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祭祀祖先是国人的习俗,闽南多地有的是在清明祭祖,有的是在三月初三,俗称“三日节”“三月节”。清明、三日节相差不几天,本地常把祭祖扫墓的时间笼统称为“清明三日节”。清代《厦门志》载:“三月三日,采百草合米粉为粿,祭祖及神。”三月初三祭祖的习俗也沿袭到台湾,清乾隆《台湾府志》载:“上巳节(三日节),采鼠麹(麯)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鼠麴是春天才有的草,本地祭祖的鼠麴粿一般印有寿龟形,称鼠麴龟,还有必备的薄饼。厦门的薄饼特别地讲究,单是当令蔬菜就有八九种之多,还有虎苔、芫荽,满满春天的气息,又称春卷。因而这一时节祭祖又称“春祭”。

鼠麹(麯)草(钟明珠提供)

鼠麹龟(网络图片)

厦门薄饼(网络图片)

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上巳(sì)节,为什么有的人在上巳节祭拜祖先而不是清明节呢?

《泉州志》载,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上巳节,固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置于明上。”旧书都是竖排,“清明”二字,“清”在“明”的上面。郑成功“反清复明”,南安石井是郑成功的家乡,“清不能在明之上”,所以改在三日节。此说很有道理。

又有一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清兵大举进入今、厦,烧杀屠城,造成“嘉禾断人种”的惨剧。二岛幸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陆续返回家园,无法弄清死去亲人的忌日,因而在三月初三共同祭祀,形成习俗。(《福建节庆习俗》)

厦门著名学者李禧在《紫燕金鱼堂笔记》中又有另一说法:“康熙二年十月,官军入岛,迁沿海遗众于界内,隳其城而返。厦门居民遭劫之惨,当是此时。故居人三月三日,例祀其祖先。盖死丧之余,欲求死者忌日不可得,而清明节近,则一祀寄其凄凔之思。”按照李禧老先生的解释,“故居人三月三日,例祀其祖先”,本地人原本就是三月三祭祖,因为康熙初年清军强迫沿海居民“迁界”,死丧无数,“欲求死者忌日不可得”,而清明节近了,就一起祭祀了。这一说法反倒是原本三日节祭祖,因为迁界而改在清明了。

郑成功忌“清在明之上”,改清明节祭祖为三日节。因为郑氏是泉州府人,泉州府古辖五县,所以“泉属五县”做三日节而不在清明祭祖。这就是李禧先生说的:“今祀‘三日节’,多属五县民籍,则以厦人夙由泉属迁入也。”所谓“五县”,旧以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晋江(即“四安一晋”)为泉州所属,故称泉属区域为“五县”。

厦门是个移民城市,早先的住民几乎是来自于漳泉二地。漳州府古辖七县,依旧俗还是在清明节祭祖。

《厦门指南 礼俗》(1931年)载:漳属七县清明节祭拜祖先,而泉属五县在上巳节(三月三日)

然而,此说又和道光《厦门志》所载的不符:“泉俗以清明日插杜鹃花于祭品,漳俗插柳枝户上。祭先以三月三日。”

根据文献记载,漳州府的习俗是三日节才祭祖。《漳州府志》:“三月三日采百草合米粉为细粿荐祖考,余以馈遗。”《龙溪县志》《平和县志》《长泰县志》也都有“今俗以三日为节,作米粿牲醴以荐祖考”的记载。

显然,三日节祭祖并非是“泉属五县”所专有。

《新厦门指南 礼俗》(1940年),也持相同看法:泉属五县在上巳节祭拜祖先,而漳属七县在清明节

在本地,哪些人家在三日节祭祖哪些人家在清明节呢?

统计了湖里辖区内76个原本的村社,做三日节的有26个,占34%,做清明的有50个,占66%,几近三分之二。大体上,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的村社做三日节的为多;江头街道、金山街道的村社,多数做清明节。

以泉属、漳属来区分,似乎也不尽然。源自漳州的殿前陈姓、钟宅钟姓,却做三日节,来自同安的祥店黄姓、浦口王姓、薛岭陈姓反倒是做清明节。

各种划分都找不出一致的规律。有的村社以角落划分,有的以姓氏划分。比如东渡,同安祖的做三日节,其它做清明;枋湖社中角陈姓做三日节,其它大多做清明。但是,同一村社相同姓氏,来自同一个地方,比如乌石浦萧姓,三房做三日节,其他各房做清明;钟宅钟姓,只有五房做清明,其他做三日节;坂上陈姓,只有尾厝角三日节,其他几个角落做清明。个中原因,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习俗对于一个族群一个民族,是其内在延绵不断的基因,是其外在鲜活独特的标志。“我们都是在习俗里长大的孩子”,这话一点没错。


附:本地原本哪些村社多数人做三日节或清明节?

三日节(26个):徐厝、薛厝、后浦、塘边、濠头、村里、蔡厝、东渡、长岸、林后、安兜、钟宅、墩上、岭下、江头街、江头社、高崎、中埔、殿前、马垅、小东山、古塘垄、田中央、后门、洪塘、泥金

清明(50个):上何、枋湖、梧桐、穆厝、蔡坑、卢厝、围里、坂上、县后、尚忠、下忠、吕厝、后埔、浦园、祥店、刘厝、薛岭、蔡塘、古地石、忠仑、江头街、江头社、乌石浦、寨上、洪水头、田里、前头、高林、新厝边、西村、路下、黄厝、田头、昭塘、林边、马厝、后坑后社、后坑前社、上湖、下湖、西潘、西头、店里、坂美、仑后、浦东、霞边、凤头、浦口、东宅。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