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厦门已经成为闽南的军事、政治和港口贸易中心,其重要性已远远超越同安。但是,在行政区划方面,厦门还是隶属于同安县。这种状况成为厦门地方绅士和商界人士的一块心病。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召开福建省临时议会,厦门各界人士联合致电福建都督:“厦门户口之繁盛,财产之雄厚,均较同安为最。民国成立,自应脱离同安羁绊而独立。”4月18日福建军政府决定从同安县划出厦门、金门二岛设思明县。

民国24年(1935年)2月19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准,撤销思明县,厦门设市。短短20几年,厦门不仅摆脱同安县而且实现了“三级跳”,从一个里到福建省第一个市。这固然让厦门人欢欣雀跃。

可是,厦门设市,留了一个“尾巴”。

起先,行政院“有关部门会同审查厦门设市问题,结果决定厦门可准许设市,但思明县不得列为市属。”后来,正式通过的“厦门设市案”决定:撤销思明县,厦门设市;厦门岛除了城区之外,设“禾山特种区”,改属同安县。

“禾山特种区”冠以“同安县”(1935年地图)

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一片哗然。

厦门设市,理应管辖本岛禾山,作为厦门市的发展腹地,结果禾山不归厦门,厦门市仅限于岛上西南一隅不到8平方公里的老市区和鼓浪屿,极其“袖珍”。以设市之后的厦门本岛上的绝大部分设立的禾山特种区,反而舍近求远属同安县管辖。

“禾山改属同安县”不仅是厦市尤其是禾山的有识之士所不能接受的。

“设市案”通过后仅仅一周,民国24年2月25日,思明县党部召开会议,县党部委员周廷洛在会上当即表示,对于“禾山将改属同安”这一消息,禾山民众团体群起反对。

其理由是“禾山地势及民风与同安县殊。”“果禾山而归同安县辖,实有种种不便,无论行政治安,以及教育诉讼,具有绝大之影响。以地势而言,禾山四面环海,与同安隔岸遥对,实自划成天然区域,不特发施政令,迟缓停滞,而居民往返,亦感不便。”周氏无疑是代表国民党思明党部的意见,强烈要求禾山成立“自治实验区”直接隶属即将成立的厦门市政府。“(一)当时各省设试验区者多,如江苏的江宁区、浙江的兰溪,河北的定县,山东的邹平,而福建省缺;(二)禾山人口少,范围小,民情忠厚与内地情形不同,如划为试验区定可取事半功倍功效;(三)厦门为华南重要商埠,中外观瞻所系,如将禾山隶属市政府,聚精会神的建设起来,可作为福建政治的楷模。……”周氏当下表示,将制定“禾山试验区”的计划,送福建省党部“转达中央”。

思明县党部委员认为“禾山应划为自治实验区”(《禾山旬报》1935.3.1.)

县党部当即行文,于理于据,言之恳恳:“禾山与厦门,名虽不同,然壤土相接,风俗习惯已成为不可分之势。同安与禾山,距离一海之隔,向无陆路可通,风俗习惯又皆迴异。此数十年前,所以另划厦禾,设思明县治也。查禾山多系华侨,民俗淳朴,酷爱和平。同安民性强悍,遇事决裂。历来禾山之受同安莠民掳人勒索,明火攻劫,层见叠出。故禾人之视同安人,避之唯恐不及,加以同安连年兵灾、匪灾,禾山幸免波及。一旦归并,禾人殊属戒心。况以厦禾之密迩,于行政、公安在在发生连带关系。若禾山离厦门归同安,则厦禾一片地方截而为二,其影响行政推进及治安问题,良非浅鲜。”最后并提出建议:“将禾山设立自治实验区或农业区署或佐治局,归由厦门市政府指挥。”

思明县党部的报告行文(部分)

禾山藉的海外华侨向来关心禾山发展,“禾山特种区将改属同安”的消息一经传出,旅菲禾侨杨肇根、林能隐特地致函禾山地方建设促进会反对。他们表示:“禾山将归辖同安,如果事实,希贵会誓死力争。盖禾山而果归并同安,不特种种不便,最厉害者,即同安捐税繁杂,贫困之禾山如何负担得起,深望诸公为民请命,如政府不准收回成命,亦当援金门先例,请求自成一县。”(1915年1月,思明县析出大小金门岛等设立金门县。)

可见,对于“禾山特种区将改属同安”,除了“禾山民众,深感不安”之外,社会团体和海外华侨无一不表示反对,并提出不同的设想方案。国民党县党部提出“划为自治实验区”隶属厦门市政府。禾山华侨提出“以金门为先例,自成一县”,隶属省政府。

海外禾侨准备推举代表赴京请愿,反对禾山归属同安(《禾山旬报》1935.3.21.)

到了当年的4月1日,厦门市政府正式成立,并且“划禾山为本省自治试验区”。这似乎综合了县党部、海外华侨的二个提议。这一“自治实验区”还是称为“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平起平坐,同属福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地由永春移至泉州。

自此,“禾山特种区”的归属才有了下落。

直到民国26年7月,禾山特种区改为禾山甲种区,隶属厦门市。经历了2年多的折腾,禾山又回归于厦门。

历史就这样转了一个弯,令人匪夷所思。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