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禾山,阡陌纵横,百十个村社星星点点。其间街市,以江头街最著,其次是桥头街。二者在民国初年就已成规模。还有何厝中街,至今尚存其名。三者构成禾山农民进行交易最基础最便捷的“鼎足之势”。桥头街湮没于1960年修建的水库之中,江头街则延续到90年代才摇身一变为“台湾街”,何厝中街一直到近年还顽强地存在。稍逊者还有昭塘街、安兜街、殿前街。更早些,五通的西头也曾形成过小规模的街市。

老禾山的街市

这些街市和许多其它农村墟市不同,并没有约定的交易日,而是天天开市。街市的民居因为交易的方便,大多是向街的“竹篙寮”,前店后居,而非传统的红砖大厝。解放后,这些街市大多办有供销社、农资公司、水产供销店,大大方便了农民。

江头位处厦岛几何中心,又挟水陆交通之便,曾是厦门与漳州、海澄、同安的商品集散地,形成远近闻名的江头街,

江头街是一个统称,范围大概在今台湾街以西、江头公园以东、江头南北路之间,有中街、大街、新街、后街、新马路几条街路。中街是主要的街路,是旧江头街的主要组成部分,串起其它各条街路,又叫街仔内,拥挤并热闹。

上世纪60年代卫星图上的江头街(转自Amoymap)

早期来自“惠泉晋安同”的“泉州五县”人在江头二三百米方圆之地,经营着上百家店铺。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江头街单是坐堂药店就有泰安堂、民安堂、济仁堂,西医维翰诊所、魏志武诊所、老德安中医,还有嘉禾酱油厂、德发当店、严全米绞、新德昌百货,以及旅社、布店、红料店、柴草店、棺材店、黄包车房、轿亭、酒厂、榨油厂、糖厂、发电厂。据1956年的统计,在上千米长的街道上有178家店铺,700余人经营着建材、百货、五金、药店、布店、燃料、金行、车行、日杂、菜馆、理发、修车、修表、照相、时果、小吃、菜阁、酱料等等。

江头街旧貌(林勤总摄)

1923年,厦禾公路开通,在街仔内以东的草埔顶新辟公路。1957年,新马路两侧辟为临街商铺。六七十年代,旧街道的店铺式微,新马路两侧商店林立,后来居上,成为主要街道,也就是今台湾街的前身。

桥头街在日据前有过相当的繁华。街上有一二十个铺面,由本地刘厝、杨厝、湖边甚至来自薛岭、岭下的人经营着茶水铺、干果店、米面店、饼店、肉店、布店、杂货店、酱料店、瓷器店、剃头店、豆干店、棺材店等等,还有碾米的米绞、供丧事出租的魂亭店,还有当铺、中药店和本地名医林兴邦的诊所。1938年5月10日早上,日寇侵厦,我义勇军守在桥头街进行抵抗。日军先是用飞机轰炸了桥头街,而后又纵火焚烧。光复后,桥头街的街市逐渐得到恢复,还增设了邮政点和照相馆。

上世纪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之后,农村商贸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桥头街繁华不再。1960年修建湖边水库,桥头街淹没在水库之中。

民国年间,蛟塘(昭塘)旧驿道的两侧建有互相面对的二层店铺,形成街市,是禾山东部的商业集中地。1920年代开通了江通公路之后,街市转而在马路边上。解放初,这里有杂货店、小吃店、糕饼店、药店、诊所、水果铺、烟铺、轿子间、油坊,老一辈人还津津乐道当年蛟塘街的油炸粿、面馃、加拉饼(戚公饼)、免煎糕、芋馃炸、匙仔炸、面线糊、薄饼和面茶。解放后到70年代间,昭塘设有供销合作社、信用社、粮站、邮政代办点,仍然是重要的商贸场所。

蛟塘(昭塘)古驿道两侧相对开着店铺(2008年)

殿前,社大人多,曾有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繁荣,村社的名字便源自于“店铺之前”。

殿前有东西、南北走向的2条街,在王公宫边上正正形成十字形的街市,交叉的地方旧时叫“物吃埕”(mi jia dia),是许多卖小吃的“十字街头”,挤满了油条、蚵仔润、匙仔炸、芋粿炸的小吃摊。改革开放前还有剃头店、米面店、豆干店、杂货店、干果店、小吃摊,还有供销社的百货店。

如今的殿前街

古时,西头和店里之间隔着海,常有船只停留在此进行买卖交易。那时从五通到蛟塘的驿道的行人,海水涨时要摆渡,海水退时要涉水而过,当地人称“蹽埭”(lǐao dìe)。 来来往往都要经过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逐渐形成了从西头的威灵殿连接蛟塘的街市,当地人称西头街。西头街是五通来往于江头的必经之道,有油坊、当铺、杂货店甚至还有鸦片烟馆。

旧时,从江头到禾山飞机场、高崎的公路经过安兜。从安兜高处的大路顶到大路下,沿着公路形成南北走向的街市,有米绞、杂货、糕饼店、理发店、小吃店,面食加工店,还有药局和诊所,人称安兜街。

安兜当街的大榕树,旧安兜街就在这一段(2018年)

安兜爱民医院的广告(《禾山旬报》1934年10月11日)

如果说旧时的街市只是农耕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交易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广泛形成的街市则是市场经济活跃的体现。以湖里区来说,大凡人口密集一些的城中村,都自发形成或大或小的街市。其中尤以湖里、殿前、蔡塘、马垅、围里最具规模。店面林立、人头攒动、昼夜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既是许许多多创业者淘第一桶金的地方,更留给五湖四海的打工者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家乡风味的温存。

湖里街景(2011年)

蔡塘街景(2020年)

马垅街景(2018年)

寨上街景(2011年)

围里街景(2021年)

安兜街景(2019年)

后埔街景(2017年)

小东山街景(2021年)

钟宅,车头的街市(2019年)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