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之间的矛盾,最大的莫过于人与虎。旧时的厦门及周边,虎患连连,人们谈虎色变,以至于本地人用“虎姑婆”“虎猫咬去”来吓唬小孩。人们把烈性传染病霍乱称为“虎疫”,畏之如虎,源于霍乱的英文cholera ,用的是厦门话音“虎列拉”。
旧时本地称霍乱为“虎疫”——畏之如虎
然而,虎是百兽之王,形象威武健壮,令人生畏,由畏而敬,作为勇猛、威严、正义的象征,赋予能吞噬鬼魅,威慑敌害,守卫天门地户,又能庇佑人神,赐福示瑞等功能。本地民居、祖祠、宫庙,左右边门俗称叫龙、虎门。传统建制的宫庙,其左右门内侧也都雕有龙、虎的石堵,当为守护神。虎堵多为一只大虎带着一只小虎,大虎和小虎相互对望,显现出父子情深的家庭意义,也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价值。
小东山龙会宫的虎堵
江头佛祖宫的虎堵
泥金兴隆宫的虎堵(孙志荣摄)
林后青龙宫的虎堵
虎神崇拜在民间信仰中历史悠久。本地宫庙中几乎都配祀着虎,信众尊称为“虎爷”“虎相公”。
传说虎是土地公的脚力,守护山林土地,一切听从土地公,民谚有“土地公无画号,虎不敢咬人”“没有土地公放声,虎嘛不敢咬人”之说。所以,很多土地庙的土地神边上常常也有一尊虎神。俗信虎神除了能镇守庙境,能为民除害之外,还能够招钱财,具有财神的能力,所以拜虎爷也是为了求财。
虎是财神赵公元帅的坐骑(塘边王爷宫)
武财神边上的虎,塑造得威风凛凛(江头三王府宫)
俗话说“虎爷咬钱来”,信虎爷能“咬金带银”。所以土地神前的虎,形象往往是张开着口,象征着咬钱财进来。
江头土地宫的虎爷像是一只小虎崽
江头龙泉宫的土地公和虎爷,虎爷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民间传说保生大帝吴本于山中采药时,遇一白额金睛山虎。这只山虎因咬食一位妇人而被银簪卡在咽喉,痛苦难当,遇吴本乃垂首趋附,求其救治,并答应从此不再害人。吴本心有不忍,斥责其恶,见其知悔,乃为虎拔出银簪。这便是“神医救虎”的故事。山虎从此改邪归正,服服帖帖伺候着保生大帝,因而保生大帝像前就有老虎守护。这个虎的形象是不张口的——羞于让人知道咽喉受伤的事。
薛岭龙源宫保生大帝前一大一小的虎爷(陈世才摄)
林后青龙宫保生大帝前的虎爷身着华丽的堆锦披风,有点“壕”
徐厝福源宫保生大帝前的虎爷是开口虎
薛厝龙兴宫保生大帝前的虎爷也是开口的
老虎是雄踞山林的“山大王”,民间信仰里的虎爷能镇境驱恶,守护一方平安。宫庙做各种醮事,都离不开这个神兽。请道士或法师作法,“放兵马”“安五营”“收兵马”时,进行所谓的“犒军”,都要在虎爷前上香、焚纸。宫庙的当境神明出游巡境,要请虎爷上神辇,列在各神辇之前,作为开路神,赫赫威风,邪魔精怪,逃之夭夭。巡境前先由主事人进行庙祀,然后请出神像安放在神辇。巡境的队伍,第一个神辇是虎爷,然后才是其它神明的神辇,信众持香在神辇后簇拥而行,一路上锣鼓喧天,载歌载舞。虎爷的辇骄在人们的颠簸摇晃中或疾或缓地前行,如痴如醉。**神辇4
吕厝保安宫案桌上的虎爷和它的辇骄
围里会福殿“犁辇”,虎爷在最前面
村里龙苍宫巡境时,虎爷的辇骄在商家“吃香位”
后浦正月十五有“哗新娘”的民俗。这一天晚上龙会宫的虎爷乘坐神辇出来巡境,上一年新入门的一众新娘,轮番追逐着虎相公的神辇,争相把手中的香火插进虎相公的身后,吸引无数围观的人们呐喊助兴,呈现村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的虎相公完全是一只调皮可爱、与民同乐的神兽。
后浦龙会宫,虎爷紧紧绑在辇骄上,准备出发巡境(陈素惠摄)
“哗新娘”的高潮:虎爷辇骄前一场插香的混战(陈素惠摄)
镇境、驱邪、招财、开路,虎爷还有特殊的治病功能。旧时,民间俗信虎爷能治疗脸颊肿胀的腮腺炎,用黄联纸抹过虎爷塑像之口,再用来擦拭患者肿胀的地方,据说屡屡见效。
这些,无疑是对老虎的神化,人们从惧虎畏虎,变成敬虎崇虎。现如今,老虎成为一级保护动物,虎爷受到如此待遇,丝毫没有违和感。
高崎关帝宫虎爷
浦口瑞云宫虎爷
金山福寿宫虎爷
江头广福寺虎爷
县后龙兴宫虎爷(高明元摄)
县后庆安宫虎爷(高明元摄)
泥金兴隆宫虎爷(孙志荣摄)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