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有座鹦哥楼,湖里有块鹦哥石。鹦哥石在忠仑公园西入口处。

忠仑西南的莲花山巨石最多,称为莲花峰。莲花峰上有巨石形如鹦鹉傲立,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上有虞愚先生的题刻“鹦哥石”,笔锋遒劲有力,挥洒自如。据专家评析,这是虞老先生书法巅峰时期所作。

巨石形如鹦鹉傲立,惟妙惟肖,上有虞愚先生的题刻“鹦哥石”

鹦哥是本地对鹦鹉的俗称。据说,原本是要写鹦鹉石的,虞愚先生认为:“‘鹦哥石’更适合民俗,也更亲切。”

虞愚(1909—1989)字竹园,号北山,生于厦门,原籍浙江绍兴。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受聘为厦大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佛教学院教授等职,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兼书法家。虞愚对佛学的研究造诣很深,尤其是研究极少有人懂的“因明学逻辑”而著名。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把虞愚请到北京,参与编辑佛学大辞典,而后一直留驻北京。

在鹦哥石边上的另一块巨石上,又有二处题刻。

林焕章“莲花峰”及记事题刻

一是林焕章于戊辰秋(1928年秋)所题“莲花峰”三个大字及其下方七行竖写的记事题刻。题刻的内容是:林应挚友唐伯瑚之约登莲花峰,远望众山环拱,树木葱蔚,峰下有石作鹦鹉状,(我的朋友)唐伯瑚将精通医术且以诗名世的父亲(闽侯垚沙唐绩庭)葬于此处,莲花峰之胜藉先生之名传世也。

林焕章,连江人,清末贡生,早年参加同盟会,毕业于福建高等警校。辛亥革命后历任宁化等多地的县长,1928年6月任新设的厦门公安局局长,2年后,因发生轰动全国的厦门“525”劫狱事件而下台。题写“莲花峰”正是林焕章在厦门任职之时,近百字楷书,笔正端润,工整严谨。一介警政要人,有此书法造诣,也属难得。

另一处是唐伯瑚后人以隶书题的五言诗:“离乡三十载,趋省赞何哉。家国澄观日,金鸡颂曙开。”此诗刻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时隔“莲花峰”题刻正好五十载,彼时文革阴霾尽扫,气朗神清,诗中的欣喜之情跃然于上。

唐伯瑚后人题五言诗

虞愚和唐曾是同文中学的同窗好友,情如兄弟,有“唐虞”之戏称。虞愚为唐家祖坟所在的莲花峰鹦哥石题字是情理之中。

当年的莲花峰,丘陵起伏之间,岩石环拱,状若莲花,林木一片葱郁,山石恰如出水芙蓉,娉娉临风,孤芳独秀,在巨石的下面,还有一个可容纳十几个人的山洞。两岸军事对峙年代的炮战中,惊恐的忠仑村民跑到巨石下的山洞中藏身,躲避对岸的战火。后来的数十年间,厦门岛内乱开山炸石,莲花峰的山石大都被开采,所剩无几,莲花环聚的景象荡然无存。所幸,鹦哥石以及边上的几块巨石藏匿于乱草野蓬之中,躲过一劫,保留下来。一直到2005年,忠仑公园初辟之时,清除乱草荆棘,鹦哥石显出真容,人们才意外发现这处从未被记载过的摩崖石刻。

忠仑公园北入口处的鹦哥石胜景

鹦哥石、摩崖石刻、大家笔迹,已然是忠仑公园一处绝佳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也是湖里区范围内难得一见的胜景。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