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6日,金门国民党军炮击我后埔、浦园以及位于祥店的厦门三中一带,打死居民和学生11人,打伤32人,其中厦门三中5位学生被夺去生命,还有11位师生受伤,是为“九六”惨案。
当日上午10点多,课间操后第三节刚刚上课不久,学校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突然,国民党军的炮火落在三中的操场上、教室旁,顿时,校园硝烟四起,弹片横飞。炮弹爆炸的气浪震破了教室的门窗,弹片击穿了屋顶,教室里撒满了碎裂的玻璃、瓦片,课桌上、书本上插着弹片。遭受突然袭击,沉着的师生就地躲避在课桌下和教室的墙角,然而,许多刚入学没几天的初一年新生,惊慌失措中冒着炮火的硝烟拼命往操场一角的防炮洞跑去,又一阵炮弹在校园里爆炸,顿时,十几个跑在操场上的学生倒在血泊里。邱继意老师见一个学生倒在操场上,就冲出了教室,紧紧抱起了学生,往防炮洞跑去,那位学生的右大腿几乎被弹片切断了,血流如注。又一发炮弹落地,弹片击伤了邱老师的膝盖、腿根和肩上,学生躺在老师的怀里,他叫吴南强。
“九六”惨案第二天《厦门日报》的报道
被炸死的还有吴建才、张昆明、郑安光、陈建福,都是初一年的学生。其中郑安光(殿前人)、陈建福(县后人)2人就埋在学校的西北角、靠公路的一侧。后来立了墓碑,上面刻着:一九五八年九月六日被美蒋炮火杀害的初一年学生 郑安光陈建福之墓。
如今禾山中学围墙边上当年被炸死的郑安光、陈建福的合葬墓
张昆明同学冲出教室的时候还不忘背着书包;郑安光同学死的时候手里还紧握着一把崭新的钢笔,那是他考上了初中时父母特地买给他的。在第二天的控诉会上,郑安光的姐姐郑宝琴泣不成声,她当场表示,要替弟弟上学,学好本领,为弟弟报仇。学校破例录取了她。郑宝琴就坐在她的弟弟的位置,一直读到初中毕业。
少先队员郑安光,如果活着如今也有75岁了吧!
《厦门日报》1958.9.8
“九六”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三中师生受到全国人民亲切的关怀和有力的声援。福建省、厦门市和驻军派来了慰问团。全国各地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寄来的慰问信像雪片一样飞来。三中前后共收到30000多封慰问信和50多件慰问电。
《厦门日报》1958.9.16
《厦门日报》1958.9.9
《厦门日报》1958.9.11
“九六”之后,三中600多名师生转移到敌人火炮射程之外的殿前,借用殿前小学的部分教室和部分民房做教室,继续上课。到了1959年,学校才搬回祥店校区,8月23日,校园又遭受特大台风摧残,师生们边参与重建校园,边准时开学。一直到了1960年,三中在塘边的新校区建成,秋季,学校整体迁到塘边校区。
对于这一段经历,当时的三中校长周行知概括为“炮打不烂、风吹不散”的“三中精神”。
在“九六”惨案中,受伤的除了邱继意老师,还有殿前陈桂治、祥店林志川、浦口王素俭,塔埔黄保卫、钟宅钟庆宝等等学生。
射杀和平居民尤其是学校师生是为世人所不齿的罪行。60多年过去,虽说和对岸“相逢一笑泯恩仇”,虽说那倒在血泊里的年轻生命已经被淡忘,那刻骨铭心的痛也已抚平,然而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不能没有记忆,和平的阳光才会觉得格外珍惜。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