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是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装置,帝都中有辇通行的道路叫辇路,有诗句“辇路薰风起绿槐,都人凝望满天街”。本地民间信仰宫庙都有供神像出行时所用的神轿,因为尊神明如同帝王,所以称神轿为辇轿、神辇。神辇做工精致,集木雕、油漆、上金、刺绣等工艺于一身,堪称是民间工艺品。

民国年间的清水祖师神像出巡(《厦门老照片》)

村里妈祖宫整装待发的神辇

钟宅送王船的神辇

在神明的纪念日或者约定俗成的民俗日中,请火(请香)或者出巡、绕境时,神像乘坐在神辇出行。主事人卜笅向神明请准之后,把供奉的神像请上神辇,用红布条扎紧。时辰一到,奏鼓乐、举幡旗,鸣锣开道,神辇上路。一般神辇至少要有二部,一是本尊神,还有在前面威赫的虎神像。虎神(又称虎相公、虎爷)像的神辇较小,由二人抬着,本尊神的神辇要4人抬。

村里,轻巧的虎相公神辇,方便到商铺“巡安”“吃香位”

抬辇者年轻力壮,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是很荣光的事。出行的队伍到了指定的场合,比如路口、庙前、接受敬拜的香位时,抬辇者一边疾步快跑,一边摇晃神辇,并发出急促的吆喝声。神辇忽而左冲右突,忽而上下颠簸,如醉如痴,近乎一种癫狂的状态,意味着神明降临,神力无边。抬神辇者生龙活虎,矫健、勇武、机敏,卖力的表演引来观众一片叫好。这样的表演有人称为“摇辇”“颠辇”,本地叫“犁辇”,神辇不停摇晃,忽上忽下,忽直忽横,如同犁地一样,一个“犁”字更加传神。

坂美元宵节 ,神辇颠簸前行 (2018)

围里会福殿前的犁辇(2009)

梧桐兴源宫前犁辇(2010)

钟宅,“新家园”里的犁辇(2020)

高林,“妈婆生日”里的犁辇(2010)

对于犁辇,《厦门竹枝词》有形象的描述:

缨结灵符辇压肩,

忽而退后忽驰前。

更兼反侧偏欹势,

竟似瑶池醉八仙。

犁辇绝对是技术活和体力活,前后二组人要配合得当,颠簸晃动要有节奏有力度,一个像样的神辇上百斤重,犁辇要消耗许多气力,通常要准备几组人到场替换。旧时大家都是做粗工的,身强体壮,肩挑手提不在话下,现如今众人缺少了体力,能抬得动、“犁”得好的人手越来越少。不得已之下有的宫庙就购置了藤编的神辇,大大轻便了,但是装饰难免简陋,也是有点委屈了神明。

如今的神辇也“与时俱进”装上了轮子

在本地,后埔禾济宫王爷正月廿四出巡薛岭、祥店、刘厝、浦园、江头等社,阵势最为壮观,围观的村民人头攒动,犁辇的表演可圈可点。在东部,高林元宵节妈婆(临水夫人)出巡林边、马厝、黄厝,犁辇加上乩童的表演也很值得观赏。在围里,王爷巡境时街路两侧的店家、住户纷纷设置香案摆上供品,犁辇的神像在每一家的案桌前都要表演一番,表示神明来此“吃香位”。每年三月廿三妈祖生日,本地数十座供奉妈祖的宫庙都要到何厝海边的妈祖宫请香,犁辇是必不可少的表演,围观者从动作激烈、晃动幅度、配合协调来评头品足,报以掌声和喝彩。

后浦,神辇冒雨出巡(2016)

徐厝福源宫正月初十犁辇(2018)

到何厝妈祖宫请香,犁辇是必不可少的表演(2009)

犁辇是神明出行时最具表演的活动,表达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以及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

在湖里街道后浦社,元宵节要举行“哗新娘”活动,去年的新媳妇要在颠簸犁辇的同时把点燃的香枝插到神辇的香座上,现场欢声雷动,俨然是一场“新人秀”,“哗”出了新娘子的机敏和大方。在江头街道后埔社,正月廿四“看新娘”,去年的一对对新人轮流在台上对着台下转圈犁辇的神明跪拜道谢,乡亲们“看”出了新娘子的端庄和真诚。

后浦,元宵“哗新娘”,新娘子向神辇插香(2009)

后埔,正月廿四“看新娘”,婚夫妇跪拜神辇(2010)

  在这二个流传数十年的习俗里,犁辇更有特色,更有热闹、祥和、欢乐的气氛,堪称是本地的一种民间狂欢。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