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累累

日寇侵占厦门期间,在五通渡口设军事据点。这里地僻人稀,树木遮掩,海边上的沙滩松软,据点里的日军是现成的刽子手,这里是驻厦日军的秘密屠场,那一段坑沟成了埋尸场。

家住凤头、当年十七岁的老伯被日军拉去兵营干挑水、劈柴、扫地一类的杂差。他曾回忆说:“我在兵营当差那么多年,我知道,要杀人了就来电话叫挖坑。日本兵在海滩上挖,有多少人挖多大坑。遮蓬的大卡车装了人来,那种车我们叫‘花车’,就是现在叫迷彩色的。花车一来,整条路戒严,谁都不许出来!有一次最多,足足来了5辆花车!差不多每个月都有花车来,拉来的人时多时少,长长短短好几年。那海滩很长,一直在挖坑,埋了一批又一批,就跟填垃圾差不多。”

“万人坑”现状。左为万人坑祖庙,右为“日寇杀人场遗址”碑及5级的台座,前为厦门市政府立的“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的文物保护单位碑

日积月累,五通这片沙滩到底埋了多少白骨,已无法准确统计。

1942年7月1日晚,厦门的抗日志士向在中山公园举行伪厦门特别市成立3周年纪念会的主席台投掷手榴弹,日伪当局非常紧张,四处搜捕抗日志士。有人诬陷是泥金社的人干的,日伪军警冲进泥金社,见到青壮男人就抓,关押在市区日伪警察本部的监牢里,受尽严刑拷打,追查所谓的同党。被抓的村民莫名其妙,没人招供。第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将其中的18名无辜村民押到五通凤头海滩,一个个砍死在其中。这是最确切的一批冤魂。泥金人的心头,深深地记下日寇的又一笔血债!  

厦门沦陷期间,日寇在这里杀害了不计其数、不知其名的抗日志士,还有被牵连或被台湾浪人陷害的无辜百姓。

日寇杀人之后草草掩埋而已,之后就不断有尸骨被海水冲刷出土,散布沙滩。抗战胜利后,就曾有人拾取这里的人骨充当牛骨出卖,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疾首。

1946年3月10日《江声报》以《藉枯骨延生  以人骨当牛骨  充做农田肥料》报道:“禾山沦陷期间,敌拘捕我爱国青年亦皆押赴该沙坡残杀掩埋,数在千人以上。间有以人骨当牛骨出卖者,每百斤可获利五六千元。生者虽可藉此以延苟喘,而死者既不能获得表彰,且不免枯骨为灰,诚可悲也!”

1946年3月10日《江声报》:《藉枯骨延生  以人骨当牛骨  充做农田肥料》

“万人坑”

潮涨潮落,海水不断冲刷,尸骨不断暴露,五通渡口海滩上屡屡出现白骨。一段令人发指的罪恶,被海浪洗淘出真面目。此地便俗称为“万人坑”。尤其是1959年那场特大台风把这里掩埋的人骨翻出来许多,沙滩上白白一大片,目睹者至今谈起来还觉得场面恐怖。

五通古渡口边的沙滩上发现了层层叠叠的尸骨,让人震惊,五通“万人坑”一时名声大噪。

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不少人以为万人坑的尸骨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仅仅1970年4月至1971年3月一年间,就有来自厦门各地甚至远至漳州的工人、农民、学生、民兵、解放军战士4万多人,到五通万人坑沙滩,有的面对尸骨控诉日寇罪行,有的要求五通凤头、霞边的几个亲历者进行“阶级教育”。一时,五通大队和凤头、霞边生产队、村民应接不暇。

这种情况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万人坑”的尸骨究竟是哪些人?1971年7月,当时的厦门市“革委会”成立调查组,到五通进行实地调查。


1971年7月,厦门市“革委会”调查组在“万人坑”现场进行发掘,出土了许多尸骨(网络资料图片)

露出尸骨的沙滩距离五通古渡口不远,沙滩长约200米。调查组试挖了4个点,发现了许多不规整的尸骨,横七竖八,显然是日寇屠杀后将受害人推进沙坑,或者直接在沙坑边屠杀后翻下去的。挖掘出土尸骨的同时,也发现了皮鞋、皮带等遗物。皮鞋多数是大号的,有清晰的美国制造的字样,还有金牙等物品。显然,这些尸骨中有的是外国人。

日军在1938年5月10日侵略厦门,鼓浪屿因为是“公共租界”,日军不敢上岛胡作非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8日,日军强占鼓浪屿,美英侨民全部被拘留,集中看管。这期间,不断有侨民被押送到偏僻的五通日军据点秘密杀害,就地掩埋在沙滩。

“万人坑祖”

凤头村民不忍心看到海水冲刷出来的尸骨被雨淋日晒,按照本地的习俗,进行重埋,让冤魂有所归处。1971年7月,当时的调查组介入发掘之后,除了带走部分较为完整的尸骨,其余让凤头人重新埋葬。9月,凤头老人发起捐资,在埋葬处建起一座不及10平方米,用板石盖顶的“万人坑祖庙”,设立“万人坑祖神位”,才使得对死难者的祭拜有一个集中的场所。在那一段时间,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万人坑”参观、接受教育,小庙成了“万人坑”唯一的标志性建筑。

1971年,凤头村民所建的“万人坑祖庙”

“万人坑祖庙”的神位和祭品(2009年2月21日),香炉后的方形木牌刻着“万人坑祖”4字,虽不是时节,尚摆放着祭品,右下角的一盘馒头是部队的

“万人坑祖庙”建成后,凤头村民每年的清明、中元(七月半)、冬至、除夕,都要挎着篮子或者挑着担子,带来祭品,到“万人坑祖庙”祭拜“万人坑祖”,点香、烧纸钱,抚慰被杀害的亡灵,祈祷保佑一方村民生产、经商、捕鱼平安,诸事顺利。这已经成为凤头社独特的民俗习惯,几十年来从不间断。

“万人坑祖庙”默默设立,小庙的供桌下,当年重埋的尸骨还在。这座不起眼的庙是受难者冤魂的归宿,陪伴着这片海滩被屠杀的无数尸骨,无声地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日寇杀人场

 “万人坑”是侵华日军的典型罪证,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地。

1997年7月,在抗日战争60周年前夕,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厦门市湖里区委员会、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在这里立碑“日寇杀人场遗址”。碑文上写着:

一九三八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厦门沦陷时期,侵厦日军为巩固其血腥统治,秘密或公开将我人民群众、抗日志士以及盟国人士数百人屠杀于五通渡头海滩,至今白骨累累。为使子孙后代不忘日寇残暴罪行,特勒碑为志。

碑身高1.9米,竖立在水泥平台上,平台38平方米。平台两边一共10个台阶,一边5个,整个合在一起,意为1938年5月10日,日军侵略厦门的日子,记载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惨绝人寰的罪恶。

2004年10月,厦门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月在这里立了“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石碑。

该遗址目前在驻军的营地范围内,若想凭吊或者祭拜,还要花一番功夫。

厦门市关工委、中共湖里区委、湖里区政府立的“日寇杀人场遗址”碑

厦门市政府立的“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碑”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