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民居大厝的位置凡是正冲着别家的巷口,就常在“当冲”的墙角或墙上安置“石敢当”用于镇邪,抵挡不祥之物,保护住宅安宁。

随着旧村拆迁改造,如今能见到的石敢当已经不多。 近年来笔者走街串巷中发现本区尚存古旧的石敢当仅有11方,其中钟宅5方,浦口2方,泥金2方,高崎1方、西村1方。

最精致的是浦口王氏宗祠东墙下的那一方,离墙面东竖立,正面楷书“石敢当”三字,上端雕成狮头状,隆鼻突眼,阔嘴呲牙,极具装饰形象,堪称是石狮公和石敢当的结合体。有意思的是在这方石敢当的侧面,还刻有“来龙进宝”4字。在同一个石敢当上两面都有文字,且雕有狮子头,极其罕见。就在它的边上,王氏宗祠的北墙脚还嵌有另一方石敢当。“来龙进宝”原本是一种符令,意思即祖上对后人的庇荫。

浦口王氏宗祠石敢当上端雕成狮子头状

浦口王氏宗祠的石敢当,侧面刻着“来龙进宝”,边上又是另一方石敢当

钟宅钟氏宗祠“永思堂”南侧门边墙上的石敢当,上面刻的是楷书“泰山石敢当”五字。该石敢当年代应该较近,刻工较为精致,保存相当完好。离此不远的钟宅6084号民宅,北墙背后正中嵌有石敢当一方,刻楷书“石敢当”三字。钟宅6051号民宅,竖有石敢当一方,石质较为粗糙。

钟宅6084#石敢当

钟宅6052号石敢当,字迹相当模糊

钟宅5026号嵌在墙上的石敢当

钟宅2149号民宅,大门前方左侧墙上面南嵌着石敢当一方,刻“来龙进宝”四字,刻工较精细。后来翻建时,户主将该石敢当改立在右侧地上。

钟宅6149号墙上的“来龙进宝”

房屋翻建后,钟宅的“来龙进宝”改在墙角下

西村的石敢当嵌在大厝的墙角边,工工整整。泥金的二方石敢当都是立在大厝墙角的石条,字体也较为随意。

西村的石敢当嵌在大厝的墙角边

泥金240号石敢当

西村228号石敢当

高崎4044号石敢当

石敢当最早载于西汉元帝时的一部儿童识字课本《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闽中金石志》载,宋庆历五年(1045年),张纬在莆田做官,“再新县中堂,治地得石,铭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可见“石敢当”很早就盛行了,是避邪、制煞、镇鬼之物。

石敢当又常常写“泰山石敢当”。古人认为泰山乃五岳之首,东岳泰山是管理妖魔鬼怪之神;同时,泰山是群山之尊,具有“镇邪”“压胜”“赐福”等奇异的神力。俗信“泰山石敢当”会带来所向无敌的战胜邪恶的力量。

又有一说石敢当是泰山脚下的一位猛士,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家境贫寒,自幼练得一身本领,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甚至可以降妖除魔,所向无敌。后人就在石头上刻“泰山石敢当”来驱妖辟邪。

钟宅钟氏宗祠的“泰山石敢当”

清末厦门诗人王步蟾(桂庭)《咏石敢当》诗云:“小碑三尺撑道旁,大书深刻‘石敢当'。有时特冠‘泰山'字,屹立冲要如堵墙。主人藉此镇凶恶。谓可捍御无灾殃。”诗中把石敢当的大小、形状、位置、功能交代得清清楚楚。 

近年来新建的民宅所立的石敢当,虽然形体较小,但是做工精致,有的人甚至把石敢当立在商铺柜台上,正对大门。

高林6#石敢当

金尚路边上林后197号的石敢当

高崎4021号石敢当

中埔,嘉禾路边上商铺里的泰山石敢当

至于“来龙进宝”,除了有石敢当消极的驱邪压煞之外,还希望从巷口来的风,能给居住者带来灵宝之气,化祸为福,明显还带有积极的祈福心态。

祈福辟邪、趋利避害,人之本性。

善待这些遗存吧!尤其在旧村大拆大除的当下。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