的《厦门周报》《厦门画报》《小说丛刊》《禾山旬报》,呈现了当年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让那一段历史愈加丰富和厚重。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