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海岛,尤其在东部,免不了遭受风沙的危害。解放后推广绿化,沿着海岸从黄厝、前埔、何厝、五通到钟宅一线,广泛种植抗风的木麻黄,五六棵并排,连绵数十公里,号称“绿色长城”是为“防风林”。同时,公路两旁种植挡风遮阴的木麻黄作“公路林”。在战备路、部队阵地、营房周围,也广植木麻黄,称“国防林”。防风林、公路林、国防林,这“三林”,木麻黄是当之无愧的角色。

环岛路边上零星的木麻黄

泥金海边上成片的木麻黄

麻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植株是矮小的草本灌木,不知道木麻黄这名和麻黄有什么联系?把木麻黄三字用本地话直说,简直雷同“牛魔王”。

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喜高温,耐干旱也耐潮湿,适应海岸的疏松沙地,是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木麻黄身材高大,树干通直,树冠呈狭长圆锥形。它的树皮粗深褐色,粗糙有纵裂,最末的小枝灰绿色,人们都认为那是叶须,纤细、柔软、下垂,手感光滑,本地人形象地叫“树柏须”。那时候,用铁丝或者竹子编成的耙子到木麻黄树下耙“树柏须”,是农家小孩拾取柴火最重要的事。“树柏须”有油脂,烧火特别旺。在厦门岛这个缺乏柴草的地方,木麻黄的贡献还真不少。

木麻黄长须一样的叶子,可以分成许多小节,每一节大概就1厘米左右,从小节处拔开,还可以再插上,连接成长长的一条,小孩子们把木麻黄叫成“接骨树”。小学生课间或者放学,用木麻黄须玩“接骨”,比谁接得更长,那是农家小孩简单的欢乐。

木麻黄的枝条和果实

木麻黄也有不济的地方。它的材质相当脆,虽然粗壮,却不能用作屋橼搭建屋顶,锯成木板又容易变形,更不要说做家具了。村子里兴起用树木种植蘑菇、木耳的时候,什么相思、朴树、苦苓、乌桕都可以,木麻黄就是不行。

是啊,它的长处在于抵御风沙在于耐旱耐盐碱,可以忍饥挨饿顽强成长,“这样的要求不算太高”,其它,就不苛求了。

木麻黄生长迅速,萌发力强,根系深广,具有耐干旱、抗风沙和耐盐碱的特性,因此成为海岸防风固沙的优良先锋树种。

上世纪50年代,我省东山岛荒凉贫瘠。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经历了漫长的治沙之路,把东山岛变成了现在生机盎然的绿色海岛。但是,人们很少知道,谷文昌治理风沙时就是选择了能在沙滩上生长、繁殖、抗风、耐旱、耐盐的木麻黄。

谷文昌坐在沙滩上抚摸着成活的木麻黄(资料照片)

沙滩上种植木麻黄防风林(资料照片)

现在,公路林的木麻黄几乎绝迹,殿前四路原本是岛内著名的福(州)厦(门)公路的一段,还残留着几棵那时候的木麻黄。在部队的驻地,作为国防林的木麻黄还存有一些。

殿前路边的木麻黄是老福厦公路的留存

五通部队营房里的木麻黄

五通部队营房里的木麻黄

农田已经消失,高楼代替了防风林,木麻黄已经退隐,只是在岛的最东北角凤头的海边,为了应对肆虐的海风,人们依然想起了那抗风的勇士。

凤头海边,新植的木麻黄

凤头海边,新植的木麻黄

湿地公园、薛岭山公园、佛祖山公园还有木麻黄零星的身影。木麻黄绝不是精致的、名贵的的树种,也谈不上要么以其果、要么以其花、要么以其婀娜、以其光鲜,香化美化,出身名门,它那粗俗的名字、粗糙的树干、粗犷的身影在当下已经不受欢迎。

湿地公园的木麻黄

湿地公园的木麻黄

湿地公园里还有一小片密不透风的木麻黄

然而,还是怀念材质坚重,树冠塔形,姿态优雅,树干通直的木麻黄;怀念风吹过木麻黄的叶子不是哗哗作响,而是咻咻悠长的声音;怀念那是傲立的斗士,是坚韧不屈的忍者,是不计所得的奉献者,是不怕恶劣环境的强者的形象;怀念它的伟岸、俊俏,又不乏温顺、柔软,正是原住民精神的写照。木麻黄耐旱又耐水,把它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长叶,抽出枝条,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像极了老禾山农民。

浦口社,攀援着三角梅的木麻黄

浦口沙滩上新种的景观木麻黄,似乎是全新的品种?

薛岭山公园里的木麻黄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