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1924年黄瀚老先生在双涵创办的禾山中学,经历了停办、复办,选址、迁址,改名、复名。到了1953年1月,设在禾山祥店的私立禾山中学由政府接办,改名为“福建省厦门第三中学”,委任胡复生为校长。紧接着,政府投资修建了新的教室,并盖起了一座竹棚礼堂。学校迎来了解放后禾山农民子女的入学高潮。

1953年1月21日《厦门日报》报道

厦门三中校徽,郭沫若手书字体(瓮天民提供)

1958年秋季,厦门三中始办高中,自此信心满满,为高校和广袤的禾山农村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厦门三中地处前线,时常受到对岸的国民党军炮火和空袭的骚扰,师生们在校园里挖掘防炮掩体和防空洞应对。

1958年9月6日早上,国民党军炮火袭击校园,造成师生5死十数人受伤,史称“9.6”惨案。

为躲避敌人的炮火,9月8日,学校迁移到殿前,借用殿前小学部分校舍、民居大厝甚至是防空洞作为教室,坚持上课。到了1959年春季,局势有了缓和,学校才搬回祥店。是年8月23日,特大台风登陆厦门,竹木搭建的礼堂、校舍毁于一旦。师生们一起动手参与了校园重建,一个多星期后的9月1日准时开学。此后,周行知校长自豪地以“炮打不烂,风吹不散”来形容三中的精神。此后,“英雄小八路”群体中的大多数,也由小学陆续升级进入厦门三中。

厦门三中1958年曾借用殿前小学校舍

“9.6”惨案,痛定思痛。学校不得不选址离敌人炮火射程之外的塘边东侧马垅山南麓建设新校园。1960年初,新校园落成,厦门三中搬到塘边。同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到厦门三中拍摄《英雄小八路》,影片的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便从这里开始唱响。1962年,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福建省厦门第三中学校”。经过炮火的洗礼,传承了“英雄小八路”不怕困难、顽强学习的精神,在那段“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前后,厦门三中却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屡有佳绩,射击运动饮誉全省。1965年起也面向市区招生,不少老市区甚至是鼓浪屿的学生舍近求远到三中求学。

1962年,郭沫若为厦门三中题写校名

厦门三中第六届田径单项运动会(1964.5)纪念品(紫日提供)

1966年开始的那场动乱,对学校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改名潮”中,当年年底,厦门三中曾一度改名为“厦门抗大中学”。

1970年,学校下放给所在公社管辖,上级派来农村干部担任“革委会主任”。这之后,由于律属关系的调整,这所学校遭遇了长达20年的纷纷扰扰,“厦门三中”的校名竟然与之无缘。这年秋季,学校改名为郊区前线公社中学,又增设西林、高林、曾塔三个分校。

文革初始,厦门三中“老三届”毕业证书由“革命委员会”签发

1972年,学校改由郊区革委会管理,改名为厦门市郊区前线第一中学,析出部分师生到位于祥店的老校区,组成郊区前线第二中学。


1977年的毕业照,那时候是“前线一中”

1979年9月,改名为厦门市郊区前线中学,位于祥店的前线二中改为前线中学分校。


1980年的毕业照,那时候是“前线中学”

1980年10月,前线公社更名为禾山公社,校名也为之再次改动。1981年初,改名为厦门市郊区禾山第一中学,在祥店的前线中学分校改为厦门市郊区禾山第二中学。

1981年的校园,那时候是“郊区禾山一中”

1987年,学校收归厦门市教育局管理,改校名为厦门市禾山第一中学。

一直到了1990年3月,“厦门市第三中学”校名才失而复得。

文革前厦门三中的学生证

而在这20年间,位于厦门港、创办于1958年的华侨中学,曾经一段时间改名为“前线中学”,又一段时间改名为“厦门三中”,以至于直到如今一提到“前线中学”“三中”,还有不少老市区人误以为是华侨中学。

说这二所学校是缘分也好,是张冠李戴也好,都是文革惹的祸。历史绕了一个弯,又都回到原来的名分,各自朝着前程奔去。这因应了那句成语——“拨乱反正”。

这所近百年的老校,校址几经变迁,双涵—祥店—殿前—塘边;校名多次改变,禾山中学、市立二中、厦门三中、前线中学、前线一中、禾山一中。心血、艰辛、无奈、沉寂、折腾、奋斗、崛起,每一步无不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幻,跌宕起落,蹒跚而来,又昂首挺胸。

厦门三中不久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她又将怎样审视曾经的步履,续写属于自己的荣光!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