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旧时有不少渔船出外讨鱼,远至台南,有时为躲避风浪,船泊当地海岸,见沙滩上密植着成片叶片带有细刺的树,人称“林投(na dao)”,有人又叫露兜树。此物能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他们便带回本乡栽植,广植于社边沿海从那澳仔到后江一线的沙滩和岸边。

林投(资料照片)

台湾野柳公园里的林投,叶片边缘有细小的刺

林投树高3、4米,开一簇一簇的白色或淡黄的花,其干光滑无刺。叶聚生于茎顶,长约1米,叶片上纵排三列刺,叶缘2条刺是直刺,中间一列是倒钩刺。社人取其叶,晒干后对折避其刺,或反面卷成圆筒用于烧火,火势十分旺烈。本地有歇后语“林投叶擦屁股——去倒裂(亏本)”,就是以其叶子上有刺来比喻。林投的根或者茎的皮,剖成条状,晒软,相当柔韧,是天然的绳索,“绑笼床(做蒸笼)”者,最喜欢取去当扎绳用。还有,当地人用来编成抓鱼蟹的竹篓的盖子“凯仔鳍(qi)”,又韧又不扎手,是恰到好处的材料。秋冬,林投遮挡风沙,炎夏,林投遮挡骄阳。它不占田园,却有贡献;它不怕贫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本地所说“火烧林投——不死心!”。

台湾野柳公园林投恣意生长

野柳公园林投的叶片和果实

林投四季常绿,从茎干生出支柱根支撑树干,茎为直立或遭大风后成弯曲匍匐状,有分枝,它的根部分叉深深扎进地底,裸露在地表的部分又互相盘缠,可固沙基、挡风浪,曾经广泛分布于本区的高崎、后莲、围里到钟宅下尾的沙滩上。

林投和海岸的亲密关系,从一些小地名也可以看出。日据时期,墩上海边叫雨水头的日军队部边上有许多林投,所以该地叫“林投脚”。殿前神山脚下靠海的一片园地,边上因种有林投,故地叫“林投后”。还有高崎的“林投边”、围里的“林投角”。传说林投树下有蛇,有鬼,往往带有几分神秘。

     日军侵华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沙滩上不少林投

临解放时,国民党军在本岛北部沿海大肆砍伐林投树去做防卫工事。本区的林投在前几年还可以见到,如今已经绝迹,倒是近年来时不时在道路或者小区的绿化带里有零星的栽种,从防风沙的树种演变成观赏苗木。

环岛路边上作为景观树的林投

作为景观树的林投

林投树来自台湾,流传着“林投姐”的故事。

一说台南有一女子,因为丈夫出海久而不归,于是每天站在海边等待他的丈夫。经年累月之后,等不到丈夫归来,最后哭死在林投树下。女子冤魂不散,当地人常在海边的林投树下,看到披发的女鬼出没。这就引出了一句民谚:“住在林投脚——见鬼!”乡人为了地方上的安宁,于是募资建庙,供奉香火,尊称其为“林投姐”。

林投姐

另一说台湾有个渣男骗财又骗色,辜负了一位嫁给他的女子。这女子心怀不甘,在林投树上吊自杀,故称为“林投姐”,死后化成女鬼在树丛附近游荡,伺机对渣男复仇。善恶冥冥中都有报应,坏人终于遭到天谴。

厦门和台湾的关联怎么也割舍不了,厦台、台厦,本就亲如一家,可惜见证了当年厦台联系的林投树竟然没了踪影,不免让人遗憾,何况还有“林投姐”那样美丽哀怨的故事!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